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們“硬控”打工人

趣解商業 2024-05-20 17:24:31

移動辦公軟件進入“決賽圈”?

作者 | 劉亮

編輯 | 趣解商業

打工人對辦公軟件可謂“又愛又恨”,而辦公軟件也“不容易”;國內移動辦公軟件已經上線了十余年,但是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三位頭部選手仍然沒有闖過盈利的大關。

2024年隨著企業微信喊話率先盈利,以及之後的飛書裁員、AI功能的上線,移動辦公軟件的競爭似乎已經進入了“決賽圈”。

01.打工人“苦辦公軟件久矣”

近日WPS因爲“套娃收費”沖上熱搜。起因是一個買了WPS超級會員Pro的用戶發現,原本包含在會員套餐之內的AI功能居然需要另外收費了。

圖源:微博截圖

熱搜一出現,各種“苦辦公軟件久矣”的打工人紛紛都來唠兩句。MS黨們趁機安利道,還得是微軟office不會亂收費,WPS黨立刻回擊說使用便攜度來看WPS非常符合國人的工作習慣。

被“割韭菜”,只是打工人不滿辦公軟件的其中一點而已,仔細了解就會發現,打工人對各種移動辦公軟件都積怨已久。

“釘釘打卡真的是‘被迫遲到’的一把好手。”莎莎(化名)吐槽道,“我們公司的打卡是要連上公司的WiFi才能打卡的,但是即使我人就站在公司大門,釘釘經常識別爲外出,一周三次我不是遲到就是外勤,每天被人事揪著問,很煩。”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被釘釘打卡定位不准的問題困擾的不只打工人,還有老板。“我有一次聽到我的員工討論,我們公司的釘釘可以從地鐵站的某一站就定位到公司然後打卡,我才知道很多坐地鐵十號線的員工平均遲到半個小時。”有網友表示。

釘釘的定位被人吐槽,騰訊會議也常常被诟病。“有一次我做一個采訪,全程一個小時,有二十多分鍾都在卡頓、斷連、重新連接,後來無奈只能選擇和被采訪企業的對接人打微信語音。”一位媒體人這樣吐槽自己使用騰訊會議的經曆。

打工人“苦”辦公軟件,辦公軟件也“苦”賺不到錢。

就在前不久,“飛書裁員”成爲熱點話題。“今天注定是血雨腥風的一天。”貝拉(化名),一位在上海的飛書員工在收到裁員通知的當天這樣說道。等待一天之後,貝拉沒有被談話,“看起來我是安全了,不過和我關系很好的‘同桌’被約談了,目前看起來會轉到其他組去。外界說是裁掉20%,不過很多人其實是內部轉崗了。”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事實上在2024一開年,辦公軟件開始“絕殺”的信號就有了。

先是釘釘總裁葉軍在今年一月的“7.5産品版本發布會”上宣布,截至2023年末,釘釘用戶數已經達到7億,企業組織數達2800萬,軟件付費企業數達12萬,付費DAU(日活躍用戶)已超過2800萬。緊接著,企業微信副總裁李致峰在合作夥伴內部交流會上透露,企業微信今年有信心在三大家(釘釘、企業微信、飛書)中率先實現盈利。

裁員、盈利,2024年移動辦公軟件的目標不言而喻——賺錢。

02.兩邊不討好?

移動辦公軟件也該賺錢了,自釘釘2014年初籌劃啓動,企業微信、飛書同在2016年推出,行業發展至今都十多年了。

而且,辦公軟件是真“燒錢”。

據“財經十一人”報道,釘釘在疫情期間,視頻功能使用高峰期每個月的技術資源成本就有2.5億元,騰訊會議的投入體量也不相上下;“雷鋒網”報道稱飛書在2022年燒掉了100個億,並且當年的團隊規模達到了8000人。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而且這麽多年過去,辦公軟件似乎一直作爲大廠業務的“挂件”,全靠內部“輸血”。

這種“輸血”指的不只是資金的支持,還有流量的扶持。

企業微信的推出就是依附于微信超級強大的用戶量,作爲同樣主打“社交”的企業微信,也接住了這波流量紅利。

去年,企業微信又更新了商業化政策,開始按照“人頭”收費。每家企業可添加進企微的聯系人和進群的總人數(好友數+群人數),在2000以內是免費的,超過2000人則需按需購買外部聯系人規模並按服務規模分檔計費;這個商業化的策略也貼緊了企業微信的定位和功能。

圖片來源:企業微信官網截圖

釘釘則是抱住了阿裏雲這個大腿,搞出一個“雲頂一體化”;不過這個計劃沒有實行太久,釘釘就和阿裏雲解綁了。其中原因主要是雲業務攻克得更多是客單價高的大客戶,釘釘則主要服務的是中小型企業,企業對釘釘和對雲的需求也完全不同;兩者雖然在整體的企業用戶畫像上有一定的相似度,實際上的協同效應並不大。

而飛書爲了完成200萬日活用戶的目標,不僅團隊擴招,技術自研,還非常“壕”地宣布對中小企業免費開放。

圖源:罐頭圖庫

然而,持續的“倒貼”也容易出問題,一直在卷性價比的辦公軟件已經把用戶們“慣壞了”。

就像WPS這次的“價格套娃”風波,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開發一個業務總是要賺錢的,不可能一直被“白嫖”;但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之前一直“白嫖”,如今忽然開始收費,這誰受得了。

從商業化角度來說,爲了爭市場份額的低價,和爲了盈利的高毛利,二者注定“兩難全”。而從産品角度來說,辦公軟件也有“兩難全”,到底是要方便企業還是方便員工。

就拿上述打卡的例子來說,企業希望員工打卡的位置准確,員工則希望別因爲打卡需要的幾分鍾把“卡點上班”的自己搞成“遲到”。

打卡功能需求的細微差別反映的是移動辦公軟件背後自帶矛盾的邏輯——移動辦公軟件的本質是服務于企業,其天然屬性就是流程、監督、考核,這些功能本身就“不討喜”,而移動辦公軟件的使用者又多數是企業員工,二者的需求會有一定的沖突。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ToB服務行業人士張佳(化名)表示:“‘B端産品C端體驗’逐漸成爲趨勢,未來辦公軟件也需要通過增強服務體驗來吸引用戶使用”。

“未來的辦公軟件一定是需要以員工爲中心用戶的。” 張佳表示,“現在辦公軟件更多以流程、審批、打卡、周報日報等彙報功能爲主,以後辦公軟件更多會成爲一種便攜工具,實際上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便捷性並不是沖突的,只有方便員工的同時利于企業,辦公軟件才能走得長遠。”

03.“卷”向AI

産品和盈利都面臨“兩難”的移動辦公軟件,會在2024年遇到什麽轉機麽?“AI”可能會是一個答案。

ChatGPT火爆之後出現的第一個現象級應用場景就是大學生用來寫論文,從這件事情就不難看出,AI對于打工人的助益;比如用GPT拆解動辄上萬字的報告、長文、英文論文、幫忙構思營銷話題等等。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移動辦公軟件也抓住了這波技術浪潮,開始卷向AI AGENT。

AI AGENT的終極就像是科幻片裏能把所有事情都給你安排明白的機器人管家,不過現階段,大部分的辦公軟件只是結合了這個概念。比如飛書、釘釘都推出了類似“AI助手”的功能。

釘釘的AI助理之于企業用戶可以成爲調用所有功能的入口,從之前的 GUI(圖形界面交互)模式切換到了 LUI(自然語言交互);對打工人來說,更常見的功能就是創建自己專屬的“個人 AI 助理”,記摘要、寫資料、做PPT,還能幫你定日程、建待辦等等。

飛書的“AI助理”也是類似,可以通過“妙記”錄音的內容轉換成文字,並摘取重要段落彙總成工作紀要,還有自動生成待辦事件和工作提醒等功能;對于企業用戶,還可以使用“AI營銷助手”來幫助銷售人員紀錄客戶信息、彙總工作進度。

圖片來源:飛書官網截圖

但是AI技術的結合是否能夠加速辦公軟件賺錢的速度呢?

這其中最關鍵的還得看其中AI技術是“真實”的結合還是“虛假”的結合。“真實”的AI一定要便捷並且對工作效率有極大提升;而“虛假”的AI功能就是畫蛇添足,輸出內容准確度極低或者是操作界面複雜,還不如用戶自己來。

AI吹的越狠,用戶期待越高,想要實現收費就越難;隨著同質化産品的增多,用戶更加苛刻,粘性也會降低。況且從目前移動辦公軟件的市場情況來看,挖掘新市場的機會越來越少;AI功能更像是“彎道超車”,能更好地爭奪存量客戶,或者增加已有客戶的粘度,別讓對手搶走。

隨著盈利的“號角”吹響,2024年注定是移動辦公軟件打硬仗的一年,到底誰能率先闖關成功,我們拭目以待。

0 阅读:30

趣解商業

簡介:關注新科技、新消費,聚焦新模式、新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