城陵矶新港區勞動者之歌丨造紙人的日與夜

嶽陽廣電 2024-05-22 14:30:34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新港區融媒體中心 魏麒安)城陵矶新港區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勞動者,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勞動,爲城陵矶新港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爲了深入挖掘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心聲,展現他們的奮鬥曆程,特推出“新港區勞動者之歌系列人物報道”。

報道將帶您走進城陵矶新港區勞動者的工作、生活和心聲,盡管他們的崗位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擁有著對城陵矶新港區的熱愛和對工作的執著。

隨著第一縷晨光穿透薄霧,李銀貴緩緩走出密不透風的車間,深藍色的工裝因汗水而微微泛白,訴說著一夜未眠的辛苦。或許是因爲在車間待得太久,或許是真的有些困了,早上8點的陽光照得他有些睜不開眼。

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新一天的開始,然而對李銀貴來說,這只是無數個漫長夜班的句點。

今年是李銀貴在造紙一線的第15年,從青澀到成熟,李銀貴生命裏最好的年華在巨大的紙機轟鳴聲裏度過。

李銀貴

李銀貴回想起第一次走進嶽紙大門的那天,煙囪傲立,如同巨人般俯視著自己,縱橫交錯的管道則像是密布的血管,交織出一幅生動的工業圖景。這一切對于一個初次遠離農村的青年來說,是那麽的新奇,充滿了吸引力。他的眼中閃爍著對世界的好奇,心裏滿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但現實卻以一種殘酷的方式喚醒了李銀貴。倒班制的工作讓他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自己就像巨大紙機的一顆小齒輪,被推著不停地滾動。燥熱的環境和嘈雜的噪音更是讓他深刻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仿佛是在告訴他,每一步的前行都需要付出汗水與努力。

盡管如此,李銀貴沒有被現實和夢想的落差擊倒。他從幹燥崗位起步,曆經多個崗位的磨砺,逐漸對造紙的每一個環節了如指掌。

在2016年,李銀貴迎來了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他被任命爲工藝師,負責領導一個小班組。雖然這是一個晉升的機會,但隨之而來的責任和期望同樣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起初,他感到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內心充滿了自我懷疑和焦慮。夜深人靜時,他甚至想過放棄,回到自己熟悉的舒適區。

然而,李銀貴內心深處有一股不屈的力量。他深知,放棄不僅意味著對自己多年工作的否定,也是對班組和公司信任的辜負。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將壓力視爲成長的機會,主動在網上學習專業知識,認真分析每一次出現斷紙、返工情況的原因。

堅持和努力終有回報,李銀貴帶領的小班組不僅在返工率上成爲全車間最低,而且在生産效率和質量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名列前茅。李銀貴也在班組長這一角色中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和職業生涯的成長。

今年2月,李銀貴再次被委以重任,成爲9、10號機丁班的班長。由于廠子新項目今年要開工,原本丁班的老師傅們大部分被調走。面對年輕班員的經驗不足,他采取了多種措施提升團隊的專業水平。他倡導的“自主學習”“傳、幫、帶”和“一崗多能”的工作模式,不僅提高了班員的工作效率,更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

今年4月份,李銀貴所在的文化紙事業部9、10號機丁班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的殊榮。

李銀貴並不是嶽紙的一個特例,在生産一線待了16年的王乙竹也同樣如此,王乙竹是9、10號機打漿部分的技術主管,所謂“七分制漿,三分造紙”,制漿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乙竹的工作並不輕松,她需要保持專注,時刻監控蓄漿池的液位,既不能灌滿也不能抽空,還要確保化學品的制備和用量。有時在夜班困意襲來時,王乙竹會讓同事頂替,自己去現場巡檢,精神精神,以保證生産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王乙竹有兩個可愛的女兒,由于工作太忙,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她們,但王乙竹仍然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給予兩個女兒必要的關愛,每當有機會,她都會帶著女兒們去書吧閱讀,享受一段難得的清閑時光。

王乙竹

嶽紙一線的工作氛圍對新入行的“00後”張帥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爲李銀貴的徒弟,對師父的細致和認真深感敬佩。盡管張帥的工作經驗尚淺,但在李銀貴的榜樣作用下,他迅速適應了工作,並渴望盡快提升自我,成爲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工人。

張帥

晨光破曉,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依舊准時升起。在嶽紙公司,剛結束夜班的工人們與即將開始早班的同事擦肩而過,他們的生活是一場靜默的修行,在日複一日的機械轟鳴聲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他們的故事,是對平凡人非凡堅持的頌歌,是在看似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綻放的不平凡光輝。他們的堅持與熱愛,讓每一張紙都擁有了靈魂,成爲承載著無數故事和記憶的載體,流淌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