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68年被捕入獄,兒子成爲副省級幹部

雅可談過去 2024-05-24 08:32:43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走上街頭,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此即“一二九運動”,這次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是“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他的名字叫林楓。

林楓曾擔任第二屆與第三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卻在特殊時期受到迫害,最終獲得平反,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林楓的故事。

1906年9月30日,林楓出生于黑龍江省望奎縣海豐鎮恭頭二村,原名鄭永孝,林楓的祖籍是山東海陽,清朝末年,林峰的曾祖父鄭長江攜帶家人闖關東,在望奎縣落腳,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成爲當地具有影響力的人家,甚至還開設了錢號。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林楓從小就接受了系統的文化教育,曾就讀于望奎縣高等小學,讀書期間,林楓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谛,學習刻苦,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

1923年,林楓離開家鄉,前往天津求學,考入天津南開中學,求學期間,林楓廣泛閱讀進步書刊與報紙,結交有識之士,逐漸向共産主義靠攏,于1927年由老師範文瀾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1年,日本策劃“九一八事變”,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並占領了東三省,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當局竟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于是,時任北京大學工學院黨支部書記的林楓組織北平學生前往南京進行示威,抗議國民政府的不作爲政策。

此後,林楓積極參與領導學生運動,組織發動了著名的“一二九運動”,此時林楓的職務是中共北平市委書記。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運動的負責人中有一名女性,叫郭明秋,後來成爲林楓的妻子。

“一二九運動”後,林楓已經無法再北平繼續公開活動,便被組織派往天津擔任市委書記,恰好劉少奇作爲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來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于是,林楓便擔任劉少奇的秘書,郭明秋則擔任劉少奇的譯電員。

1936年夏,經過組織批准,林楓與郭明秋組建起革命家庭。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林楓被派往山西工作,擔任山西省委書記、北方局組織部長、晉綏軍區政治委員等職務,爲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一定的貢獻。

解放戰爭開始後,國共兩黨將目光聚焦黑土地,在這種情況下,我黨向東北地區派出大量的幹部,林楓便是其中之一,來到東北後,林楓先後擔任東北局組織部部長、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務,爲東北地區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初期,林楓擔任東北局第一副書記,由于高崗與李富春在中央都有任職,因此1952年之後,實際上是林楓在處理東北局的黨政工作。

不過,林楓也沒有在東北待太長時間,1954年4月,林楓被調到北京,擔任中央副秘書長,當時擔任中央秘書長的是誰?他就是鄧小平。

1959年與1965年的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上,林楓連續當選爲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爲副國級領導。

然而,接下來的十年特殊時期,林楓卻遭到嚴重的迫害。

1967年,康生派人到中央黨校傳達,將林楓列爲“重點審查對象”,還成立了專案組,1968年,林楓被逮捕入獄。

十年特殊時期結束後,雖然“四人幫”已經被粉碎,但林楓的病情迅速惡化,于1977年9月29日病逝,終年71歲。

1979年7月,林楓的冤案終于得到平反。

此外,林楓有兩個優秀的兒子,一個是林炎志,曾擔任吉林省委副書記,另一個是林小珂,曾擔任北京國際關系學院黨委書記。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