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最尴尬參戰國,土耳其旅被打臉!5000人3天被殲滅大半!

淩高談過去 2024-04-14 07:03:07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

朝鮮戰場的土耳其旅,最尴尬的參戰國,三天被殲滅3000人。

在今天的曆史學家研究中,朝鮮戰爭通常是被美國遺忘的戰爭,它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輝煌勝利,與越南可恥失敗之間的一場記憶模糊、不受歡迎的警察行動。

但是,如果說朝鮮戰爭在人們的記憶中只占有一席之地,那麽土耳其在這場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則幾乎完全被遺忘了。

然而,土耳其在這場戰爭中曾經1天損失1000人,但仍然不被人記起。

那麽土耳其究竟爲什麽要參與朝鮮戰爭?朝鮮戰爭又給土耳其帶來了什麽改變?

在美國,沒有參加過朝鮮戰爭的人,似乎很少記得土耳其人在那裏打過仗。土耳其士兵很少出現在美國英雄電影的劇本中,即使出現,他們的形象也很模糊。

除了美國人,土耳其人自己也並不認爲,土耳其參與朝鮮戰爭是他們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距離安卡拉火車站幾個街區的地方,有一座朝鮮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該紀念碑並不顯眼,是生活中的一個擺設,但不是景觀的主要特征。

然而,土耳其參加朝鮮戰爭是土耳其近代史上的一個關鍵點。

事實上,參加朝鮮戰爭的決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土耳其重新評估其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中地位的一個重要方面。

與此同時,土耳其還重新考慮了西化、民主、軍民關系、世俗化、伊斯蘭教在社會中的作用、國家在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國家對社會和文化事務的幹預等問題。

參戰結束了土耳其近30年來不卷入國際沖突的政策,而這一時期,爲土耳其國內的辯論奠定了基礎。這些辯論不僅涉及國內事務,還涉及外交事務,甚至延續到了20世紀9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共和國在1945年2月23日之前一直保持中立。

六年來,土耳其一直抵制著來自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強大壓力,沒有加入任何一方的戰爭,並且一直是該地區少數幾個保持中立的國家之一。

土耳其國土也保持完好無損,沒有被大多數國家之間的戰爭摧毀。

土耳其政府首腦伊斯梅特·伊諾努出對了牌,雖然他的中立決定,在當時沒有得到他的同胞和戰勝國盟軍的贊賞,也沒有得到戰敗國協約軍的同情。

但他使他的國家免于毀滅,並向世界展示了他作爲外交大師的能力。

事實證明,保持武裝中立對年輕的土耳其共和國來說是破壞性的。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其實一直處于實際的戰爭狀態。

軍事生産以犧牲和平時期的商品爲代價,實施了配給和宵禁,並實施了高稅收,給許多人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困難。直到1944年,在美國和英國的壓力下,這一政策才被廢除。

冷戰的出現,使得土耳其國內也發生著巨大的政治變革。

土耳其在二戰後的環境中受到蘇聯的威脅,因此希望通過加入北約來拉近與美國的關系。而此時,醞釀已久的冷戰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而進入白熱化階段。

聯合國發布決議,要求各成員國援助韓國。作爲聯合國會員國,土耳其認爲自己有義務出兵,並派出了士兵。

在這場得到國內廣泛支持和理解的沖突中,土耳其派出的士兵“英勇”作戰,沒有功勞有苦勞。因此,土耳其被允許加入北約,土美聯盟得到加強。

此外,北約和一系列土美聯盟條款,似乎並不是朝鮮戰爭給土耳其外交政策帶來的唯一後果。

朝鮮戰爭本身對土耳其外交政策的直接影響,以及土耳其在朝鮮戰爭中的作用,都是這種政策的延續。

那麽,土耳其究竟派出了多少兵力參與朝鮮戰爭呢?他們表現如何?

2

最尴尬的參戰國,朝鮮戰場的土耳其旅,三天不到被殲滅3000人。

1950年5月14日,土耳其選舉出了新的政府,標志著土耳其共和國曆史上新黎明的開始。

隨後土耳其放棄了長久以來的中立政策,在未經議會的批准之下,土耳其政府向朝鮮戰場派出了參戰軍隊。

盡管曾經作爲曆史上有名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因爲在二戰中的長期中立,軍事策略在科技和理念的推進之下,幾乎日新月異。

那麽,土耳其軍隊作爲老舊帝國,其戰鬥力在這次戰爭中受到了怎樣的沖擊?

此前,土耳其軍隊指揮官聲稱,土耳其武裝部隊軍官的訓練方式與其他國家不同。

在其他國家當軍官,只是另一份專業工作,這可能和當公務員是一樣的。然而,對土耳其軍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這是一項神聖的國家責任、共和國的守護者。

1950年7月25日,土耳其決定派遣一個由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和輔助部隊組成的旅,在聯合國指揮下對北朝鮮和中國作戰。

而土耳其也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響應聯合國號召的國家。

究其原因,當時的蘇維埃對土耳其人構成了威脅,所以土耳其旅必須證明自己是一支有能力的軍隊。

在這場戰爭中采取的行動可能看似殘酷,或最沒有意義,但士兵們時刻都在提醒自己,國家的存亡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比美軍,土耳其旅的士兵稱得上骁勇善戰,並且聲稱永不投降。堅持到底,是土耳其軍隊的一貫作戰方式。

然而,盡管土耳其士兵訓練有素,但他們沒有使用過M1加蘭德槍,或湯姆遜槍等現代武器。因此,在戰爭初期,大多數土耳其士兵幾乎都不習慣使用這些步槍。

此外還有語言因素,大多數土耳其部隊不懂英語或土耳其語以外的任何其他語言,甚至他們自己的語言,包括拉茲語、庫爾德語等都不熟練,這導致他們與其他部隊接連發生意外。

人臉識別也在此刻遭到了考驗。土耳其軍隊分不清中國人、韓國人和朝鮮人,以至于將他們混同一起,甚至還有當時美國錯誤情報的引導,土耳其旅在戰場上烏龍事件頻出。

據稱,在韓國第6師和第7師團的一列撤退的士兵,遭到一個營的土耳其人的襲擊。

因爲這些土耳其人將韓國人誤認爲是中國人。這直接導致一百二十五名韓國人被俘虜,一些人被土耳其人殺害。

由于虛假情報,和這個屈辱的烏龍,土耳其人隨後期待著在路上的某個地方與中國軍隊相遇。

而美國和歐洲媒體錯誤地將這一事件報道爲,“土耳其戰勝中國人”。即使在有關真相的消息泄露給美國人之後,媒體也沒有做出任何努力來修複這個假消息。

那麽,當他們真的遇上志願軍的時候,又有著怎樣的表現呢?

3

朝鮮戰場最尴尬參戰國,土耳其旅上陣三天不到,就被志願軍殲滅了大半。

如果說土耳其軍隊的掉鏈子行爲,讓人看了氣憤異常,畢竟這是戰爭,鬧不好就要出人命,但當時美軍的表現也不怎麽樣。

美國人之所以會遺忘這場戰爭,因爲戰爭中的進程,確實不像美國在二戰中的表現。由此而來,土耳其旅再英勇也不會被記住。

那麽,這次戰爭中土耳其旅的表現如何呢?

麥克阿瑟當時發動的聖誕節回家攻勢,希望將中國軍隊驅逐出朝鮮半島,並盡快結束戰爭。

所以,在軍隊打算前進前夕的感恩節烤火雞大餐的鼓舞下,聯合國隊伍士氣高漲,每個人都想著聖誕節回家。

高昂的士氣導致了部隊紀律的惡化,大部分士兵在戰鬥前就丟棄了裝備和彈藥補給。

例如,美國第九軍的一個步槍連在開始進攻時,大部分頭盔和刺刀都被扔掉了,平均每人攜帶的手榴彈不到一枚,彈藥50發。

戰爭開始後,庫爾特命令第9軍預備隊的土耳其旅,阻止中國的志願軍前進。

11月27日晚,土耳其人在軍隅裏以東的瓦原采取防禦陣地。他們很快就遭遇了中國志願軍第114師第342團。

隨後的中國軍團與土耳其旅先遣營之間的戰鬥,在11月28日的大部分時間裏持續進行,結果400名土耳其人傷亡。

11月28日黃昏到來時,土耳其旅試圖向西撤退5公裏至新甯裏,以建立更堅固的防禦陣地,但志願軍第342團追上大隊,攻擊其後方,將大隊完全包圍。

由于該旅與土耳其總部之間的通訊中斷,志願軍隨後在夜戰中將該旅打散。被困的土耳其人于11月29日上午突破志願軍包圍圈,該旅隸屬美軍第2步兵師。

盡管土耳其旅被中國志願軍削弱,但其拖延行動,使得美軍第2步兵師于11月28日晚奪取了軍隅裏。

此前麥克阿瑟開始意識到,朝鮮的危機正在加劇。他召集了包括沃克在內的戰地指揮官,在東京召開了一次會議。

在會議中,麥克阿瑟了解了第8集團軍右翼的情況,判斷第8集團軍陷入了極大的危險。他指示沃克在中國軍隊包圍第八集團軍之前退出戰鬥。

按照沃克的命令,第8集團軍的大部分主力立即與中國軍隊斷絕聯系並撤退,但美國第2步兵師被迫留在軍隅裏,以阻擋中國軍隊的進攻。

隨著美軍第23步兵團在土耳其軍隊占領的地方建立防禦陣地, 11月29日上午,美軍第38步兵團試圖占領軍隅裏東北部的山丘。

但美國人很快發現,志願軍第112師已經占領了山頭。

美第38步兵團隨後被迫占領距離中國人1英裏的較低位置。與此同時,土耳其旅殘部與美軍第38步兵團會合,掩護該團在的右翼。

與此同時,中國志願軍第114師攻擊土耳其旅和美第38步兵團的右翼。中國軍隊沿著凱川河南岸進攻,包抄土耳其人,然後在聯合國後方越過河流。土耳其人傷亡慘重。

第二天,土耳其的幸存者出現在瓦旺公路以北,和西北部的美第38步兵區。土耳其人損失了大部分裝備、車輛和大炮,並在與中國軍隊交戰後,傷亡多達1000 人。

11月29日,土耳其人被中國軍隊驅逐出去,被迫在完全混亂的情況下撤退。但土耳其人的撤退,暴露了美第38步兵團的右翼。

到11月29日黃昏,志願軍切斷了美第38步兵團和軍隅裏之間的道路,美軍不得不通過滲透志願軍防線,達到撤退的目的。

11月30日淩晨4點,美第38步兵團在第23步兵團的掩護下渡過嘉川江,軍隅裏被中國志願軍控制。

志願軍一路殲敵,早在11月28日夜間,就伏擊了一支土耳其的車隊。

至此,土耳其旅派出的五千多人,三天不到的時間就損失大半。

隨著軍隅裏戰鬥的結束,志願軍第112師與第113師彙合,其路障深度增至6英裏。

另一方面,由于土耳其旅成功阻止了軍隅裏周圍六個中國師的進攻。該旅幫助穩定戰線後,麥克阿瑟表示,“土耳其人是英雄中的英雄,土耳其旅沒有不可能。”

土耳其旅最昂貴的戰鬥,都發生在1950年11月底到12月初期間。該旅損失超過大半的人員和70%的裝備。

遭受了如此巨大的損失,軍事部署筋疲力盡,終于,土耳其旅與其他聯合國部隊一起被列爲需要“休息和改裝”的部隊之一。

土耳其最終成爲聯合國第四大軍事派遣國,在朝鮮期間的不同時期,共有15000 名土耳其軍隊在朝鮮服役。

戰場上的友情使美國和土耳其士兵之間建立了深厚的關系。抵達韓國後,土耳其軍隊接受了美國陸軍的訓練和裝備,爲士兵和軍官提供了多次加強個人和職業聯系的機會。

當時土耳其的幹預,給士氣低落的美國帶來了希望。

在紀念朝鮮戰爭50周年之際,美軍軍官還曾回憶起土耳其士兵在彈藥耗盡後,如何在步槍上裝上刺刀,繼續進行肉搏戰的慘烈場景。

戰爭被遺忘,土耳其旅被遺忘,可能只是媒體單方向的論斷。

因爲戰爭後,土耳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邀請,加入北約,並在此後的爲中東、歐洲地區密切與英美等國合作。

但不論土耳其的參戰原因究竟是什麽,這場戰爭在曆史上始終是一場美西方對朝鮮主權的侵犯,是霸權主義橫行的代表。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