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法院在全省率先啓動“一窗通辦”

半島晨報 2024-05-22 10:32:13

今年,市法院將“一窗通辦”作爲全市法院提升現代化訴訟服務水平的重點工作,統一組織深化落實。5月21日,大連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共大連市委政法委員會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徐波、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丁彥文、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長安靜、大連市普蘭店區人民法院院長趙林介紹相關工作情況。

打通法治爲民“最後一公裏”

近年來,大連市政法系統依法保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衆合法權益,持續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爲大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服務和保障。全市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能動司法、如我在訴”理念,以更高標准做實“公正與效率”主題,以更實舉措回應人民群衆司法需求,以更大力度解決訴訟“急難愁盼”,真真切切讓人民群衆感受到法院訴訟服務的力度和溫度。

今年初,市法院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作出“堅決做司法需求精准供給方”的莊嚴承諾。全市法院系統堅持“把方便留給群衆,把困難留給自己”的訴訟服務理念,出真招、出實招、求實效,蹄疾步穩落實改革部署,多措並舉保障群衆訴權。5月10日全面啓動“如我在訴   一窗通辦”工作改革,將立案和訴訟服務事項整合在一個窗口,對于咨詢、立案、交費、查詢、檔案調閱等多項事務實行“一窗通辦”,讓當事人“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這項工作舉措走在了全省前列,充分表明了全市法院在助力大連建設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標杆城市中,拿出了真招實招硬招,具有重要的司法實踐意義和社會意義。

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必由之路

全市法院把深化“一窗通辦”作爲優化營商環境的“題眼”和“焦點”,通過加強多部門、多業務間的協同配合,整合了數據壁壘、條塊分割,把最好的場所、最好的服務提供給群衆,打通了法治爲民的“最後一公裏”,有效改變群衆多頭跑、四處找的情況,真正做到減環節、減次數,提速度、提質量、優服務。

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全市法院以“如我在訴,一窗通辦”爲切入點,緊緊抓住“公正”這一根本要求,兌現“效率”這一人民期盼,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上下功夫,促進矛盾糾紛依法及時高效解決在訴訟前,切實滿足人民群衆多元化司法需求。

發揮一站式訴訟服務、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基層治理最小支點作用,從“法庭內”向“法庭外”延伸,將司法觸角延伸到鎮街、村社等社會治理的最末端,把調解指導、糾紛化解、線上訴訟、普法宣傳、基層治理等服務送到群衆家門口,推動了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一件事一次辦”。

踐行司法爲民、司法便民的守心工程

訴訟服務中心是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第一道門,也是人民法院履行公平正義職責、接受人民監督的第一窗口,不斷提高訴訟服務標准化、規範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設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准、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訴訟服務體系,全力推動訴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勢在必行。“一窗通辦”是民心工程,也是守心工程。這項舉措打通了人民群衆在立案和訴訟服務過程中的“難點”“堵點”,讓人民群衆在感受司法專業性的同時,感受到司法的效率和溫度。

下一步,市委政法委將進一步落實政法改革各項措施,推動各政法機關以更高標准、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全市法院將把深化“一窗通辦”作爲推動自身建設、服務民心的關鍵抓手,錨定“全市領頭雁、全省排頭兵、全國先行者”目標,做出成果、做出經驗、做出樣板,讓“小窗口”展現出“大作爲”,爲打贏攻堅之年的攻堅之戰提供堅強法治保障,奮力譜寫新時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升級服務方式,延伸審判職能

爲更進一步踐行“如我在訴”司法理念,全面落實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的莊嚴承諾,4月8日起大連中院和普蘭店法院率先開展了“一窗通辦”試點工作,5月10日兩級法院全面啓動立案登記和訴訟服務“一窗通辦”。針對原有“專窗專辦”模式可能造成群衆“一次跑多窗”的情況,經學習借鑒和廣泛調研,確定了“前台辦理、群衆即辦即走,後台支撐、事務高效運轉”的“一窗通辦”模式,來院群衆在任一窗口均可辦理全部立案和訴訟服務事項,實現了“一次取號、一窗受理、一次辦結、一次辦好”。

打破原有模式,窗口設置由“專窗辦”向“一窗通”轉變

圍繞優化流程、減窗增效,對窗口功能和區域設置進行重新整合規劃,訴訟服務大廳“一窗通辦”窗口,綜合受理立案登記、訴訟服務等各類事項,窗口人員由“專人專崗”向“一崗多能”轉變。實行“首問負責制”,把群衆的事當作自己家裏事來辦;建立“值班主任”機制,指定業務能力強的幹警專門負責協調疑難複雜事項辦理;回應市場主體司法訴求,對市場主體的立案和訴訟服務需求,開通市場主體“一站通辦”綠色通道,優先接待、優先辦理;12368訴訟服務熱線開通0號鍵“市場主體”專線,接收市場主體的服務需求、意見反饋、投訴建議;開通全市融合服務,當事人在任意一家鄰近法院即可通查全市範圍內的案件信息,著力創建“一窗通辦+首問負責+融合服務+12368訴訟服務熱線”的訴訟服務新模式。

升級服務方式,訴訟服務由“面對面”向“肩並肩”轉變

導訴服務、窗口服務全面開展線上操作指導,引導當事人培養在線訴訟習慣,其中旅順法院率先探索“無窗口”式的訴訟服務全流程在線辦理模式。對不熟悉智能化應用的當事人,提供幫辦、代辦、轉辦服務。訴訟服務大廳、各法院微信公衆號發布《“一窗通辦”訴訟服務告知書》,對訴訟流程、網上立案、法律援助等事項提供操作指引。沙河口法院整理發布16類常見訴訟《訴答文書證據目錄》。爲精准服務,市中院組織編制“一窗通辦”工作手冊,每個窗口提供同質服務。

加強輔導深度,訴訟輔導由“立案後”向“立案前”轉變

指派熟悉立案業務的法官或聘請資深退休法官或法律工作人員組成立案輔導隊伍,爲當事人提供法律程序解釋、立案案由釋明和引導。引入227名律師志願者駐院開展法律咨詢、訴前訴中調解等訴訟輔導工作。高新區法院聯合市司法局法律援助開通視頻訴訟輔導站,開啓了遠程輔導的有益嘗試。爲加強訴調銜接,指定專人負責訴調分流,嚴格管理訴前調案件,有效預防久調不立、以調代立。同時指定專人負責網上立案、郵寄立案的審核,確保七日內審核完畢,對于網上立案、郵寄立案或者現場立案因補充材料原因退回的,向當事人提供審核辦理人的聯系方式,確保當事人的問題“有人可問”“有法解決”。

延伸審判職能,權益保障由“抓末端”向“全流程”轉變

民生無小事,大連兩級法院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強化“如我在訴”意識,持續完善便民訴訟體系,抓實“公正與效率”主題,切實解決好弱勢群體、困難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把群衆的矛盾解決好。制定以“如我在訴”意識辦好關系民心向背“小案”的工作指引,明確案件範圍、工作機制和工作重點。

在訴前做好法院“家門口”的調解,用足用好“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成果,提升類型化糾紛在線調解質效,一季度“總對總”調解組織調解成功案件1657件,全市法院委派基層調解組織成功調解糾紛9866件。

在訴中做到應調盡調、能調盡調,引導當事人在法律框架下辨明是非,理解接受權利義務統一的調解方案,從根本上定分止爭。

從群衆需求出發提供多元立案服務

市法院始終堅持從群衆需求出發,爲當事人提供現場或者網上的立案,以及各項綜合服務。今年3月市法院制定了工作方案,細化25項“一窗通辦”事項清單,包含刑事、民事、行政一審立案、跨域跨境立案在內的12項訴訟立案事項;包含訴訟風險評估、材料收轉等13項服務內容。全市法院訴訟服務大廳92個專業窗口升級爲54個通辦窗口,立案訴服幹警從以前的“專科大夫”變爲現在的“全科醫生”。

爲方便群衆,各基層法院創新性地豐富了“一窗通辦”的內容和舉措,普蘭店法院將數字執行立案納入“一窗通辦”,當事人可在一窗辦理訴訟立案和執行立案以及各項訴訟服務事項。瓦房店法院在訴訟服務大廳增設電子檔案閱卷服務,本院電子檔案卷宗一窗通查。開發區法院自貿區法庭與大連國際仲裁院、自貿區商事調解中心、域外法律查明中心等多家單位建立對接,實行   DDR多元解紛一窗通辦,爲當事人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和多元解紛服務。高新區法院創新提供律師遠程在線指導服務,開啓雲端訴訟輔導。沙河口法院、西崗法院將一窗通辦服務向法官延伸,強化電子卷宗智能應用,深入推進無紙化辦案。下一步,將指導各基層法院列清單、拉目錄,公開立案和訴訟服務所需材料類別、文書樣式、流程等服務指南,讓當事人一次性明白如何打官司,不斷提升登記立案和訴訟服務規範化、標准化、信息化水平。各基層法院結合地區實際,制定工作細則,規範工作程序,明確訴狀接收、收據出具、形式審核等流程的工作要求,努力讓人民群衆在任何一個法院享受到平等同質、高效立案服務。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嶽宇豔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