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鞑靼人眼中的白人奴隸:德國女人身體僵硬,俄羅斯女人價格高

給你壹點料 2024-05-18 12:10:49

奴隸制度是人類曆史上最殘酷的制度之一,羅斯金曾經說過:“沒有喜悅的勞動是下賤的。”而奴隸貿易從古至今曆來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本質上是對人性的摧殘和對尊嚴的踐踏。

黑人奴隸交易在曆史上已經是駭人聽聞,可是誰能想到白人也曾作爲奴隸被販賣和交易呢?今天我們將帶大家回到15到17世紀時,那一段被塵封已久的白奴曆史,去看看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一、民族起源,鞑靼爲何

說到鞑靼,許多人都會一臉懵,這是個什麽民族?廣義上鞑靼是指國家名稱,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泛稱,狹義上則是指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個部落。

唐朝時,鞑靼便已經在突厥如尼文阙特勤碑文中有所記載。到了8世紀中期,鞑靼成了突厥部落的一部分,不過隨著突厥的衰敗,鞑靼便一分爲二。

一部分歸順了回鹘和黠戛斯,而另一部分逐漸轉移到蒙古高原中部和南部。待到遼政權建立,鞑靼成爲了朝廷附屬部落。後面又經過多次分裂,被達延汗統一了各部。

明朝時期,鞑靼向東遷移以後在圖們汗時代一度強盛。金帳汗國的鞑靼人與突厥人和保加爾人一起改稱爲“塔塔爾”,15世紀後又瓦解爲三部分。

有一部分建立了克裏米亞汗國,這便是文章要說的販賣奴隸的主角。

二、白奴交易,觸目驚心

說到奴隸交易,曆史上的黑奴交易可謂是臭名昭著。可誰能想到,在黑奴交易出現以前,白奴交易早已經在15世紀到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盛行。克裏米亞汗國便是白奴交易最大的産出來源。

上文說到,克裏米亞汗國由鞑靼人建立。而鞑靼人天性勇猛,以劫掠爲生,因爲是遊牧民族,骨子裏本身就存在著對權利和土地的欲望,並且好戰好鬥。

以至于他們建國以後便大肆侵略別國,先是征服了金帳汗國,又率軍進攻了莫斯科大公國,所到之處盡是血海。

小小國家,何以如此囂張?原來早在1475年時,克裏米亞汗國便與當時的奧斯曼帝國聯盟,利用其勢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奧斯曼帝國聽著或許有些許陌生,但是土耳其想必就更爲人熟知。曆史上歐洲國家中除了強大的羅馬帝國,還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個國家曾經稱霸了整整六世紀!

奧斯曼帝國強大的速度十分驚人,僅僅十幾年便從小部落搖身一變成爲當時龐大的帝國。這與他們的骁勇善戰以及正確的領導政權有關。

不過占領土地快速強大的代價便是犧牲人口。要知道,在戰爭中無論是贏家還是還是輸家,誰都不會比誰更好過,受苦的終究是底層的平民百姓,而沖鋒在前線的兵士便是鞏固政權的白骨。

而那個時候,恰逢黑死病大流行,讓本不富裕的國家又雪上加霜。于是缺少勞動力便成了整個國家的心頭大患,爲了解決人口危機,買賣奴隸成了當時最快最方便的選擇。

于是買賣的奴隸品種大多來自烏克蘭、俄羅斯地區,這些人被稱爲斯拉夫人,屬于白人人種。對比今天也會發現,這個人種身體強壯,在奴隸主嚴重確實是能幹活的好牛馬。

而鞑靼人作爲奧斯曼帝國的小跟班,除了借他們的勢力,也積極發展自己的經濟。他們不止會打仗侵略,也十分會做生意。他們想到,侵略別國不止可以搶奪金銀財寶,也可以把人物盡其用。

因此鞑靼人變本加厲,更加大肆侵略周圍的斯拉夫民族,搶奪完錢財,便把人直接賣給需要白人奴隸的國家。據統計,那時候每年大約有一萬多名斯拉夫人被當成奴隸販賣到奧斯曼帝國,簡直是令人觸目驚心。

爲了讓國家能夠持續發展下去,主要的買主奧斯曼帝國將買來的奴隸安排在安納托利亞以及塞浦路斯等地區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産。

通過對奴隸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鞑靼人在奴隸貿易這方面做的爐火純青。漸漸地,克裏米亞汗國的主要經濟産業已經變成了奴隸貿易。

在整個15-18世紀,東歐國家如烏克蘭和俄羅斯地區,因爲搶劫損失了將近300萬的人口。

17世紀時,君士坦丁堡的人口有20%都來自于奴隸。鞑靼人的入侵,使得東歐國家的人口急劇下降,並且對其造成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而被販賣的白奴可以說此後一生都將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地牢裏,看不到一絲光亮。他們在被擄走那一天就已經失去了自由和尊嚴,與牲畜一樣,甚至有些連牲畜都不如。

男性白奴大多用來充當勞動力,每天不停地工作十多個小時,與牛馬相比,有過之而不及。

女性白奴則大多是被當做生育工具和玩物,經常遭受虐待和淩辱,身體和心靈每天都在被折磨。

而奴隸主對于奴隸的生死向來不關心,只要有不如意的地方便隨意動辄打罵,有時候殺人跟碾死一只螞蟻一樣簡單。

並且在鞑靼人眼中,女奴也是不一樣的。他們認爲德國女奴身體僵硬,所以往往只能德國女奴只能被當做普通奴隸賣出去;相比之下,俄羅斯女奴更加美麗,價格也會更高更好賣。

長相美麗的女奴一般會被送入宮廷、妓院等場所,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是蘇萊曼大帝的寵姬——許蕾姆。

入宮之後,許蕾姆完成了階級跨越,成爲寵姬,比起其他白奴來說,生活環境已經是好了不少。不過終究也是失去了自由和尊嚴,只是王權下的附屬品罷了。

話又說回來,奴隸的來源其實還分爲兩種情況,一部分白人奴隸是因爲克裏米亞汗國的侵略而被擄走,另一部分白人奴隸則是主動投奔。

對于出身苦寒的東歐農奴來說,與其一輩子受苦受累,不如被賣到君士坦丁堡,成爲貴族的奴仆,命運也就可以趁此改寫。所以當時的歌謠會有:“嫁給蘇丹爲妻,鑽石數不清”的說法。

因此,雖然大部分白奴的命運是淒慘的,但也有小部分因禍得福,從此過上了不一樣的人生。

白奴交易最終由俄羅斯帝國終結,經過不斷發展,後面俄羅斯帝國不僅征服了高加索山區,也將黑海北岸作爲自己的統治區。

在1783年時吞並克裏米亞汗國,從此黑暗的白奴交易徹底消失在了黑海地區。

三、奴隸貿易,本質分析

白奴交易在曆史上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這段塵封的曆史,也很少被人記起。就單說黑奴貿易,在1930年以前,沒有人對此進行科學的研究,也基本找不到著作或者文章。

而對于奴隸販賣的有關討論,在19世紀開始時,出版社才開始對于一些熱點事件進行說明。

人們對于這個問題閉口不談。一方面受益者自然不會公開討論自己的所作所爲,這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另一方面,受害者對于屈辱的曆史更是不願回想,並且以此爲恥,只希望不要有人記起。

無論是奴隸販賣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都不願談起曆史,只希望將其抹去,這便是奴隸販賣問題難以被重視的最根本的原因。

文中說到的白奴交易,事實上也只是冰山一角。奴隸販賣從古至今,一直在發生,從未停止。

在18世紀和19世紀時,法國人橫渡大西洋販賣的奴隸將近118萬名,光18世紀進行的遠航販運就有3343次。

而世界上主要從事奴隸貿易的國家——英國,普遍承認的販運奴隸大約有253.23萬人,奴隸貿易占歐洲奴隸貿易總額的41%。

再說葡萄牙,在18世紀時買賣奴隸的數字居第二位,占29%,它的奴隸貿易一直到1836年都是合法的,大大晚于其他歐洲國家。

除了上述這些國家,荷蘭、丹麥、瑞典、奧屬尼德蘭、勃蘭登堡等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參與過奴隸貿易,只是販賣程度不同罷了。

奴隸貿易本質上違反了人權道德,但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奴隸貿易也是原始資本積累的一種手段。馬克思認爲根據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推理,奴隸貿易最終可能是作爲構築工業革命的一塊墊腳石。

同樣的,威廉斯運用經濟學思想得出結論:買賣奴隸是工業革命所必需的資本投資的基礎。

兩者本質上都認爲,奴隸貿易的出現對于資本的投資,並且各種交易如紡織品、武器、酒等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反觀曆史,每當奴隸貿易盛行時疾病和戰爭確實是主要的原因,而當人們發現奴隸貿易所帶來的利潤選不止想象的這麽多時,奴隸貿易就逐漸變味了。

人的本性是貪婪,沒有的時候想著有就好了,有了以後就想要更多,永遠不知道滿足。所以奴隸貿易與早期資本主義的興起也是相輔相成的,如今資本主義“無人性”的特點也有其原因在裏面。

因爲從一開始,買賣的東西就不是物品,而是活生生的人。

結語

奴隸貿易在曆史上是黑暗的,因爲本質上是對人的欺辱與壓迫,是對人權藐視和踐踏。時至今日,各國也出台了相關法律,包括我國也有對人口買賣的明確禁止。

人類是貪婪的,資本主義是無情的,世界的發展總是伴隨著陣痛與鮮血,只希望以後的世界奴隸貿易會漸漸消散,真正迎來人人平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1 阅读: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