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橋梁“諾貝爾獎”揭曉這個在鄂央企斬獲三項大獎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4-13 14:10:52

湖北日報訊 (記者戴輝、通訊員王鑫洲、杜才良、王岩)近日,2024年國際橋梁大會(IBC)獎項相關評審工作完成,4座中國橋上榜,其中在鄂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大橋占據3席,分別是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獲得喬治•理查德森獎,沙溪大橋獲得尤金•菲戈獎,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獲得西奧多•庫珀獎(鐵路橋獎),這也是該局首次獲得國際橋梁大會鐵路橋獎項。最新統計顯示,中交二航局已有13個項目獲國際橋梁大會獎項。

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

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

國際橋梁大會(IBC)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工程師協會主辦的具有頗高聲譽的國際橋梁學術會議,在世界橋梁界具有廣泛影響力,大會獎項設立于1988年,是橋梁界最負盛名的獎項,被譽爲橋梁界的“諾貝爾獎”。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全長2826米,爲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創下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跨徑最大、通航淨高最高、海中錨碇體量最大、主纜鋼絲強度最高、顫振檢驗風速最高等世界紀錄,面臨世界級技術挑戰。中交二航局承建伶仃洋大橋東主塔、東錨碇、上遊側主纜架設和鋼箱梁吊裝等施工任務。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

爲解決全離岸海相淤泥區錨碇建設難題,項目團隊提出“鎖扣鋼管樁+工字型板樁+平行鋼絲索”自平衡柔性圍堰,實現45天快速成島;爲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效,首次研制了混凝土橋塔智能築塔機,塔柱施工速度最高可達1.2米每天,減少高空操作人員近60%。同時,該工程在抗風技術、鋼橋面U肋焊接接頭、高強耐久主纜等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成果,推動世界懸索橋技術發展。

沙溪大橋是莆炎高速三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莘口鎮,全長1408米,寬33.5米,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裏,主橋上部結構共4跨,采用主跨176米的鋼桁組合連續剛構,爲目前世界上同類型橋梁最大跨徑,豐富了山區大跨徑橋梁橋型方案。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

2018年10月8日,沙溪大橋開工建設。因大橋地處山區,且橋位處地形地質條件複雜、場地狹小,主墩位置存在斷層,並且大橋跨越景區、鐵路、國道、高電線,以及5級航道的沙溪河,施工困難重重。尤其是免塗裝耐候鋼材質的鋼梁吊裝難度大,傳統的浮吊、架橋機、塔吊等起重設備均無法滿足施工需要。爲此,中交二航局項目部引入具有起升高度大、起重作業跨度大、作業範圍廣等特點的纜索吊進行鋼梁安裝,有效解決了山區施工場地受限情況下的上部結構鋼梁安裝難題,並實現了全天候施工,最快可一天吊裝2節鋼梁。

沙溪大橋

沙溪大橋

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大橋全長20.3公裏,海上橋梁長8.96公裏,是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同時也是世界首座設計、運營時速350公裏的跨海高速鐵路橋。大橋于2017年9月開工建設,2023年9月建成通車。

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

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

泉州灣跨海大橋跨越泉州灣,氣象、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生態環境敏感。項目團隊結合大橋實際情況,創造性實現了多項施工技術創新。大橋主橋主跨400米,是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全聯長800米鋼—混結合梁半漂浮體系鐵路斜拉橋,項目研發“斜拉橋主橋鋼—混結合梁線形精細化施工控制技術和全天候無應力主動合龍技術”,解決了合龍口人工觀測實施困難和溫差變化影響的難題,合龍精度達到毫米級。

附: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橋梁工程曆年獲得國際橋梁大會獎項情況一覽:

• 尤金·菲戈獎2項:江陰長江大橋(2002年)、沙溪大橋(2024年);

• 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獎3項:南京長江三橋(2007年)、嘉紹大橋(2016年)、北盤江第一橋(2018年);

• 喬治·理查德森獎6項:蘇通長江大橋(2008年)、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2010年)、馬鞍山長江大橋(2016年)、蕪湖長江二橋(2018年)、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2021年)、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2024年);

• 亞瑟·海頓獎1項:“南京眼”步行橋(2015年);

• 西奧多•庫珀獎(鐵路橋獎)1項:福廈高鐵泉州灣跨海大橋(2024年)。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