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壓制!嫦娥直播回月宮,外媒不得不擺正心態連講六個中國故事

憶生思孰 2024-05-04 20:38:46

舉世矚目的嫦娥六號成功發射,在火箭尾焰的強力壓制下,一向陰陽怪氣的外媒也不得不擺正心態,不由自主地連講了六個中國成功的故事。

除了探索宇宙未知,生思孰慮認爲這應該是嫦娥六號帶給中國的最大溢出效應了。

1. 中國人民其樂融融的故事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忽然會說人話了,在報道中甚至學會了描寫和烘托的寫作手法,它用輕松的筆觸寫道:

在發射之前,海灘上有一種節日般的氣氛,小販們提供太空用品,一群群孩子以每面3元(約40美分)的價格出售中國國旗。一些家庭躺在野餐毯子上玩牌,而另一些人則在棕榈樹之間搭起吊床,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有限的樹蔭下等待。

節日般的氛圍、一些……一些,都用上排比句了。在記者生動的筆下,中國家庭假期其樂融融的畫面,躍然紙上,連照片看著都亮起來了。外媒在對中國的報道中,能用上這麽鮮亮的詞彙和正面的描述,屬實難得。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甚至對自己能參與報道就已經感到非常榮幸,稱自己是“少數幾家參加發射的新聞機構之一”:

月球探測器的發射和全國對它的興奮已經把通常沉睡的漁村龍樓變成了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人群從旅遊巴士上湧出,前往海灘和屋頂,那裏是航天港的最佳視角。一位天台業主說,他以每張200元(約28美元)的價格賣出了200張票。

看,人潮湧動,漁村變身旅遊景點,航天發射給中國帶來了旅遊經濟。

28歲的Yiuwah Ng是中國南方城市珠海的一名房地産辦公室工作人員,他坐了六個小時的汽車,又坐了三個小時的輪渡,在海邊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地方,他和朋友以及他的狗在那裏露營了三天。

“我想見證這一曆史性時刻,”他在談到第四次發射時說。"這是中國探月重要的第一步。"

看,中國年輕人,有錢有閑還有狗,還有夢想,花這麽多精力,就爲了看一次探月發射。

來自中國南方城市廣州、自稱“火箭追逐者”的張晉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文昌的海灘上拍攝火箭發射。

“我沉迷于看到發射的震撼,尤其是火箭火焰的聲音,”他說。“它震撼了我的心靈。”

看,中國還有火箭發燒友,只爲了體驗心靈的一次次震撼。

原來外媒也會寫正面報道啊,並不是只會批評挑刺。

這些現象其實很正常也很平常。

但外媒會這麽寫這麽發,卻不那麽平常也不那麽正常。

要知道,我們中國媒體想在國際上就這麽簡單地介紹一下中國人的正常日常生活,還是挺難的。西方媒體以給中國加陰暗濾鏡著稱,什麽樣的好事,到了外媒眼中和報道中,馬上就會變色變味。

現在好了,嫦娥六號一發射,不用我們去求人家,人家自己就開始給你烘托節日氛圍來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只能說長征五號火箭的尾焰太強悍了,外媒再陰暗的濾鏡,也無法遮擋它耀眼的光芒,最終只能放棄。用網友的智慧來說,就是這家太強了實在沒法噴,換下一家吧。

這還只是NBC講的第一個故事,最表面的故事。

接著它還講了第二、三、四、五個故事。

2. 太空競賽的故事

NBC稱,如果成功,嫦娥任務將是實現中國2030年中國宇航員登陸月球並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這一目標的關鍵一步。

這次任務的結果也將對中國境外産生深遠的影響。包括俄羅斯、印度、日本和美國在內的一系列航天國家也將目光投向了月球,這引發了一些專家所稱的新型太空競賽。

這也是中國網友經常說到的,只要中國一實現什麽成就,好多國家就會理所當然地覺得這沒什麽難度,自己也可以。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航天安全項目副主任克萊頓·斯沃普說:“中國試圖證明它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所以中國總是在太空中與所有人競爭。”

事實上恰恰相反,中國只想探索宇宙,但其他國家總想和中國競爭。

3. 中國太空技術快速發展的故事

NBC稱,一次成功的嫦娥6號任務將展示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變得多麽複雜。

“25年前,他們擁有非常基本的太空能力,”華盛頓公共政策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托德·哈裏森說。“從那時到今天,我認爲他們已經明顯超過了俄羅斯,他們的太空能力僅次于美國。”

NBC梳理了中國的探月成就:

中國在2013年通過嫦娥三號任務實現了首次登月,該任務在月球表面設置了一個著陸器和一個漫遊車以研究月球地形。在此之前,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成功地將航天器降落在月球上。

2019年,中國嫦娥四號創下了又一個曆史性裏程碑,成爲第一個在月球遠端著陸探測器的國家。

2020年,嫦娥五號飛船降落在月球火山平原上,探測器在那裏取回了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代表著一個巨大的技術進步。

而這一次,嫦娥六號飛船的目標是從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並取回樣本。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遠端一個古老而龐大的撞擊坑,這一任務具有挑戰性,如果完成將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取樣返回。

4. 國際合作的故事

此次發射在嫦娥六號搭載來自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和歐洲航天局的月球研究有效載荷。

這說明中國的太空探索是對全球開放的,它面向全人類。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月球探測與太空項目副主任葛平說,沒有美國組織申請獲得有效載荷位置。

這是因爲美國法律禁止中國與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進行任何合作。

當然美國不這麽說,它會說中國的航空航天國際合作“不透明”。

的確,美國的是挺透明的,它明確規定中國不允許參加美國的任何航天項目。

5. 地緣政治的故事

即中美都計劃在月球建立月球基地。而誰先建立月球基地,美國人認爲具有地緣政治效應,而中國認爲月球探測是爲全人類服務的。

NBC稱,除了科學目標之外,嫦娥六號任務帶有地緣政治考慮。這次飛行是中國兩次月球車任務的前奏,目的是在月球南極尋找建立月球基地的地點。去年,中國和俄羅斯航天局同意在月球表面聯合建立一個研究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及其商業夥伴也打算在月球南極建立永久存在,雖然美國的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已經延誤多次和預算超支,但根據目前的時間表,美國宇航員最早將于2026年返回月球表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管理局局長比爾·納爾遜曾多次警告稱,美國有可能落後于中國的登月計劃,而一旦落後,中國可以說“我們先建立的月球基地”。

6. 關于中國制度優勢的故事

讓外國專家感到震驚的不只是中國航天科技的快速發展進步,而是這種進度,竟然是按照幾十年來設定的目標一步步前進和實現,完全沒有落後于計劃。也就是說,我們只要制定計劃,就能完成!

戈斯瓦米說,雖然中國的航天目標近年來似乎有所加快,但它們是長達幾十年的戰略的一部分。

“中國航天計劃的許多領導人在20年前就宣布了這些目標和時間表,”她說。“令我震驚的是,他們幾乎按時實現了所有的裏程碑,對他們來說,這在誰做得更好的全球敘事中具有戰略優勢。”

也就是說,如果過去中國實現了制定的所有目標,說明中國的體制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還能在很長時間內執行非常宏大的戰略計劃,並付諸實施,達成目標。

過去能達成,意味著未來也能達成。

中國這種制度的優勢帶來的感召力,也是肉眼可見的。

斯沃普說,就像月球及其資源可能引發國家間的競爭一樣,太空探索也可能使各國團結起來。

“我們實際上是宇宙中的一個小點,當我們去月球或探索太空時,我們作爲人類擁有共同的人類特征,我們希望了解未知,我們希望發現,”他說。“這確實超越了政治。”

11 阅读:4321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2:27

    就和熱武器讓北方遊牧民族變得能歌善舞起來一樣,我們的火箭技術越強大,就越能讓西方強盜閉嘴,變得越友善了。強盜對你友善不是你的仁義禮智信,而且你手裏的強大武器。

  • 2024-05-05 13:23

    看到嫦娥一號到六號,又看到我們的神舟飛船一次次的將宇航員送上太空,然後返回,作爲一個中國人真的很驕傲。這次嫦娥六號升空之後,腦海裏突然蹦出了一個回憶,這在我最近30多年的人生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但是卻實實在在的一直埋藏在記憶深處中的東西,那就是一次火箭發射的失敗。因爲時間實在太過久遠,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一些模糊的概念還在,應該是在我上小學期間(90年到95年,五年制小學)大概率是在90到93年之間。那個時候只有中央電視台在每個周日的六點半播出約20分鍾的動畫片,對于那個年齡的我,每個禮拜天的這個時間就是最期待的節日,結果就是在某個星期天,動畫片沒有播出,而是直播了火箭發射,結果是火箭發射沒有成功,點火失敗。那時候的我是6到9歲,也只是一個懵懂的孩童罷了,可是他從記憶中突然蹦出來的這個事情本身就告訴我,沒有把它忘記,只因爲他是我們曾經的一次失敗,一次中國的失敗一一就是在這些的基礎上,我們的科技人員不懈努力,幾十年來不停的奮鬥,才達到了現在的水准。也許當年在那批專家們後來解決了我們的火箭問題,也許他們窮盡一生精力也沒能完成,只能以待來人。。。但是至少,現在的我們做到了。

    霸王龍 回覆: 搖搖樂
    啊,那時候我年齡太小,後續的事情就不記得了
    搖搖樂 回覆:
    早解決了,幾個月後用一枚重新制造的火箭發射,創造了當時運載火箭制造的最高速度!
  • 2024-05-05 19:17

    因爲他們明白這些尾炎代表同樣有能力隨時讓他們閉嘴。

  • 2024-05-05 09:22

    中國加油[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5-05 08:37

    真理在大炮射程以內,態度在實力展露之後

  • 2024-05-10 08:00

    探月不稀奇,稀奇得是按計劃,按時間節點,一步一步准確的完成

  • 2024-05-09 16:09

    美國的太空能力僅次于中國。

  • 2024-05-05 19:08

    給偉大的祖國點贊[點贊]

憶生思孰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