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的基建項目,中印都有延誤,但原因不同,尼方反應也不同

鄭繼永教授 2024-04-28 17:53:20

日前,尼泊爾媒體報道稱,中國建築公司在尼泊爾的基建項目,正在推遲之中。比如加德滿都環路二期擴建項目,負責承辦該項目的中企原計劃在六個月內完成的詳細研究報告,一年後仍未完成。此外,納拉揚哈特-布德沃爾公路的擴建、穆格林至博卡拉路段擴建工程等都進展緩慢。

【中國幫助尼泊爾修建了不少基建項目】

雖然尼泊爾媒體言辭之中,多多少少帶上了一些抱怨的意思,但它們也明白,這些基建項目之所以延遲,根源在于尼泊爾自身,因爲新冠疫情的爆發、資金流動性差以及經濟衰退等原因,尼泊爾在征地、砍樹、搬遷等必要的准備工作上做得不足,導致了項目的延遲,與中方企業本身並沒有太大關系。

有意思的是,與此同時,印度在尼泊爾的基建項目,也面臨嚴重延誤。比如巴克塔普爾的卡馬爾比納亞克-納加闊特公路擴建項目,原定在3年內完工,但10年後仍未完工;此外,由印企承辦的其他公路擴建項目,要不就是停滯8年,要不就是停滯6年,大有就此荒廢的意思。

這讓尼泊爾方面十分不爽,其道路部部長曾多次強調,尼泊爾有取消與不合規或反應遲緩的承包商的合同的政策。言下之意就是,尼泊爾耐心不多了,如果印度方面繼續拖延,這個合作項目它們甯願放棄,另尋其他能力的國家接手。

同樣都是項目延誤,面對中方時,尼泊爾雖然有抱怨,但理解之意占上風,也並沒有放棄與中方合作的意思;而面對印度時,尼泊爾“脾氣暴躁”,甚至出言要放棄合作。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看似不可理解,但實際上卻是情理之中:

【印度大橋坍塌瞬間】

從基建能力來看,印度比不上中國,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一方面,印度的制造業相對發展滯後,基礎設施的投入較少,以及基建項目管理出現的諸如項目延誤、資金濫用等問題,都導致了印度基建水平相對落後;另一方面,印度在基建技術和人才方面存在短板,從而使得其建設速度和質量與中國存在明顯的差異。

此外,即便由印企承辦的項目建成了,是否能經得住使用,也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舉例來說,就在今年的3月份,印度比哈爾邦一座正在建設中的橋梁發生坍塌事故,造成了1人死亡,9人受傷,以及大約30名工人被困。而且令人驚訝的是,從2021年到2024年的短短3年時間裏,該地已經有超過10座橋梁發生坍塌,這無疑使尼泊爾印度的基建能力産生了嚴重質疑。

與此相比,中國的表現顯然更爲穩健可靠。由中國公司承建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個水電站的總裝機能力將達到456兆瓦,其發電能力已經超過了2650兆瓦,使尼泊爾從一個電力匮乏的國家,成爲了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國家,甚至其富余的電力還可以供出口使用。

【中企承建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

從援助目的來看,中國對尼泊爾的援助主要體現在基建,經濟,以及衛生發展等領域,這種援助是不帶任何附加政治條件的援助,且更注重于提升尼泊爾自身的發展能力。而印度對尼泊爾的態度則更帶有控制和利用的色彩,甚至有一些霸權主義的做法。

一直以來,印度都把尼泊爾看做自己的“後花園”,希望通過援助和影響力,讓尼泊爾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印度。這種做法不但沒有真正幫助尼泊爾發展,反而讓尼泊爾在某些問題上陷入了困境。就比如印度試圖控制尼泊爾的水電發展,通過經濟以及政治施壓,要求其將中企踢出其水電建設的項目之中,致使尼泊爾自身發展陷入了困境。

正所謂一葉知秋,從如今尼泊爾對印度基建項目的態度來看,其想要擺脫印度控制,追求獨立發展的意願已經非常清晰了。

【尼泊爾總理與中方官員會面】

近段時間以來,尼泊爾的“脫印”腳步一直在不斷加快,親印度的政黨被排擠出執政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左翼勢力的崛起。令人矚目的是,尼泊爾新任外交部長打破了首站出訪印度的傳統,輕易改變,把中國放在了印度前面。最近,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還公開表明,尼泊爾將堅定地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支持中國,期盼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尼泊爾之外,印度周邊的其他南亞國家,也都在積極“脫離”印度,比如馬爾代夫,其新總統上任之後就將賴在本國境內的印軍直接轟了出去,其國內的親印勢力也在近期的國會選舉中全面落敗;此外還有孟加拉國,關于“印度滾出去”的浪潮,也越喊越高。

總而言之,印度對南亞國家的掌控,正在漸漸減弱,其所謂的“南亞小霸王”的美夢,還是盡早醒醒吧。

1 阅读:198

鄭繼永教授

簡介:複旦大學教授,朝鮮半島研究者,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