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瘋狂搶人了!

城市財經 2024-05-15 14:26:22
作者:余飛01 | 杭州,出手了

杭城出手,才知道什麽叫魄力。

在搶人混戰之際,杭州一出手就非同凡響。

5月13日,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務中心發布了最新版《杭州市應屆畢業生生活補貼申請指南》,其中提到:

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畢業時間在2021年10月14日(含)之前的博士,補貼標准仍爲5萬元。

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等西部區、縣(市)工作滿3年後,再給予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10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其中按原標准(5萬)申領補貼的博士,仍按原標准執行。

這份《指南》相比于今年2月份的版本,改變之處在于:

符合條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申領3萬元生活補貼。申領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在2017年1月1日及以後入學,2021年7月5日及以後畢業。

這不是什麽購房補貼,而是生活補貼,只要符合要求,都能申請。

補貼的學曆包括本科、碩士和博士。

相比于其他城市的搶人,杭州明顯更加高端,杭州盯上的不是所有人口,而是本科以上學曆人才。

在衆多中心城市零門檻落戶的當下,杭州的落戶門檻相比並不算低。

根據去年4月份杭州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

對已在市區落實就業單位的35周歲以下(以下不含本數,下同)的普通高校大專學曆畢業生,可在市區辦理落戶;45周歲以下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可按“先落戶後就業”的原則,在市區辦理落戶。

意見表示,全面放開縣域落戶政策。全面放開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三縣(市)城鎮落戶條件。

也就是說,走學曆落戶,最低都需要大專學曆,且年齡不得超過35歲。

02 | 杭州爲何顯得特別

在大多數中心城市將“搶人才”演變爲純粹的“搶人口”背景下,杭州爲何顯得這麽特別?

原因無他,杭州的人口競爭力太強了。

七普數據顯示,杭州2010至2020十年間,常住人口增加了324萬,增量位居全國第6位。

最關鍵的是,在全國人口增量于2021年創新低,2022年正式負增長,2023年加速減少的背景下,杭州的人口增量始終位居全國前列。

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加了23.9萬,增量位居全國第三。2022年增加了17.2萬人,增量位居全國第二。2023年增加了14.6萬人,增量位居全國第四。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在持續優秀的人口增量之下,2023年杭州城區常住人口突破了1000萬,助推杭州晉級超大城市,成爲10個超大城市之一。

這一消息,杭州官方在今年年初已經官宣。

來源:杭州發布

競爭力強的不只杭州,整個浙江亦是如此。

過去三年,浙江已經取代廣東,成爲常住人口增量第一大省。

數據:各省市自治區統計局;其中黑龍江未披露數據

更牛的地方在于,在2023年全國人口加速減少的背景下,浙江下轄的11個地級市,人口全部正增長。

這在全國,絕無僅有。

數據:浙江省統計局

浙江之所以強悍,在于其強悍的民營經濟與藏富于民的發展模式。

浙江富甲天下,古有“錢塘自古繁華”,今有浙江省被欽定爲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共同富裕示範區。

浙江最典型的特點,一個是民營經濟,一個是藏富于民。

民營經濟方面,其民營經濟占比位居全國第一。同時,民營企業數量也是全國第一。

去年全國工商聯公布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浙江108家,位居全國第一,且是全國唯一一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突破100家的省級行政單位,同時也是增量最猛的省。

其後是江蘇、山東、廣東、河北、北京、上海、湖北、福建、河南。

此外,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數量,也是位居全國第一。

同樣也是唯一一家數量突破100的省,浙江的數量是廣東的兩倍多。

數量位居前十的省,還有江蘇、山東、廣東、河北、福建、河南、安徽、山西、湖北。

在藏富于民方面,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城市,浙江獨占9個。浙江下轄的11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最低的麗水,也位居全國第39位。

富裕如斯,誰敢跟浙江人比富?

人口跟隨財富流動而流動,哪裏有錢賺,哪裏能賺到錢,人口就會流向哪裏,這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江浙滬都是富裕地區,其中江蘇與浙江又存在不同。

江蘇13太保,其特點是經濟強,個頂個能打。浙江11市則是個頂個的富裕。

正因爲富裕,所以在全國人口通縮加速的背景下,浙江全省都在增長。

所以,杭州不缺人,缺高學曆人才。

03 | 杭州搶人才背後

既然不差人,爲何要砸錢搶本科以上學曆的人才?因爲産業升級需要。

作爲華東翹楚、GDP十強之一的城市,杭州的綜合實力的確很強。

世界500強企業有7家,僅次于北上深。上市公司數量228家,僅次于北上深。人均可支配收入73797元,位居全國第五,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蘇州。資金總量位居全國第五,僅次于北上深廣。

更重要的是,以互聯網爲底色的數字經濟,杭州獨步天下。

杭州統計局披露,2023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5675億元,比上年增長8.5%,占GDP的比重爲28.3%。

然而,杭州的工業並不強。相比于正在一起爭奪第二省會的成都、武漢,弱很多。

以去年的第二産業(廣義工業)排名來看,杭州第二産業增加值5667億元,位居全國第17位。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換句話說,杭州的強項在第三産業服務業,第二産業偏弱。

這種背景下,杭州有了緊迫感。原因在于:

第一,工業是服務業的根本。

工業的盡頭是服務業,但服務業的根本是工業。

在中國這樣的政策決定發展的體制之下,優質的服務業都是頂級城市的囊中物。服務業的強者,依舊是北上廣深四座城市。

杭州憑借自身的優勢産業,服務業發展得很不錯,但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需要政策加持。

然而恰如我多次講到過的,科技、金融這類服務業,一方面需要紮實的工業底子,另一方面依賴國家頂層設計。

優質的資源,基本都被北上深包圓了。

第二,工業提升,才能讓杭州實現自我升華。

這一點,最值得學習的便是深圳。深圳的服務業已經很強悍了,然而在過去十年衆多城市都迷失在脫實向虛中時,深圳始終堅持工業立市的底色。

工業與服務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促進了深圳的科創能力提升,促進了其出口加速,這些又推動著深圳的經濟大象狂奔。

2023年,深圳GDP增長了6%,領跑一線城市,且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唯一一個增速跑贏全國大盤的城市。

2024年一季度,深圳GDP增長6.4%,再度領跑一線。而且,深圳一季度進出口突破了萬億,占全國進出口十分之一。

這背後都是深圳對工業的執著。

深圳發布昨天發布了一篇《工業和服務業如何互促共進?深圳這樣做》,在這篇文章中,深圳強調:

把工業作爲支柱和脊梁,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全面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平……工業立市,制造業當家,底盤穩動能足……服務業與制造業同處一條“微笑曲線”産業價值鏈,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

服務業強悍如深圳,也依舊堅持工業立市的底色,杭州豈能不加一把勁。

杭州如果能夠提升工業實力,後勁很足,是最有希望晉級一線,組成“北上廣深杭”內地五大一線城市陣容。

事實上,對于工業上的薄弱,杭州早就有了認識。

2022年,杭州啓動打造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低碳五大産業生態圈,推進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提升,加快鑄就實體經濟的“鐵柱鋼梁”。

杭州的目標是:

力爭到2025年,智能物聯、高端裝備産業生態圈規模超萬億,生物醫藥産業生態圈規模超五千億,新材料和綠色低碳産業生態圈規模超三千億,推動形成以萬億級産業爲引領、千億級産業爲骨幹、未來産業爲先導的現代産業體系。

今年1月份杭州日報發布的文章《進階之路—— 叠代發展,杭州産業提質攀高》提到:

如今,杭州已經不再討論要不要發展制造業的問題,而是聚焦于如何發展制造業的問題。杭州要發展的制造業,肯定不是依賴土地要素的攤大餅式制造業。杭州要走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然是創新驅動下的數實融合發展道路,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要抓住“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拓展一批可商業化的應用場景,集聚一批優質的創新和産業資源,率先布局若幹市場潛力巨大、天花板很高的新領域新賽道。

杭州的意思很明確,杭州要發展的工業,不是勞動密集型産業,而是以科創爲靈魂的新興工業,比如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

而要實現新型工業化道路,就離不開人才。這是杭州砸錢搶奪高學曆人才的底層邏輯。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