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爾茲曼大腦:爲什麽說宇宙中至少漂浮著7萬5千億億億個意識體?

說宇宙尋真理 2024-05-07 21:45:29



聽說過玻爾茲曼大腦嗎?或許有人聽說過,也知道它是基于熱力學第二定律(熵),進行一場思想實驗。

該理論認爲,所有的原子都可以通過反彈然後與另一個原子結合的方式,在純粹的偶然機會下組裝成一個功能正常的人腦。

如此說來,宇宙中應該有很多這種孤單的玻爾茲曼大腦漂浮在無序中,他們有和我們不同的意識和記憶。

這聽起來是不是挺獵奇的?科學家當時也被這個理論繞暈了。我們從熱力學的最基礎來講一講,思考一下我們意識的本質,到底是什麽?

討論的問題是什麽

熵是什麽?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只瓷碗從桌子上掉下來摔碎了,這個過程就可看作是熵的增加。

反過來說,瓷碗的碎片不會從地上飛上桌子再拼湊成一只碗。因爲反過來的話,就意味著熵減,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們的世界是一個熵增的世界。

也因此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時間是有方向的,熵的增加就是時間演化的方向,而熵減就是時間曾經的地方。

但是,如果將這一問題從物理學的別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時間是沒有方向的,不但沒有方向,而且時間不分正反,事件的發生在時間的坐標上都不違反物理定理。

這種情況,又可叫做時間的對稱性。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站在樓上把一個足球扔了下去。

從正向的角度看,你把球扔下去了。如果是反過來看,或者是世界倒翻過來,那個足球不是掉下去了,而是被抛了上去。

不管是正還是反,它所涉及到物理定理都是萬有引力,而且不管從正面還是反面去看,也都能解釋的通。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時間也是對稱性的,時間演進的方向區分不出正反。

但是,如果把扔下的足球換成一只瓷碗,因爲瓷碗的破碎,立刻就能區分出正反,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能明顯區分出時間的正反來。

于是問題就來了,構成熱力學系統的也是微觀粒子,組成物質的微觀粒子,也滿足時間對稱的運動定律,可它爲什麽以一種整體的態勢出現後,對稱性就不複存在了呢?

微觀層面的時間對稱,保證了時間哪怕在倒轉以後,物理定律也是真的。但是一旦回歸到宏觀層面,時間就有了明顯的方向性。

兩者之間的矛盾是怎麽産生的,該怎麽去理解,這便是玻爾茲曼大腦考慮的問題所在。

該怎麽去考慮時間之箭

問題的落腳點還是在時間上。如果把時間看成是空間維度,空間的左和右或者是前和後,都不會影響基本的物理定律。空間沒有分別,你可以看無數個維度,也可以走向無數個維度。

但是時間卻不行,我們都是從昨天走來的,但卻永遠回不到昨天,哪怕連上一秒我們都不回去。

這種明顯的不對稱性又出現了,物理定律明明顯示,時間應該表現出對稱性,時間的演進不應該只有一個指向。

由此産生的 這一問題叫時間箭頭,或者叫時間之箭。從熱力學的角度去看,這種情況合乎熵增定律,是合乎邏輯的。

但是,這樣的情況和時間的反演和對稱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20世紀初期,物理學界就這一問題進行過辯論,其中自然就有那位叫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的物理學家。

圍繞這一問題,另一位科學家洛施米特提出過一個悖論。

簡單理解這個悖論就是,假設熱力學表現出來的是整體微觀粒子的整體性質,那如果存在一個于世界相反的世界,所有粒子依照原來的速度往相反的方向運動,那就意味著一切能回到初始點。

這就好比世界能夠倒流,既然能回到初始點,熵增就會變成熵減。而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熵減無論如何在現在的世界體系中不存在。

如此一來,熱力學表現的性質就應該是一個單獨的定律,它不能反應普遍粒子的統計結果,也不能融合粒子運動,而是應該在性質和概念上獨立于粒子運動。

洛施米特提出的這個悖論,確實讓玻爾茲曼一時不知道說什麽。爲了反駁對方,或者確切一點說是爲了解釋洛施米特提出的問題,玻爾茲曼後來又重新對熱力學第二定律做了一個定義。

即熱力學第二定律不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它是統計性的。換言之,熵增只是一個最大概率的事件,但並不是一定會增加的事件。這個界定在後來就被稱爲玻爾茲曼熵。

簡單來說,它從一個定律和規律,變成了一個概率。像整個世界乃至宇宙,熵增的這種現象僅僅是概率大,而熵減的情況,或者准確說是低熵的狀態是概率低。

如此一來,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由低熵狀態轉向高熵狀態,也從一定會發生,變成概率極高的狀態下會發生。性質發生了變化,定律變成了統計。

好比今天下雨,一定和會下雨,和99%會下雨,最後的結果雖然一樣,但是在指向性質上,兩者卻是不一樣的。

事情到此就結束了嗎?還遠遠沒有呢。之所以還沒有結束,是因爲這個解釋預設了前提,進而就導致更深層次的一個問題出現了。

關于宇宙低熵態是怎麽來的解釋

原本,圍繞原來的問題,玻爾茲曼此前要解釋的是熵爲何增加而不是減少。按照他此前的解釋,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低熵的狀態又是如何出現的?

對于這個問題,簡單的解釋就是不作解釋。你可以說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一個普遍定律,它就可以解釋宇宙的起源和重點。

宇宙的起點就是低熵,然後自爆炸開始就是向著高熵的狀態發展。至于爲什麽宇宙偏偏是這麽起源的,可以不進行解釋,也可以將其說成是事實就是如此存在的。

可顯而易見的是,玻爾茲曼還活著的時候,肯定不願意用這種方式去搪塞,他要進行解釋,就得提出新的解釋方法。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有了後來的玻爾茲曼大腦。

那麽,玻爾茲曼究竟是怎麽解釋的呢?

當定律變成一種概率

熵增定律不會改變,或者說給我們的感覺不會改變,是因爲我們身處這個系統之中,受到這個定律的支配。我們無法跳出系統,只能以理論上的跳出系統來看待這個定律。

而只要跳出系統看熵增定律,它就只是一個演化階段,而且這個階段還是一瞬間的短暫現象,而在這一短暫現象之外,平衡態才是常態。爲了進行新的解釋,玻爾茲曼運用了漲落現象和漲落理論。

有一個理想氣體的概念,在這一概念下,産生的壓力是氣體分子不斷和受力面碰撞而形成的平均值。在這一概念下,受壓始終是穩定的。

但是在穩定之中,總會有單個不穩定的氣體分子存在,而且它所産生的撞擊受力面程度也不同。只不過相對于總體來說,個體太少所以由此産生的差異值很微小,並且能被平均抹平。

雖然如此,但理論上還是存在的,而這種存在所導致的波動,就是漲落現象。

如果用概率去看待漲落的話,如果將時間變成無限值,總會出現所有氣體分子都撞擊在受力面上的那一刻。這種概率雖然相當小,但不意味著它不會出現。反過來說,另外的情況則是大概率出現的。

按照這一邏輯,整個宇宙的平衡態,也就是大概率狀態是高熵的,而極小的概率下,它會偏離這一狀態出現小概率的事件。而這個小概率的事件,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

這便是玻爾茲曼活著時候的解釋,在他看來,既然人們刨根問底詢問低熵的狀態是怎麽來的,那低熵就來自于極小概率。

在極小概率發生後,還是會回歸到平常的大概率狀態。而我們所處的時代,不過就是回歸常態的瞬間。

從宇宙本身來說,它從爆炸到現在持續了一百多億年,這麽漫長的時間居然還是小概率狀態,實在說不通。

但如果這種狀態僅僅是部分的,而其余的大部分還處在平衡狀態呢?這樣一來,小概率事件發生的範圍就被縮小了。

如果順著這條邏輯,從整個宇宙一直縮小到我們的大腦,我們大腦確實感受到了低概率的宇宙處于低熵狀態,而實際在大腦之外,卻處于大概率的平衡態,也就是宇宙演化到終結時的熱寂。

事情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不知道,恐怕玻爾茲曼當時也不知道。但根據原來的問題一路解釋道這一層,其實就來到了玻爾茲曼大腦的真正初始點了。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問題不存在,或者也可以當成它不存在。因爲這個解釋本身,就是基于統計和概率,從無限的時間裏去思考的。

在無限的時間裏,肯定是任何概率的事件都會發生。

結語

有人說,圍繞玻爾茲曼大腦的思考過程,很容易將人引向虛無主義。因爲它似乎證明了事件和定律是可以分離的,而且還有可能只通過尺寸之間的大腦就能欺騙到你。

當然也有人說,通過玻爾茲曼大腦引申出來的思考,似乎能知道意識和靈魂的原委究竟是什麽。

這些說法你不能說不對,但是也不能說對,因爲圍繞這一解釋的思考,本身就沒辦法去證實,也沒辦法去證僞。

說的再跑題一點,你跳出宇宙之外去思考和解釋,得出的結論永遠不能去證實,因爲你就在這個系統之內。換言之,你也在你的大腦之內。

參考資料:

《玻爾茲曼大腦:我們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果殼網 2014年玻爾茲曼大腦 維基百科

14 阅读:4335
评论列表
  • 2024-05-09 21:14

    人死如燈滅,正因爲死了什麽都沒有了,所以人們才會恐懼死亡

    平安 回覆:
    你的想法很大衆,而大衆普遍缺心眼,簡單說就是傻
    摘下金箍 回覆:
    不盡然,只要是被關注的未知事物,都會引起程度不同的恐懼
  • 2024-05-09 21:19

    活,只是存在方式的一種,是化學反應,死何嘗不是呢!

  • 2024-05-09 23:41

    最最扯淡的文章,解釋了半天,也沒有說,到底“熵”是什麽?“熵”和“熵增”或者“熵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居然避左右而言他

    十三不靠 回覆:
    有一些量很奇怪:只有*增、*減,唯獨沒定義*。
    十三不靠 回覆:
    然後又再噴發,周而複始,無限輪回……
  • 2024-05-09 08:04

    你的意識,心理,行動,記憶,知識等等,或者說有關人類群體意識和個體意識全部有定義形式存在的一切,最底層的不可質疑的基礎概念是時間(空間其實也是依據時間才能定義,所以空間也是時間),時間的存在産生分別判斷,産生語言,意識,分辨萬物,定義萬物。人類只能存在于時間內,也許時間才是意識的本體,人類和萬物及所有定義,所有生物——只是時間的承載體。承載體蘊含本體,但並不是本體。所以時間的概念是人類必須定義自身存在的最優先和不能質疑的第一級存在,但那個定義根本不可能完全准確,完全准確定義時間意味著人類掌握了時間,但人類確實掌握著時間的判定定義。或者說定義那個存在。所以跳出二元對立,消除分別判斷思維這些種種聖哲的無爲法、佛陀的過去未來現在心不可得,都是在回歸本體。時間是本體,但又不全是。不可說,心行處滅的大道不可思議。

  • 2024-05-08 20:43

    時間是對質量體存在的運動過程的描述。這裏有兩個概念,一個是質量體,一個是運動過程,這是時間維度存在的充分必要條件,缺一不可。當質量體消失時,時間自然消失,當質量體存在,運動過程不存在,時間維度便也不存在。比如絕對零度,時間維度坐標歸零,原子空間,時間維度歸零,因爲原子空間電子只有概率存在,沒有運動存在。

  • 2024-05-28 15:29

    唯一能說明的就是人腦和電腦能不能等同!?靈魂出竅[呲牙笑]?所以從極致來論,是等同的!不然意識也不是客觀的了!神一樣的存在!因此,人工智能終極,也面臨的問題就是,會不會毀滅自己!

  • 2024-05-08 16:44

    有沒有可能,我們的意識是具有熵增特征的,因此只有熵增序列的事件對我們的意識是有意義的。也許熵增熵減雜亂無章的同時存在,只不過我們的意識無法解讀。就好比時間突然倒流到昨天,我們的意識記憶同時返回,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 2024-05-09 22:47

    再多寫五個億也是你自己數得清

  • 2024-05-10 07:52

    因爲你說5萬7千億億億也一樣,沒區別

  • 2024-05-09 15:32

    如果是真的,就宇宙而言再開個N次方都能容下

    大聖齊天 回覆:
    宇宙無限大。
  • 2024-05-29 06:55

    小扁眼冒著7萬5千億億元億個金星![好生氣]

  • 2024-05-10 04:22

    活著的人老了神經元減少,記憶都會衰退,你宇宙中的意識體會不會得老老年癡呆?你吃過的動物沒入你夢咬你?

  • 2024-05-10 09:12

    不幹淨的∞個,洗幹淨了重疊于宇宙。

說宇宙尋真理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