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演出票務平台陷阱曝光!投訴涉及周傑倫演唱會等熱門演出

消費電子 2024-05-10 17:30:08

近年來,隨著文化娛樂産業的繁榮發展,演出市場日益活躍,各類音樂節、演唱會、話劇演出等文娛活動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與此同時,票務平台的相關消費投訴量也大幅飙升,其中不乏針對熱門演出的消費投訴,如周傑倫演唱會票務平台虛假宣傳,林俊傑演唱會退票政策事件等。

近日,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台消費保接到消費者周先生投訴稱,JayME APP宣稱在2024年4月16日13:18分開啓周傑倫演唱會長沙站預購,預購前提是每個參與賬號需要充值488元會員費,且充值J幣(類似于積分)達到5萬後即可擁有搶票通道。

但是周先生當天准點進入APP後並未發現搶票通道,截至他向平台前,也沒有見到任何搶票通道。

“這是欺詐行爲,並且該APP在周傑倫杭州站時以有票爲幌子進行大量宣傳,誘導大量群衆進行注冊和充錢,但是最後的放票量極少,大概也就99張。”周先生稱。

周先生稱杭州站演唱會的問題發生後,已經引發媒體關注,並曾登上微博熱搜。

“但是該APP仍屢教不改,繼續詐騙,本人已對搶票過程全程錄屏並且可以提供賬號個人信息,據我了解,此次受騙人數超過200。”周先生表示。

虛假宣傳、霸王條款等問題,在票務平台的消費投訴中屢見不鮮,根據消費保平台統計,其接收到的票務平台相關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退改問題、霸王條款、售後服務欠缺、服務態度差等方面。其中,退改問題投訴占比高達58.46%,位列第一,其次是霸王條款,占比爲27.38%。

由于演出市場的季節性變化,圍繞演出票務市場的消費投訴也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點。

來自消費保平台的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消費保平台演出票務商城的投訴數量達85,835件,總涉訴金額超8,972萬元。其中,2023年7月至9月爲票務平台投訴發生的高峰期,數量均超過7,000件,其中8月投訴量最高,爲16,933件,今年3月以來,票務平台投訴也呈現出上升態勢,4月環比增長15.36%。

不同于其他消費品,演出票務平台的消費投訴也有著明顯的地域特征,相對集中在經濟較發達、演出市場活躍的一線、新一線城市。

據消費保平台數據顯示,票務平台相關投訴用戶聚集城市排名前三依次爲廣州市(6.37%)、北京市(5.70%)、上海市(5.47%)。

在針對演出票務市場的消費投訴中,以大麥網、貓眼爲代表的國內知名演出平台的投訴量均大幅攀升,並且,各大平台均存在投訴解決率低下的問題,也顯示出平台尚未采取有效措施來改進投訴處理效率、提升用戶滿意度。

其中,大麥網在消費保平台的累計投訴量已達到50,781件,貓眼的累計投訴量爲21,697件,淘票票、秀動、紛玩島等其他票務平台也均有超過千起投訴。

消費者王女士近日就在貓眼遭遇到了虛假宣傳、自動跳票的問題。

王女士在消費保平台投訴稱,3月18日,她在貓眼購買林俊傑演唱會門票,但是當下單後,系統自動跳票到李克勤演唱會門票,下單後不到一分鍾她就申請了退票,但是系統顯示需扣除手續費1380元。

王女士表示不能認可,並撥打貓眼客服電話,得到回複稱貓眼技術部沒有發現系統問題,且態度強硬不予以受理退票手續,多次撥打客服電話後,仍沒有人處理該問題。

王女士認爲貓眼平台高達50%的退票手續費明顯違反了2023年9月12日發布的《文化和旅遊部 公安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中關于“設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費標准,保障購票人的正當退票權利”的要求。

消費保研究院專家表示,爲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優化消費體驗,各大票務平台和主辦方應當基于公平原則合理制定退換票規則,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面對諸多的票務平台相關消費投訴,消費保研究院專家發出消費建議:

首先,消費者應理性消費,務必選擇正規、有信譽的票務平台,並保留好購票憑證,如電子票、紙質票等,不要輕信“黃牛”或不明來源售票,避免因假票、虛假宣傳等不法行爲受到損失。

其次,消費者購票前要核實演出的時間、地點、陣容、退換票規則等票務細則,尤其是票務平台規定的退票期限和限制性要求,一旦購票後發現有侵害自身權益的事情,要及時與演唱會主辦方、票務平台進行交涉,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0 阅读:12

消費電子

簡介:《消費電子》雜志是由中國電子商會主管的消費電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