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泉山:數智驅動賦能科創企業加速跑

揚眼 2024-04-30 21:16:11

春意盎然的時刻,行走在徐州市泉山區,感受新質生産力正湧動汩汩春潮,爲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這其中,一個個高新技術企業猶如春潮中朵朵澎湃的浪花,推動泉山一路向“新”而行。

無論是工廠車間的“哐哐”捶打聲,還是研發室內的“碰撞”討論聲,抑或“無聲勝有聲”的大數據智慧平台等等,共同交織成一首“新”意十足的春日交響曲。

圖爲位于徐州市泉山區的江蘇淮海科技城

礦用産品“智造”升級

曾經,礦用裝備作爲傳統機械裝備,屬于傳統産業。而如今,隨著智能化、高端化的礦用産品不斷湧現,其已成爲賦能泉山經濟發展轉型的“新力量”。

在幽深的地下礦井巷道中,來自中國神華能源股份神東煤炭分公司的技術人員正手持遙控設備,操縱著面前的機械自動搬運煤礦開采需使用的單元支架,整個搬運過程不需要其他輔助設施,顯得十分簡單、快速。

在位于泉山經濟開發區的江蘇天煤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技術負責人馮俊偉展示了産品的實際使用畫面。畫面中對方手中所操作的,正是由公司自主研發、制造的WC8YLY型支架搬運車。

這款支架搬運車是如何應運而生的呢?讓我們將時間回溯到2019年。“當時,隨著煤礦井下支護裝備的升級,回采巷道超前支護開始普及單元型垛式支架,超前支護效果和安全性能有了巨大提升,但單元支架的搬運也是一大難題,由于這款支架很重,搬運起來費時費力,常規搬運只能采用軌道平板車或者單軌吊車,安全性較差。”馮俊偉介紹。

2019年夏天,公司開始對支架搬運車研發項目立項。到2020年,公司已設計完成第一代支架搬運車。2021年,第一台支架搬運車被銷往中國神華能源股份神東煤炭分公司,得到了客戶的好評。如今,該款搬運車已累計銷售近200台。而僅圍繞這一項産品的相關授權專利就有12個,同時填補了國內煤礦單元支架移動設備的空白。

作爲一家專業研發、制造、銷售礦用産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煤機電的核心競爭力是定制化、專業化的煤礦用防爆工程車輛,細分市場占有率超過60%,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23年企業實現營收超過2億元。馮俊偉透露,未來,在新質生産力的助推下,他們將立足公司礦用機電新設備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加快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探索礦用防爆新能源系列車型的研發制造,屆時將實現更大技術突破。

數據要素“乘數”倍增

隨著泉山區布局數字經濟的步伐加快,數據作爲形成新質生産力的優質生産要素,正加速釋放乘數效應,成爲泉山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抓手。

來到位于江蘇淮海科技城的江蘇新蝶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根據客戶反饋意見,對今年新推出的“新蝶數智大腦平台”進行優化升級。“産品建立在先進的數據中台架構之上,能夠幫助企業充分挖掘數據的深層價值,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以數據驅動業務決策。”現場研發人員介紹道。

1998年,邢剛創立了徐州金蝶軟件有限公司(江蘇新蝶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如今的新蝶數科已成爲企事業單位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領跑者。邢剛以其敏銳的眼光,帶領著新蝶數科在行業內不斷積澱,他說,作爲一名在計算機領域深耕多年的創業者,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背景下,數字科技的價值不言而喻,未來企業也將繼續在數字化賽道持續深耕。

“使用了平台後,成本降低了,生産效率也有提升,這真的爲我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排憂解難。”近日,位于豐縣的江蘇漢邦車業有限公司給徐州市大數據集團工作人員發來産品好評並表達謝意。

江蘇漢邦車業有限公司在使用了徐州市大數據集團所開發的淮海經濟區企業綜合賦能平台,並實施數字化輕應用後,産品交貨周期從7—10天降低到5—7天,存貨周轉率提高12%,産能提高12%。

當前,國家“數據要素×”行動計劃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徐州市大數據集團(前身徐州漢風數字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在2022年獲得徐州市政務數據運營授權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數據資産化、數據要素運營和數據産品創新等工作。在“數據要素×”場景運營方面,徐州市大數據集團已在醫療健康和金融服務領域實現了數據要素應用場景落地。在數據流通交易方面,搭建淮海數據交易平台,打造工業制造、醫療健康、金融服務三個專業,已入駐近百家數據商,上架100多個數據産品,累計交易額超5000萬元。

智能科技“插上”翅膀

“你好,我是馮維明,徐州漢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CEO,這是我的‘元名片’。”來到位于珠山數字經濟産業園的江蘇泛在智能科技研究院,當見到負責人馮維明時,這一段不同于以往的自我介紹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影響。

點開馮維明發來的“元名片”,只見一個和本人相似度很高的虛擬人物正做著自我介紹,而這個小程序正是由研究院剛剛孵化,專注賦能文旅産業的徐州漢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要推動數字技術更好賦能生活,就從自己日常一點一滴先用起來嘛。”馮維明笑稱。

據了解,江蘇泛在智能科技研究院是江蘇省重點支持的高水平泛在智能研究機構,彙聚了一批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應急防災領域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和技術人才,專注于前沿科技研究應用。“我們與西門子等國際一流夥伴深度合作,再加上我們的院士團隊,應用前沿科技賦能傳統産業,同時鏈接産學研用,孵化專精特新,我們想專注數字領域,推動國産替代進一步加速。”馮維明表示,希望未來能通過解決“關鍵技術國産替代”難題,爲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更強勁動能。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也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中堅力量。近年來,徐州市泉山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同時營造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推動大中小企業全面融通,2023年全年分三批共組織52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最終通過認定38家,通過率73.1%。接下來,我區將繼續深度挖掘轄區內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實施高企培育精准服務,著力科技創新主體培育,不斷育強新質生産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趙天

通訊員 泉軒

校對 李海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