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炎、靜脈曲張用方

青囊譯錄 2024-04-19 06:52:13

靜脈曲張和脈管炎是不是一回事呢?

此刻一定有人搬出來詞條各種鑿鑿言之“不是一回事”。誠然,從臨床角度看確實有區別,比如靜脈曲張是指靜脈瓣功能不全、靜脈壁薄弱、靜脈內高壓形成的淺表靜脈彎曲擴張,外觀如蚯蚓樣改變,稱之爲靜脈曲張。靜脈曲張患者常伴有患病肢體酸脹,無力,沉重感。而脈管炎是指血管內炎症病變造成的,如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稱之爲脈管炎。主要表現爲下肢發涼,發白、麻木、疼痛,靜息痛等一系列表現。

靜脈曲張爲靜脈病變,脈管炎屬動脈病變。西醫認爲病位不同,各有各的治法與用藥。

而中醫在這方面沒有所謂的“靜脈曲張”和“脈管炎”。中醫重點看證候辨病機,而不是看症狀與病名。當然現代病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重點還是辨病機。

中醫認爲下肢病變首辨寒熱,往往濕濁也會夾雜在其中,因爲濕邪的一個特性就是重濁而趨下。如果是寒與濕夾雜在一起就是寒濕。如果濕與熱夾雜在一起就是濕熱。無論是寒濕也罷,濕熱也罷,辨證准確的基礎上一定是先祛濕,寒濕證治法散寒祛濕;濕熱證治法祛濕清熱。總之濕邪一旦進來就很棘手。

有句俗話說得好:“人老先老腿”,“邪從腳下生”。現代人年輕者也有患靜脈曲張或者脈管炎的。比如長期站立者就比普通人患靜脈曲張幾率大得多。話雖這麽講,年老的人還是更容易出現這類疾病。中醫治療是有方法的,比如倪海廈就曾講過一首方劑,針對下肢靜脈炎或者靜脈曲張,具體組方如下。

治療下肢靜脈炎或靜脈曲張:白芍30克-50克,炙甘草40克-50克,炮附子20克,牛膝20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分服。

此方出自《傷寒論》--芍藥甘草湯加炮附子牛膝。這裏牛膝可以把附子之熱引至下肢,起到溫熱散寒,緩急止痛的作用。

治療脈管炎的方子:蒼術60克,薏苡仁200克,肉桂6克,澤蘭60克。用法:水煎服。(此方出自釋妙一驗方),本方最大特點是劑量超常規使用。而利濕效果顯著,加上肉桂助力,效果非常。

8 阅读:477

青囊譯錄

簡介:傳承原汁原味中醫藥文化傳播健康知識,爲有需要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