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網紅山峰“磨心尖”有多險?又藏著多少生靈?

浙江融媒體 2024-05-16 12:35:06

經常刷小紅書的你,一定聽說過磨心尖。

在浙江這麽多高峰中,排名第12,但人氣不低,每年吸引著不少驢友前來登頂挑戰。

這座海拔1523米的山坐落于杭州淳安西南角,因山頂形似磨心得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磨心尖是浙江省唯一的原始次森林,是鬣羚和香果樹的自然保護區,生活其中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21種,重點保護和珍貴瀕危植物108種。

原始次森林曾經也是原始森林,因曾經遭受過破壞,又經過自然恢複重新形成的森林。

(記者 楊雲寒 攝)

這樣的森林,穩定性和抗逆能力相比原始森林,比較弱,也更加需要呵護。

爲了守護這片森林,淳安縣公安局大市派出所的民警們操碎了心。

5月14日上午,潮新聞記者跟隨大市派出所生態警長,巡山磨心尖。

上山才知險峻被低估

曾有多名驢友在此走失

來磨心尖之前,記者聽說更多的是這裏的險峻。

比如去年十一長假,大市派出所連著4天接到報警,都是驢友在磨心尖走失的。每一趟搜救,都花費了民警和民安救援隊隊員幾乎一個通宵的時間。

從大市派出所到磨心尖,車程一個小時。上午10點多,警車停在磨心尖自然保護區入口處。

剛下車,副所長徐旭輝再次和記者提起了磨心尖的險峻:“我們現在的位置是海拔580米,往上到海拔800米是有路的,再往上就沒路了,手機基本沒信號,比較容易發生驢友迷路的警情;海拔1100米以上,幾乎是無人區……”他說,平時民警巡山,基本都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區域。

但記者還是低估了磨心尖的險峻。

(記者 楊雲寒 攝)

山路是一條沒有台階的水泥小路,路很窄,只夠一個人通行,而且是沿著山體而建,越往上越陡峭。

徐旭輝說,這條路原本是給村民供水的管道,爲了保護管道不會被破壞,才在外面砌上了水泥,“這本來就不是給人走的路。”

相比之下,走在最前面的生態警長吳彪輕松不少。

“已經走習慣了。”吳彪笑著對記者說。

吳彪來大市派出所的時間不算長,他今年上半年調到所裏,成爲磨心尖生態警務聯勤工作站的新一任站長,工作內容之一,就是與村幹部、護林員和民安救援隊隊員一起,保護磨心尖的生態。

(受訪者供圖)

幾乎每周,只有天氣不下雨,他就會花半天時間巡山,來的次數多了,山路也熟悉了。

就算是吳彪,巡山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今年3月第一次上磨心尖,他因爲路滑差點摔下崖壁。

“要注意重心,踩石頭過溝的時候盡可能動作要快,腳步不要停留。”一邊走,吳彪一邊傳授著爬山的技巧。

曾經的獵民成了護林人

還幫民警破了非法狩獵案

吳彪時而低頭看路,時而掃視四周,不時還偏離路線,蹲在植被茂盛的地方,仔細觀察。

這是巡山中的常規操作,查看是否有捕獵工具。“如果發現了,我們會第一時間清除。”

(記者 楊雲寒 攝)

去年,前一任生態警長張帥發現山上某處安裝了捕獸夾和鋼筋套索,立即展開調查,最終破獲了一起非法狩獵黃麂的案件。

徐旭輝說,還有很多非法狩獵的線索,是大市派出所的生態義警發現的,比如去年11月的一起案子。這起案子的主角,記者在巡山前一天剛好見過——淳安縣民安公益救援中心大隊長。

49歲的老王本名王建明,去年11月的一個晚上,他和隊員們在山裏救援,下山途中看見樹林裏有三個行迹可疑的男子,老王趕緊報警,最終幫助民警抓獲了3名涉嫌非法狩獵的嫌疑人,查獲了2只黃麂。

對于這件事,老王蠻淡定的,因爲平時隊員在山裏發現捕獵工具,也都會第一時間拆下來,交給民警。

成爲生態義警之前,老王曾是磨心尖山腳下的“獵民”。

“以前的村民都是靠山吃山。30多年前,村裏家家戶戶都靠打獵爲生。”老王從小時候開始就已經跟著長輩學會了捕獵的陷阱。

(受訪者供圖)

除了打獵,村民進山砍柴也是常態,但這些一度對磨心尖的生態影響很大。“生活肯定會受到影響,最直觀的影響是後來能捕到的獵物少了。”

轉變開始于10年前。民安救援隊成立,再加上那幾年磨心尖要建自然保護區,大市派出所的民警經常陪著林業專家挨家挨戶給村民做宣傳,鄉親們腦海裏也有了生態保護的概念。

(受訪者供圖)

所以這些年,附近村子裏上山狩獵的情況少了,藏在山上的狩獵工具也越來越少。

但這並不意味著,民警的巡山可以輕松。

守護生態不是唯一目標

要給青山留個“共富帽”

徐旭輝告訴記者,民警巡山,不僅僅是要防止非法狩獵,如果在巡山途中遇上需要救助的小動物,也會第一時間開展救助。

“有一回天下過雨,我們剛好在上山時看到一條娃娃魚翻倒在山腳的溪流中。民警聯系林業部門救助,將它放歸自然。”

(受訪者供圖)

落單的穿山甲、黃麂和小貓頭鷹也經常被救助。

有見過鬣羚嗎?

徐旭輝說“沒有”,因爲鬣羚很膽小,經常躲著人類,所以不容易看到。

吳彪說,來所裏這幾個月,他也認識了很多野生動植物。這除了是巡山的經曆,也是所裏民警老余的功勞。

(民警老余 記者 楊雲寒 攝)

老余叫余輝明,今年59歲,是下姜村的社區民警,來大市派出所之前當了好多年森林警察,走過了淳安了很多山林,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最近老余操心的是下姜村後山的一片森林,這片森林,關乎下姜村的共富。

“這幾年,淳安在大下姜範圍內搞了5000多畝的林下經濟示範區,下姜村附近山上的樹林裏也種植了黃精、靈芝、重樓、芍藥等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生長周期長,很多村民一度不理解,精通植物屬性的老余每天都會來山上,觀察作物的長勢,同時解答村民的疑惑。

(下姜村後山種植的靈芝 記者 楊雲寒 攝)

吳彪覺得,相比老余,他做得還遠遠不夠,他希望能在守護好磨心尖生態的同時,也能助力鄉村共富,讓附近的村民能從好生態中收獲更多的實惠。

記者親曆的巡山,終止于海拔800米的位置,再往上已見不到山路了。考慮到安全問題,吳彪沒有讓記者繼續陪同。

沿著那條沒台階的水泥路緩慢下行,記者再次來到那條擋道的生態溝前。

溝中流淌的溪水清澈見底,波光中有溪魚在泳,耳邊還有鳥鳴聲……這便是吳彪等民警們一直守護著的磨心尖,也是被留帽的青山。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