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你養孩子總是那麽疲憊?別著急,先自檢有沒有這9個行爲

蘭媽談育兒 2024-05-06 20:20:39

文/蘭媽談育兒

高境界的育兒是在輕松氣氛中産生的,如果你感到養孩子實在是太疲憊了,那說明方法沒用對,我們所堅持的育兒理念也或許是錯的

前幾天,和多年不見的一個朋友在街上偶遇

在外面吃過飯後我邀請她到家裏面坐坐,那時候我們聊了很多,特別是和孩子有關的話題聊得最多

期間,朋友還接了3個關于她兒子的電話:

一個是班主任的,說的是孩子昨天的作業沒完成,自己模仿家長筆迹簽了字

另一個是奶奶的,說的也是孩子如何不聽話,早上爲了逃避上學還裝肚子疼,帶他去醫院不去、一說去學校就疼得更厲害

朋友聽完這些,就把這些話又原封不動地發消息說給孩子爸爸聽

不到5分鍾時間,爸爸打來電話,第一句話就是:“兒子聽你的話,我說了不聽,管了也沒用呀”

從接電話到挂電話開始,也就是半小時不到的時間吧,我都記不清朋友歎了多少次氣

最後還一臉無助地說:“養個孩子太苦了,這日子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如此感歎,不禁讓人開始反思:“養育孩子真的那麽難,那麽苦嗎”

可當我把這句話反問給一位學霸的媽媽時,她卻告訴我:

“養娃太累,那還是說明方法沒用對,就像上班太累一樣,看起來是工作量大,實際上是取決于你的工作方式”

恰恰是這樣一番話,讓我明白了“自檢”比“培優”更重要

也就是說,輕松養育孩子的關鍵,不在于我們讓孩子做什麽,而是你的話能不能對孩子産生影響

特別是當你養孩子感到疲憊時,不妨先自檢有沒有以下幾種行爲,早點避坑對號入座糾正,才能讓育兒這件事變得更簡單:

01

過度保護

反而讓孩子失去了曆練的機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也是第一影響力,老師教的是知識,家長影響的則是整個人生

就像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看起來是愛孩子的表現,實則很危險

小區樓下,有這樣一個精致媽媽

她曾經每次帶女兒出門遛娃,都把小姑娘打扮得跟個洋娃娃一樣可愛

可洋氣的裙子、還有亮閃閃的水晶鞋,也似乎和周圍玩沙坑的那些孩子顯得格格不入

爲了不讓女兒玩泥巴、跳沙坑,她每次不是抱著孩子、就是放在推車裏不讓出來

有時候女孩也會反抗著要從推車裏出來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沒玩幾下就變得灰頭土臉後,媽媽就趕緊把她帶回家

特別是夏天怕蚊子咬、冬天怕太冷凍到了,這兩個季節裏,也很少看到女孩的身影

後來,女孩上幼兒園後就總是生病

看了很多家醫院,每次都是感冒治好了送到學校後,不到幾天又反反複複再次嚴重

曾經,媽媽還一直以爲是學校環境太差,導致孩子容易生病

直到醫生了解女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習性後,他告訴媽媽:“只有孩子適應環境,沒有環境會適應孩子,常帶孩子出門也是提高抵抗力的最佳方法”

孩子的身體健康如此,成長種種也是一樣,過度保護或許能讓孩子隔絕不好的環境

可自然就是與人類共存,任何好的、和不好的環境都是曆練孩子的機會,只要是安全感範圍內的事情就允許孩子自由探索吧

這也是孩子獲得勇氣、自信、安全感,還有獨立的探索大門

02

未立規矩

犯小錯不當回事長大就難管

小錯不管、大錯就難管,我們愛孩子沒錯,可立規矩這件事一定要趁早不趁晚

女兒班裏有個男生,特別調皮,每次班裏有穿裙子的女生,都會故意掀衣服

就連年輕的班主任,每到了穿裙子的夏季,都在背後故意做出“偷看”、“掀裙角”的動作

雖然這些都是背後小動作,但對于班上那些女生是真的沒有一點收斂、和規矩可言

有一次,女兒還哭著回家告訴我:“以後再也不穿裙子了,班裏那個男生今天掀我裙子了,大家都笑話我”

聽到這裏,我很氣憤,第二天還專門找到男孩媽媽談及此事

媽媽的態度很好,也把男孩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可由于孩子根本不怕她這個媽媽,教訓過後非但沒有意識到錯誤,反而還對媽媽拳打腳踢

這就是小時候沒立規矩、長大後就難管的場面

你縱容孩子對你隨意”放肆”慣了,那孩子自然就會越來越過分,當行爲變成習慣時也會對別人沒有規矩

所以,教育孩子要趁早,立規矩也要趁早,我們的孩子可以平庸普通,但人品這方面一定要過關

但凡是涉及人品的不良行爲,那該立規矩的時候不要心軟,底線也要堅守住、不要被孩子隨隨便便破壞

03

盲目雞娃

讓孩子過早在內卷中被壓垮

孩子最終會成爲什麽樣子,這是取決于他們的努力程度、還有對未來的理想抱負

如果我們因爲某一件事就定義了孩子的人生,盲目雞娃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在內卷中過早被壓垮

媽媽圈裏有這樣一位女強人,她爲了把自己的女兒往多才多藝的路上培養

但凡是從哪裏聽說“學某某技能將來有前途”,那第二天這個學習課程就放在女兒桌子上了

女孩呢,也想反抗,可媽媽每次都說:“你要多加把勁兒,千萬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要不然以後拿什麽去討生活”

記憶中,每次看到這個女孩,她也不是在學習的路上、就是准備去學習的路上

有好幾次放學,其他同學都開開心心地跟家長往回家的方向走,而女孩的媽媽見到她的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寫完沒有”

隨後又從包裏掏出面包和牛奶,然後說:“來不及了,我們一邊走路一邊吃,等會上完輔導班、還有鋼琴課”

聽完這些,再看著女孩眼裏露出的疲憊與無助,我莫名地感到有些心疼

其實,盲目搶跑,給孩子安排過多學習任務的內卷,無疑是給孩子鋪上一層厚厚的學習壓力

如果孩子小小年紀就因爲內卷被壓垮、厭學了,那可真是得不嘗試

而真正懂得教育的孩子,都是有遠見的,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能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要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心態能平穩從容,那優秀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04

省心放縱

沉迷電子産品而破壞專注

好習慣需要日積月累去形成,可壞習慣只需要一件事就夠了

我們養育孩子也是一樣,千萬不能爲了一時的省心,就把手機當成哄娃神器

大姑姐自從生了二胎後,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多數都是哄完小寶、又接著哄大寶

說來也奇怪,之前還挺乖巧懂事的外甥女,自從小外甥出生後就變得格外好哭,還動不動就鬧騰地讓家裏變得雞犬不甯

特別是每次姑姐要給小外甥哺乳時,外甥女就開始各種找事

一會說頭發散了、要重新梳頭發,一會又哭哭啼啼地要媽媽抱

有那麽幾次後,姑姐就受不了了,爲了讓耳朵和眼睛都清淨一些,她能想到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把手機丟給孩子

可手機止哭效果雖好,但也因此過早地染上網瘾破壞了專注力,每天做什麽都不起勁兒,玩起手機卻是准時准點地積極

得不到手機就哭鬧,一直鬧著拿到手爲止…

最後,也因爲沉迷電子産品早早戴上眼鏡,平時也封閉地不願意與人溝通

這就是網瘾毀孩子,也千萬不要因爲一時省心,就讓孩子覺得“一哭一鬧就能得到手機”

平時也要盡可能地多豐富孩子的童年色彩,玩喜歡的遊戲、講喜歡的故事、聽喜歡的人或物,只要孩子忙起來不會感到寂寞了,他們自然不會把手機當成唯一娛樂

05

強迫社交

以至孩子爲了友誼抛棄自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有自己的需求和社交圈子,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要支持他們的決定

有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女孩,每次見到人都躲在大人身後不敢說話

在學校裏更是獨來獨往,甚至上學都好幾年了,連一個朋友都沒有交到

媽媽爲了改變女兒,就經常唠叨說:“你要多出門交朋友,別天天宅在家裏,都快發黴了”

每次周末節假日,媽媽也會故意把她帶到人多的地方鍛煉膽量

如果女孩依舊不言不語,還會直接拉到人群中隨意給她指一個孩子,希望他們能成爲朋友

如果如期發展那自是好事,如果朋友沒有交成,媽媽又繼續批評說:“就你這半天憋不出來一句話的悶葫蘆性格,誰願意跟你交朋友呀”

于是,渴望交朋友的女孩便埋下了心理陰影

好不容易有個同學願意跟她玩,卻總是威脅她:“如果你不按照我說的做,那就不跟你玩了”

就這樣,媽媽希望女孩交更多朋友,女孩卻因爲友誼而抛棄了自尊,也忍受著委屈做了很多不願意的事情

毒友誼有害健康,我們希望孩子交朋友,但一定是帶著欣賞、和尊重的健康友誼

如果盲目強迫孩子社交,只會把他們推向更糟糕的深淵

愛孩子也是從尊重孩子性格、保護社交開始,呵護孩子有一個健康陽光的內心,這才是他們未來確定自我價值的好開端

而這一點,也是爲人父母後對孩子養育裏的一堂必修課

06

批評唠叨

外力逼迫傷害了孩子積極性

如果說盲目搶跑、過度雞娃,會讓孩子在內卷中被壓垮,那哨兵模式的批評唠叨也好不了哪裏

11歲男孩文文,學習認真負責、就是有一些小貪玩

每次放學回家後,也總想著先玩一會兒、然後再去寫作業

這一點,在媽媽看來是不被允許的,也猶如哨兵一樣時刻監督著

但凡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拿筆拿本寫作業,那下一秒就是沒完沒了的唠叨

其中,說過最多的話就是:

“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吃苦的地方多著呢”

“爸爸媽媽現在那麽辛苦都是爲了你,如果你繼續如此玩物喪志,那我在家裏待著也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就留你跟奶奶在家,你想怎麽樣就怎麽樣,也沒人管你、說你不好”

每每說起這些話,男孩都很快紅了眼眶,媽媽越催也變得越呆滯、沒有動力

這就是屬于外力逼迫的惡果,孩子做事情沒有積極性,也多半是他們的熱情在過多的外力逼迫下被傷害了

特別是批評唠叨、和埋汰打擊的話,在孩子看來,那些都是他們差勁的證據

自然不想面對,也不願意接受了

所以,孩子需要慢成長,家長也需要“慢一點”等待、理解和包容孩子

盡量把外在的唠叨和逼迫力量換成“別著急”、“慢慢來”、“我相信你”,這種內在養護才是激發孩子內驅力的關鍵力量

07

價值傳遞

沒有及時消除不良興趣認知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在于方方面面,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問題過夜、及時消除孩子的不良興趣認知

有一位媽媽曾向我求助說:

“女兒自從上高中後就變得越來越臭美了,最開始的時候是每天早上拿個夾子,自己夾劉海,對著鏡子左照照、右照照,到了後面還竟然學起了化妝,最關鍵的是那些化妝品都是從網上買來的便宜東西,用時間久了對皮膚也不好”

可這些,媽媽不知道跟她女兒講了多少,但女孩始終無法認同

如果說化妝品劣質容易影響皮膚,那女孩就會說:“誰讓你不給我買好的,我又不會買”

如果說化妝之後更醜了,女孩也會倔強地說:“我就喜歡打扮後的樣子,他們都說好看”

總而言之,不論媽媽說什麽,女孩總有理由把那些話原封不動地控訴回去

後來,女孩嫌媽媽啰嗦,在家裏表現得乖乖女,到了外面則是濃妝豔抹,直到皮膚長了很多痘痘才知道一直沒有停止化妝

這就是沒有及時消除不良興趣認知

我問媽媽:“爲什麽沒有早點消除孩子的顔值焦慮”,媽媽卻說“管了管不住”

再問是怎麽管的,她的回答卻是:“就是禁止她化妝,把那些瓶瓶罐罐都給扔了”

這就是問題根源,化妝品丟了可以再買,但一個人的認知卻是改變一切的開始

就像女孩到了一定年齡後會變得臭美,喜歡化妝背後所隱藏的,也是她們“不夠漂亮”的自卑心

這時候就需要爲孩子傳遞正確價值觀念了

比如,告訴孩子:“如何搭配更顯氣質”,滿足孩子臭美心的同時,也幫她們建立了正確的顔值信心

08

較勁打壓

喜歡拿缺點讓孩子知難而退

任何關系都害怕較勁,你一較勁,就很容易破壞原本就和諧的關系

特別是結合過去多年的養娃經驗,我發現:“養孩子就是一條自我反省的道路”

如果每一次出現問題,我們都迫不及待地從孩子身上找原因,那結果只會讓問題變得越來越糟糕,和孩子之間存在的矛盾與隔閡也很容易打成死結

曾經,女兒沉迷上某款遊戲,每天最大的興趣就是打怪升級

在某一頻道有所成就時,自認爲天賦異禀,還打算將來開遊戲公司,設計更多好玩的遊戲

奶奶聽到後,直接批評說:“沒出息,遊戲有什麽好的,只要好好學習才能成爲人上人”

而我也認爲,學習才是決定未來的底色,爲了讓她不對遊戲有所肖想,更是出言打擊說:“就你嗎?連自己的作業都寫不好,還妄想將來開遊戲公司,你這根本就是玩物喪志”

結果,跟女兒硬碰硬的結果也是兩敗俱傷,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女兒反而變得越來越叛逆

很多時候還沒有開口講話,她都讓我閉嘴

後來,意識到此路不通後,我不再阻止,尊重她意願的基礎上,還從網上搜索一些關于“開發遊戲”的相關信息

結果,女兒自己看到條條框框還有很多看不懂的程序後,自己就果斷放棄了

所以說,和孩子真正的相處技巧就是“以退爲進”,把事實擺在眼前讓孩子自己去判斷,他們才能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決定

而父母能自降高度和孩子並肩而立,這也是雙贏的局面,孩子有機會體驗更多、也能在父母的愛裏收獲更多內在力量

09

大包大攬

事事插手只會把孩子推更遠

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孩子,也沒有不犯錯就能把孩子教育很好的父母

而教育路上最可怕的缺陷,也是家長大包大攬、事事幹涉孩子的決定,然後把孩子越推越遠、直到失去對家庭的依戀

鄰居家的一個朋友,她的女兒每天除學習之外,最大的興趣就是畫畫和剪紙

可媽媽擔心孩子會因此耽誤學習,就在這條路上多有阻止

爲了能夠畫畫,女孩每次不是在學校趁著課間偷偷畫,就是在家裏躲進被窩畫

有一次,因爲畫畫不小心,把顔料塗到床單和枕頭上了

而媽媽得知這件事後,很生氣,不僅把彩筆沒收、還警告說:“畫什麽畫,畫畫能當飯吃嗎?你每天的任務就是把學習搞好,其它和學習無關的事情都不要做”

自此,媽媽就化身成爲全能管家,學習上監督輔導、生活上大包大攬,幾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可女孩自從上初中進入青春期後,對媽媽的過度插手就感到特別不滿,就連態度也變得極爲冷漠疏遠

有一次,還忍無可忍地對媽媽吼道:“你別管我以後會成爲什麽樣,反正這個家我是有多遠就離多遠,真是受夠了,我又不是你的寵物,憑什麽要關在籠子裏什麽事都要你做主”

這就是大包大攬、事事插手的結果,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自然也無法獲得成長的能量

不想孩子在成長路上多有遺憾,也不想讓育兒這件事變得疲憊難養,那就需要及時自省、減少入坑

希望以上9個養娃自省對大家有幫助,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和父母並肩而立、成爲更好的自己

那麽,關于養孩子容易感到疲憊的那些“坑”,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3 阅读:886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