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害群之馬”清出市場,給投資者一個幹淨市場

譚浩俊 2024-05-20 09:03:15

據中新經緯報道,證監會主席吳清15日表示,要堅決把造假者擋在門外,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徹到公司信息披露的全過程,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項機制,把“僵屍企業”、害群之馬堅決清出市場。

把“僵屍企業”、害群之馬清出市場,無疑是對投資者最好的回報,也是規範市場秩序、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必須做好的一項工作。按照這些年來市場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投資者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即便市場再低迷,也在最大限度地參與市場投資,給市場源源不斷地提供資金血液,使市場沒有因爲資金問題而陷入癱瘓。

反觀市場,卻沒有給投資者一個合理的回報,沒有讓投資者在市場獲得符合自己投資能力的收益。原因就在于,市場沒有能夠給投資者提供一個公開、透明、公正、公平的投資環境,沒有能夠對一切違法違規行爲說“不”,沒有能夠有效鏟除各種違反市場規則、違反法律法規、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爲。其中,也包括那些沒有規則和規矩意識的投資者。

客觀地講,單從規則的制定和法律法規的完善來看,已經越來越多、越來越健全,但是,市場秩序卻沒有因此而同步規範、同步提升,相反,違反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的行爲卻不斷增多,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大股東、獨立董事、機構投資者、交易所、證券機構等,幾乎全方位淪陷,每個環節都出現了嚴重問題,迫使投資者不得不用信心下降來應對,從而讓市場陷入持續的低迷之中。從2007年的6124點到現在長達整整17年的時間中,除中間有過短暫的波動之外,滬指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圍著3000點打轉。這樣的市場,又怎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怎能持續呢?

吳清主席要求將“害群之馬”清出市場,可謂找到了病症。這些“害群之馬”,也不只是某個群體,而是所有對市場産生傷害和不利影響的主體,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大股東、獨立董事、機構投資者、交易機構、證券機構等,特別是上市公司和大股東,是“害群之馬”中的害群之馬,必須堅決清除、絕不手軟。

事實也是,當今市場,已經不是一粒老鼠屎壞掉一鍋粥,而是一堆老鼠屎在毀壞整個市場。雖然經過幾年的市場整治、規範,監管的完善、加強,損壞市場秩序的行爲大大減少,如財務造假、發布虛假信息、內幕交易、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等,但是,從市場規範的角度來看,差距依然很大,違法違規行爲依然很多,“害群之馬”仍在禍害市場、傷害著廣大投資者。上市造假、交易違法、大股東違規減持、轉移資金等案件一個個爆發。一方面,可以認爲是監管發力,把這些方面的問題全部揭露出來了,市場秩序得到了規範與完善;另一方面,也充分說明市場中的不規範行爲確實十分嚴重,稍作用力,就會讓大量問題暴露。反過來,如果不以極其嚴厲的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像啄木鳥一樣將這些違法違規者找出來,在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的同時,將其違規獲得的收入吐出來,市場又如何走出低迷,投資者又如何敢繼續向市場投入資金呢?投資者的投資,也都是自己的血汗錢,是想通過投資股市得到保值增值的,而不是讓違法違規者占爲己有,不是讓違法違規者轉移到國外。

也正因爲如此,在加大“害群之馬”清除問題上,除依法追究違法違規者的法律責任、禁止違法違規者進入市場之外,依法追繳各種違法違規收入,賠償投資者損失,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更爲重要而緊迫的工作。只有將違法違規收入有效追繳,讓投資者損失得到有效彌補,投資者的信心才會恢複,市場所需要的資金才不會因失血點過多,而逐步枯竭。當前的市場,實際正處于資金枯竭與投資者信心缺失最嚴重的時刻。爲什麽那麽多利好政策出台,經濟基本面也比較好的情況下,投資者依然信心不足,就在于還沒有看到市場的希望,沒有良好的投資預期。市場中的資金,被大股東等通過融資和再融資,再通過炒作股價後高價減持套現等流失太多,加上上市公司數量已經很多,真正能夠爲股民帶來收益回報的上市公司卻比重很低,導致投資者已經扛不動市場,支撐不了市場所需要的基本血液量。所以,加大“害群之馬”的清除力度,將“害群之馬”全部清除掉非常重要而緊迫。

0 阅读:30

譚浩俊

簡介:著名財經評論員,媒體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