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安發布十大案例,事關你我的“錢袋子”

浙江融媒體 2024-05-15 14:32:43

不少人看過《獵狐》。這部以公安部2014年“獵狐行動”爲背景的電視劇,講述了經偵警察破獲國內特大經濟犯罪案件、曆時數年跨境追捕海外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也讓很多人對于經濟犯罪偵查(簡稱“經偵”)有了初步的認識。

今年5月15日是第十五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宣傳日”。14日,浙江省公安廳召開全省公安機關“打防經濟犯罪 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從2010年開始,“5·15”已經從一個簡單的日期,變成了宣傳如何守衛國家經濟安全、守護老百姓“錢袋子”的重要日子。

事實上,經濟犯罪離我們並不遙遠。貸款詐騙、非法集資……這些都屬于經偵範疇。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大量民營企業在快速發展壯大,但也有不少企業正面臨著或是潛藏著經濟犯罪侵害風險。

經濟犯罪呈現哪些新特點?犯罪手段有哪些新花招?如何幫助企業防止經濟犯罪侵害?我們來聊一聊這些事。

(浙江公安供圖)

經濟犯罪偵查常常被人們稱作“沒有硝煙的戰場”。經偵警察不僅要面臨反假幣、反資助恐怖、反非法經營等“槍林彈雨”,而且肩負著資金穿透分析、海外追逃追贓、服務反腐敗大局等重任。

非法集資、跨境轉移贓款、企業內部貪腐、虛開騙稅等經濟犯罪大案要案,是近幾年浙江公安機關打擊的重點。

浙江公安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體現。如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偵辦的黃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黃某在擔任某民企五百強企業副總經理期間,在公司收購股權項目中收受股權出讓方好處費2000余萬元;再如甯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偵辦的沈某潔挪用資金案,沈某潔利用擔任公司出納的職務之便,擅自將公司資金700余萬元轉至個人名下賬戶,用于其個人消費。

(浙江公安供圖)

近年來,這些經濟犯罪活動有了新趨勢。一方面,伴隨著新經濟業態不斷湧現,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各類網絡社交平台和電商平台實施經濟犯罪,涉案金額更大、傳播速度更快、社會危害加劇。

蘭溪市公安局偵辦的張某等人非國家工作人員行受賄案中,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品控負責人張某,利用職務之便在抽檢環節幫助逃避監管,幫助李某、翁某在其運營的某互聯網平台上大量供銷假冒化妝品。該犯罪分子脫離平台監管,與社會人士重新構建了一個産業鏈,最終查獲的涉假物品金額高達1.1億余元。

另一方面,隨著科技手段不斷升級,涉案資産也從以現金、實物爲主,逐步轉變爲期權、虛擬幣等,經濟犯罪活動更爲隱蔽。比如有些地區查獲的案件,犯罪分子利用“暗網”傳遞信息,並全部通過虛擬貨幣進行非法交易,隱蔽性、複雜性很強。

(浙江公安供圖)

發布會上,省公安廳公布了一組數據:2023年,全省共立各類經濟犯罪案件6300余起,挽回經濟損失近40億元。

對比往年數據可以發現,經濟犯罪案件逐年上升。

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現在經偵打擊力度越來越大,爲何經濟犯罪越來越多?

事實上,數據增長的背後,是打擊力度和範圍的不斷加大。

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內部貪腐案件是當前企業訴求較集中的案件類型,也是基層公安經偵部門接觸最多的案件。這幾年,除了國有企業,浙江公安機關對涉民營企業案件的辦理也在不斷深入。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4例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

另外,法律的不斷完善,也給公安機關辦理涉企經濟犯罪案件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二)》,對“國有公司、企業”等相關人員適用的犯罪擴展到民營企業,並保持相同的法定刑。具體而言,發生在民營企業內部的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爲親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資産等三類行爲也被規定爲犯罪。這意味著,從此以後,對民營企業的平等保護將進一步提升。

(浙江公安供圖)

在打擊和防範經濟犯罪方面,浙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大稅案就是由浙江經偵破獲的。發生在1994年至1997年的金華縣稅案,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6.5萬份,價稅合計63億元,涉案人員150名,其中12人被依法判處死刑或死緩。該案的偵破爲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2.3億元。

如今,數字經濟和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又面臨著新考驗:怎樣先行一步,守好“錢袋子”?

時代在變化,手段在升級。在“數字時代+互聯網經濟”的複合背景下,利用前沿技術查明資金情況、把握經濟犯罪的DNA,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爲此,浙江公安經偵依托大數據賦能,建立風險預警平台。憑借“智慧大腦”,平台從過去原始的“人工手賬”式低效篩選,轉變爲利用科技手段開展資金分析,爲案件提供精准支撐。

以一起普通的非法集資案件爲例,民警對上千個賬戶、百萬條數據、過億的資金開展研判,僅用幾天時間就核實了資金走向,爲精准打擊、追贓挽損爭取了有利時機。

當下,浙江已完成了全省經偵情報導偵聯勤體系建設,完善網絡傳銷、暴力虛開等經濟犯罪風險預警模型,加快建設“安企共富”平台,發揮行刑共治中心、經偵情報導偵聯勤中心等中心的作用,目的是做到精准防控,先發制敵。

今年,全省公安經偵部門還創建了“助企廉政警官”隊伍,在精准打擊基礎上,強化宣傳教育、風險合同咨詢建議、廉政建設、培訓指導等。首批隊伍50人,已牽頭偵辦內部腐敗類案件107起,走訪企業1087家,開展助企培訓143場次。

打防經濟犯罪,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基礎,也是對警務工作進行系統性變革、整體性重塑。在打擊與保護並重的當下,如何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做好爲企服務工作,是今後一段時期對公安機關的全新考驗。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