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米洛舍維奇被捕全過程:家中斷水斷電,女兒讓他開槍自殺

司空知山海 2024-05-26 09:22:50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2006年3月11日,南聯盟前總統米洛舍維奇死于獄中,海牙國際法庭發布這條消息後,很快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有人認爲他死于心髒病,也有人認爲是自殺。

在衆說紛纭中,國際法庭無法給出確切答複,反倒是引出了關于米洛舍維奇的一樁樁舊事。

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後,米洛舍維奇的妻子悲痛欲絕,表示是法庭殺死了自己的丈夫。

那麽米洛舍維奇到底是怎麽死的,法庭爲什麽要逮捕他,這其中又有什麽隱情呢?

米洛舍維奇下台

2000年是南聯盟的大選之年,有巴爾幹不死鳥之稱的米洛舍維奇與反對派的科什圖尼察競選總統之位。

選票正式公布之前,反對派便在路上大肆歡呼,慶祝勝利。

從結果來看,米洛舍維奇的支持率只有38%,科什圖尼察得到了49%的選票,確實是後者擁有第一階段的優勢。

按照法律,兩周後會舉行第二輪選舉。

但是此時反對派沒有服從法律規定,他們拒絕進行第二輪選舉,並指責政府有舞弊嫌疑。

爲了阻止第二輪選舉的正常進行,反對派號召學校停課、工人罷工,以此向政府示威。

10月5日,大量反對派人員及民衆沖到政府大樓前抗議,與前來維護治安的警方對峙。

在反對派的運作下,示威隊伍越來越大,最終將警察的防線沖散。

他們進入政府大樓,在裏面橫沖直撞,又打又砸,將辦公地點砸得一片狼藉。

這次行動很快被認定爲人民自發運動,代表米洛舍維奇的領導角色已經不受到人民支持。

西方媒體也趁機大肆宣傳,不斷給米洛舍維奇施壓。

第二天,他宣布卸任南聯盟總統。

選舉引起的人民運動由此告一段落,但是整起事件還沒有結束。

10月10日,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所謂的人民運動背後,存在很多不爲人知的事情。

反對派伊利奇公開承認了人民運動的虛假性,表示這次運動並不是人民自發的反政府運動,而是一場針對于米洛舍維奇的攻擊。

在人民運動開始前,伊利奇就派了2000人混在人群中引導輿論,帶頭反抗。

在人民湧向政府大樓時,他們又負責煽風點火,進一步刺激民憤。

與此同時,《衛報》還表示,伊利奇曾在前一年訪問過美國,如今反對派背後又有西方的支持。

如果在這兩個前提下看待這場人民運動,其背後的含義不言而喻。

不管米洛舍維奇是否配得上南聯盟總統,他的執政生涯終究是走到了盡頭。

至于米洛舍維奇下台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說到底都是利益之爭。

20世紀末,南聯盟之中的科索沃地區因民族矛盾爆發沖突,時任南聯盟總統的米洛舍維奇派兵鎮壓。

但是北約因爲種種原因選擇插手此事,並轟炸南聯盟,導致雙方關系緊張。

可以說,這次轟炸讓南聯盟與北約之間的關系惡化到了極點。

在這種關系下,北約想將勢力滲透到南聯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米洛舍維奇拉下馬,再扶持一個親美政權。

米洛舍維奇下台後,他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不過關于他的流言與聲討卻沒有因此減弱。

2001年,南斯拉夫政府決定將他逮捕,並移交國際法庭審判。

米洛舍維奇被捕

2001年1月29日,內務部撤掉米洛舍維奇身邊的40多名保衛人員,換成十幾名武裝警衛。

原本給他配備的專車也不能繼續使用,與專車一起撤走的,還有10名家庭服務人員。

緊接著,國際戰犯法庭開始搜集米洛舍維奇的罪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斯拉夫政府忽然宣布通過一條法令,取消了南聯盟公民被引渡的限制。

也就是說,如果南聯盟公民因某些原因需要被引渡,那麽政府不會借口阻攔,這就爲國際法庭審判米洛舍維奇提供了便利。

塞爾維亞議會在同一天聲明,將米洛舍維奇的護衛隊削減至一人。

種種迹象表明,米洛舍維奇的政治生涯基本結束了,或許還有一場牢獄之災等著他。

3月10日,美國《紐約時報》發文稱:

如果南聯盟不能與海牙國際法庭達成協議,那麽南聯盟不但得不到美國的一億美元援助,美國還會阻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南聯盟。

5天後,南聯盟駐聯合國大使表示,米洛舍維奇將在3月31日之前被捕。

隨著約定的時間越來越近,國際上關于此事的討論也呈現兩極化發展,支持米洛舍維奇的人與反對者爭吵不休。

3月30日,南通社發表聲明:

一批歐洲學者、科學家和政黨人士組織了“保衛米洛舍維奇國際委員會”,以抗議海牙對米洛舍維奇的指控。

相反的,南斯拉夫則對米洛舍維奇的居所進行了斷水和斷電處理,勸告他盡快投降。

隨著南斯拉夫政府的舉動,美國政府表示很關注這件事,只要前者提出請求,他們很願意從中協助。

美國總統小布什表示:南斯拉夫政府的立場,代表美國的立場。

此時國際輿論亂成一片,身處于漩渦中心的米洛舍維奇更不好過。

3月31日,塞爾維亞警方到達米洛舍維奇居所外,遭遇他的支持者們強烈反抗。

在混亂中,雙方發生了槍戰,有幾名警察受傷。

爲了控制事情的發展方向,警方驅散了支持者,並將記者們趕走。

面對米洛舍維奇一家,警方沒有沖進去,而是打算用談判的方式,讓他主動投降。

談判過程十分緩慢,米洛舍維奇態度強硬,一直在擦拭自己的手槍,似乎隨時會作出激進的行爲。

隨著時間的推移,警方決定直接突襲公寓,但是很快遭到了公寓內支持者們的猛烈反擊。

在僵持中,公寓外的米洛舍維奇支持者和政府支持者也發生了摩擦,場面一度失控,造成小規模沖突。

這時,米洛舍維奇的女兒不願父親被審判,建議他自殺。

米洛舍維奇沒有下定自殺決心,但對自己的立場堅定不移。

雙方僵持了26小時,他才願意投降,警方將他帶往貝爾萊格德中心監獄接受審查。

塞爾維亞內務部長表示,他們不會將米洛舍維奇送往海牙國際法庭。

爲了澄清此次事件的真實意圖,總理金吉奇表示,逮捕米洛舍維奇與美國設定的期限無關。

塞爾維亞是擁有主權的國家,不會刻意迎合他國的態度。

甚至南聯盟總統科什圖尼察也公開澄清,逮捕米洛舍維奇是完全按照法律來的,不會將他送往海牙國際法庭。

雖然塞爾維亞各官員一再強調逮捕行爲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但事實上遠沒有這麽簡單。

米洛舍維奇被捕後,關于此事件的風向也是發生了一波三折式的變化。

他本人提起上訴,抗議法院對他長達一個月的拘留判決。

在諸多罪名中,米洛舍維奇沒有承認自己挪用過公款,但是承認自己曾向波黑及克羅地亞提供過購買彈藥的經費。

他的律師表示,雖然這件事屬于當時的最高機密,擁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法院完全可以指控他犯有“武裝叛亂罪”。

一旦罪名成立,他將遭受長久的牢獄之災,甚至是死刑。

在這期間,美國不斷向南斯拉夫施壓,意在將米洛舍維奇送往海牙審判。

如果事情如美國所願,那麽南聯盟將顔面掃地;如果不按照美國的意圖,援助經費又將化爲泡影。

美國從一開始便以援助爲要挾,逼迫南聯盟服軟,事實上也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

那麽南聯盟遇到了什麽難處,它到底有多需要這筆援助呢?

當時南聯盟的人口爲1000萬左右,外債高達122億美元。

受長期戰亂影響,本國經濟凋敝,根本沒有複蘇的迹象,而且之前一直被制裁,財政幾乎要崩潰了。

想改變經濟狀況,只能想辦法吸引外資;

而吸引到外資之前,需要解除制裁,並得到一筆援助,先渡過最艱難的時期。

要實現這些目標,就一定要得到美國的支持。

從這些角度來看,南聯盟是真的缺錢,也是真的不敢得罪美國。

米洛舍維奇去世

米洛舍維奇被捕兩個多月後,他被送往海牙國際法庭接受審判。

2002年2月,海牙國家法庭正式審理米洛舍維奇案件。

從他卸任南聯盟總統到現在,已經積攢了包括反人類罪、種族清洗罪等66條罪狀。

如果這些罪狀一一坐實,那麽他或將被判死刑。

2月18日,科索沃族的巴卡利出庭指證,表示米洛舍維奇犯有反人類罪,並且還在科索沃進行了一個代號爲“焦土政策”的計劃。

不過由于巴卡利的陳述前後矛盾,在出庭作證時,對于“科索沃武器是否可以隨意買賣”問題上漏洞百出,最終無法作爲證詞。

後來法庭又找來一名目擊塞爾維亞軍隊摧毀村莊的證人,以及科索沃總統魯戈瓦出庭作證。

不過這兩人也無法給出有力證據,法庭不能依此給米洛舍維奇定罪。

在衆多證人中,大量西方政要人士也在其中。

爲了給米洛舍維奇定罪,海牙國際法庭到處尋找證人,甚至傳喚了他的30個親信。

這些人曾長期與米洛舍維奇共事,法庭希望以此爲突破口推動案件。

利利奇是30個親信之一,他曾在2001年12月接到法庭傳喚,不過他並不想出庭,便找了個理由拒絕。

2002年7月,法庭再次傳喚他,繼續遭到對方拒絕。

爲了讓利利奇出庭,他被解除了關于保守國家和軍事機密的義務。

雖然利利奇失去了不出庭的理由,但是國際法庭繼續傳喚時,他依然選擇拒絕。

經過幾次傳喚,海牙國際法庭直接通知他,如果拒絕出庭,他將被判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到這時,利利奇才不得不動身前往海牙。

國際法庭對米洛舍維奇的審判過程很漫長,他們不斷找證人,但是對方的證詞大多不足以定罪。

就這樣,審判斷斷續續,他在監獄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直到2006年。

米洛舍維奇的身體並不算好,他有高血壓和心髒病,在監獄的這幾年裏,病情逐漸惡化。

2006年,他申請前往俄羅斯治療,但是被法庭駁回。

3月11日,米洛舍維奇死于獄中。

獄警發現異常時,已經爲時已晚,當典獄長和醫護人員趕到,他已經沒了生命體征。

由于米洛舍維奇在審判過程中去世,所以外界對他的死亡真相做出了各種猜測。

有人認爲他死于謀殺,也有人認爲是心髒病發作而死。

他的妻子認爲,法庭不斷提審,加重了米洛舍維奇的病情,導致了他的死亡。

他的律師表示,米洛舍維奇的態度很堅定,他一直強調自己一定會堅持到審判結束。

而美國和歐洲國家則避開米洛舍維奇的死亡事實,強調他那些還沒有得到證實的罪行。

根據屍檢報告,法醫最終確定了他死于心肌梗塞,而那66條罪狀,卻無法做最終的定論。

至于米洛舍維奇的死是負擔還是解脫,或許對其他人來說,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總結:

2006年3月,米洛舍維奇的遺體被運回塞爾維亞,葬在他自己家的後院。

他的妻子和女兒因通緝令無法回國參加葬禮,但是有上萬塞爾維亞人聚集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瞻仰遺體。

如今來看,不管國際法庭怎樣處理那些罪名,至少在部分塞爾維亞人心中,米洛舍維奇是值得尊敬的。

曆史不會說話,它只會默默等待,等待真相大白的那天。

所有的是是非非,或許從一開始就有了屬于自己的看法。

參考資料:

《米洛舍維奇下台真相》中國青年報

《米洛舍維奇被捕入獄,南聯盟要拿老米換大米》光明網

《南聯盟前總統米洛舍維奇被捕始末》中國新聞網

《米洛舍維奇被捕後的命運》光明網

《米氏與“證人”過招》光明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