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飯”嗎?藥師:非也!但要尤其注意這頓飯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2024-05-06 15:53:11

52歲的老張在一次體檢過程中查出血糖過高,被診斷爲糖尿病前期,如果再不合理控制血糖,很可能發展爲糖尿病。這可把老張嚇壞了,回到家後開始嚴格控糖,不僅按時服藥,甚至聽說吃碳水化合物會升高血糖,連平日裏吃的“飯”也開始“偷工減料”,米飯、饅頭這些主食能不吃就不吃,晚飯更是直接戒了,想以此阻止血糖的升高。

可這種狀態沒持續幾天,老張的身體就出問題了,晚上睡不著,白天頻繁地感到頭暈眼花,沒有一點精神。去醫院複查,血糖不僅沒降,反而高的嚇人,醫生強調:老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跟平時吃的“飯”有關系。

主食很重要,不吃飯可不行!

饅頭、米飯、面條等食物作爲我國重要的主食來源,深受中國老百姓的喜愛,但同時它們也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查出患病的第一時間就對這些主食嚴格限制,甚至直接不吃了,殊不知,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饅頭米飯這些食物雖然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但也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他們可以給機體快速供能,幫助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是其他食物不能代替的。如果主食攝入不足,很容易過度饑餓導致低血糖,同時過度饑餓還會使身體分泌升糖激素,例如腎上腺素、胰升糖素來應對身體能量匮乏的狀態,血糖也有可能會逐漸升高,這樣就會使糖尿病患者經曆較大的血糖波動,給身體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害。

因此,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完全不吃米、面等食物,只不過在食用時注意攝入量即可。一般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每日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45%-60%,一個成年人如果每日熱量攝入水平爲7000千焦,通過換算可知,成年人每天大約需要吃250-350克主食。

糖友們注意:這類碳水化合物真不能吃!

同樣爲碳水化合物,有些能吃,有些卻不能吃,糖友們要尤其注意含有遊離糖的食物,例如蛋糕、甜點等,這類食物雖然也含有糖,但與同樣重量的米飯、饅頭比起來,它們含有更高的熱量。不僅如此,更重要是的,米飯、饅頭中所含的澱粉進入人體後,需要被人體中澱粉酶分解成爲單糖,再被人體吸收。而糕點、飲料中含有的糖多爲果糖、葡萄糖等單糖,不需要經過消化,可直接被機體吸收,對血糖水平的影響更大。因此,對于這類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應嚴格限制或者禁止食用。

防治糖尿病,這頓飯尤爲重要!

我們經常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這句話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爲適用,尤其是對于晚上這頓飯,吃不對會直接影響控糖的效果。

1、晚餐吃的晚,血糖控制差

該研究包括800多名沒有糖尿病病史的參與者,分別睡前1小時進餐和睡前4小時進餐,並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研究結果發現,睡前1小時進食晚餐的比睡前4小時進食的胰島素水平下降6.7%,血糖升高8.3%。證明過晚進食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損害葡萄糖耐量。醫生建議,睡前至少兩個小時不要吃任何東西。

2、晚餐吃得太飽也會導致血糖異常

研究發現,如果晚餐吃得太飽,占一天熱量的比例過大,會反複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容易引發血糖異常,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糖尿病患者晚餐吃得像乞丐”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對于糖友們來說,晚餐盡量吃到七分飽,達到睡覺時感覺不到餓的程度即可。

3、晚餐盡量以清淡爲主

晚餐所吃的食物盡量不要太油膩,肉類盡量少吃,多吃蔬菜、豆類和薯類食物,用它們來代替饅頭、米飯等主食,不僅可以提高飽腹感,還可以合理控制血糖的上升,預防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

0 阅读:82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簡介:80後王藥師,關注用藥安全,致力于心血管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