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它真的還是哥特風麽?

阿獠聊電影 2024-05-17 17:15:35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藝複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公元5-15世紀)的藝術風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頹廢、巫術、古堡、深淵、黑夜、詛咒、吸血鬼等爲標志性元素。哥特式風格用黑暗、恐懼、孤獨、絕望的藝術主題,來往于內心世界神聖與邪惡的邊緣,描繪在愛與絕望之間的掙紮,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哥特式被廣泛地運用在建築、雕塑、繪畫、文學、音樂、服裝等各個藝術領域,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複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爲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烏鴉、十字架、鮮血、黑貓等等。

哥特式建築大家比較熟悉,如科隆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等。

而哥特式繪畫我想多半指的是教堂裏那些比例修長的側窗玻璃畫,絢麗又挺拔。

哥特式文學泛指恐怖神秘小說,我第一時間想到了愛倫·坡。

哥特式音樂理應由那教堂裏高高向上的銅管風琴演奏出來,巴赫的教堂作品非常適合威嚴與肅穆的氛圍。

哥特式服裝應該是暗黑系、怪異而尖銳的。這方面蒂姆·伯頓的禦用服裝設計師們應該最有體會。

哥特式電影我想不必介紹了,蒂姆·伯頓的大部分電影都隸屬于這個範疇,並且構成了這個門類的主要基石與梁柱。

《蝙蝠俠》《剪刀手愛德華》《斷頭谷》《僵屍新娘》《理發師陶德》《愛麗絲夢遊仙境》《科學怪狗》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火星人玩轉地球》我覺得不太哥特,因爲它更偏向于惡趣味的搞笑。

而如果要選出哥特式演員,我認爲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臉長、陰郁、倒三角眼、不苟言笑……

細看下來,似乎只有約翰尼·德普、尼古拉斯·凱奇、雨果·維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寥寥數人了。當然,伯頓的老婆海倫娜·伯翰·卡特于公于私都是哥特式女演員的不二人選。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算一部標准的哥特式電影麽?

從各種角度來看,只能算一半吧。

1、演員

男主阿沙·巴特菲爾德明顯太稚嫩、太陽光,和陰郁不太沾的上邊兒;而女主艾拉·珀內爾有靈氣,卻不夠神秘。這兩人的組合很難營造出如約翰尼·德普與海倫娜·伯翰·卡特之于《理發師陶德》的冷酷與怪誕感。

2、服裝

有別于伯頓的其他電影,阿沙·巴特菲爾德與艾拉·珀內爾的服飾比較簡潔,這與他們故事中的身份有關。哥特風的體現只能靠愛娃·格林所飾演的佩小姐的一襲黑衣了,孤兒院裏只有雙胞胎的裝束最具哥特味道,其他小孩只有在老照片裏才能略顯神秘與怪異。

3、場景

古堡自然是哥特式的建築,但似乎也只有它殘破的時候才盡顯出應有的頹廢風格,和《剪刀手愛德華》裏的古堡將較就顯得太溫馨了。古沉船是一處神來之筆,它掩蓋了其他場景陳舊、衰敗感不足的問題。

4、道具

老照片是標配,斧頭自然必不可少,弓弩也不算意外,畢竟如《黑夜傳說》那樣使用熱兵器在哥特片裏才是非常少見的。而本片最讓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眼珠的出現與利用方式,赤裸裸、重口味,讓人感到既驚駭又刺激。

5、配樂

蒂姆·伯頓這次將配樂由鐵打的禦用丹尼·艾夫曼(DannyElfman)換成了馬修·瑪格森(Matthew Margeson)不知是出于何種考慮。從最終效果來看,也算比較滿意,童話氛圍更強烈些,神秘與陰森感稍顯不足。

6、綜合

不管各個分項如何構成與組合,最終影片的風格還是定型于導演蒂姆·伯頓,我想現實中他就是片中那個可以將各種奇幻夢境投射爲影像的那個小孩的化身。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算不上伯頓的上乘之作,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其哥特風格也是若隱若現。但即便是這點兒功力,也夠其追隨者頂禮膜拜好一陣兒了,直到他下一部作品的暗黑襲來。

0 阅读:8

阿獠聊電影

簡介:我于電影,只是一粒沙;電影于我,卻是一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