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4集《乘風踏浪》,這部年代劇好評如潮,喬杉一出場觀衆都笑了

電影七 2024-04-01 09:00:41

說起年代劇,似乎有著吸引觀衆的先天優勢。

一方面,它所描述的故事,都是很多觀衆切身經曆,有著自然的親和力。

另一方面,影視劇源于生活,而年代劇無需過度改編,就自帶煙火氣。

不管是早些年的《人世間》,還是今年爆火的《繁花》,無不是訴說著一個年代獨有的故事。

而最近,有一部年代劇悄然開播,同樣是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浪潮。

說實話,《乘風踏浪》吸引觀衆的特色,不是它的演員陣容,也不是題材本身。

而是,它的故事與很多觀衆息息相關。

1978年改革開放,一個又一個有志青年紛紛開啓了創業之路。

相比《繁花》裏高大上的商戰,《乘風踏浪》更多是以小著眼,聚焦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

劇集剛開始,就把觀衆拉回了那個年代。

彭錦西(喬杉 飾)和羅虹(楊子姗 飾)夫婦,他們經商的項目是——泳裝。

說實話,沒有經曆過那個年代,並不知道泳裝是否有市場。

但是,從彭錦西的視角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對泳裝似乎不感興趣。

原來,彭錦西通過調查發現,泳褲這個東西,市價是三塊錢,但是一摸面料,估計成本價就是5毛。

且不說,這其中能夠賺多少,光是三塊錢,就很少有人問津。

然而,當彭錦西准備開始經營泳褲時,卻遭到了村裏人的歧視。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人的思想還比較保守,而且倒騰泳褲,被認爲是投機倒把,不太正當。

結果,彭錦西被情敵舉報,因此入獄1年,還被在全村大會上當作典型進行教育。

另一邊,村裏在張燈結彩,原來村裏出了兩個大學生。

一個是女主羅虹,另一個是舉報彭錦西的情敵。

而出獄後的彭錦西,還是覺得賣泳裝是一條出路。

于是,他偷偷叫老母親給做了幾條,並跑到海邊去叫賣。

別人買三塊,他只賣8毛,還真別說,一下子全部賣出去了。

抓住了這個商機,彭錦西帶著一批人開始了創業。

結果,生意越做越大,還收獲了與女主之間的愛情。

其實,整部劇的故事,可以細分爲兩條故事線。

一條是創業線,讓觀衆看到,甚至回憶起時代下那個年代人如何乘風踏浪,一步步創業的全過程。

另一條是愛情線,相比當下年輕人的物質生活,我們的父輩的愛情是那麽的純真。

而這次男女主搭配,表面看上去有點“美女與野獸”的感覺。

有喬杉的喜感,給楊子姗一中和,別有一番觀感。

喜感中,帶有時代小人物創業的辛酸,畢竟世上沒有容易的事。

目前,看了4集《乘風踏浪》,感覺它跟一些年代劇有些不同。

首先,是拍攝手法。

說起創業的故事,大多數都是汗水加努力,別人都只看到了成功人士背後的艱辛,卻很少能夠看到被淹沒在浪潮下的芸芸衆生。

而《乘風踏浪》卻用喜劇的視角,展現了一個小人物的成長史。

彭錦西腦子靈、敢想敢幹,盡管遭到家人的不理解,以及外界的質疑。

但是,他最終卻披荊斬棘,抓住了機會,成就了一番事業。

觀衆從這個小人物的身上,看到的不僅是辛苦,更多是一種趣味。

其次,是寫實。

《乘風踏浪》的煙火氣,主要體現在人物,以及場景的布置。

故事設置在東北海邊的小縣城,導演特地搭建了一個真實的街道,還原那個年代獨特的味道。

而且在人物的妝容上,沒有過多的修飾,從父母的老照片中,感覺兩者大同小異。

總的來說,《乘風踏浪》用一種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一個時代的故事。

整部劇用喜劇的方式,訴說著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

每個時代,都有著屬于每個時代的機遇,就看你抓不抓得住。

0 阅读:233

電影七

簡介:先讓一部分人笑起來,再讓另一部分人愛上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