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香元素,展示貴族之家的優雅與奢侈

華輿 2024-05-09 13:41:32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也荟萃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僅以源遠流長的香文化而言,《紅樓夢》中即直觀生動地體現了我國古代繁雜多樣的香文化及其在宗教和世俗生活中的廣泛運用。甜香、幽香、清香、異香、冷香、暖香,還有群芳髓、冷香丸、茜香羅、沉香拐、腕香珠、旃檀香小護身佛……《紅樓夢》中的香元素將貴族之家的優雅與奢侈表現得淋漓盡致。

焚香是古代宗教祭祀、婚喪嫁娶等重大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儀式,也是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青睐的生活情趣。古人講究以香養德,修身養性。宋時蘇轼被貶黃州,曾在五年時間內于安國寺“間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淨,染汙自落,表裏翛然,無所附麗”。明代屠隆在《考槃馀事》中如是論香:“香之爲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四更殘月,興味蕭騷,焚之可以暢懷舒嘯……”

▲7月14日,長沙博物館“誰謂情深畫不成——清孫溫、孫允谟繪《紅樓夢》畫冊展”在長沙開幕,現場《紅樓夢》愛好者裝扮成畫中人物進行遊園。(圖片來自中新社)

《紅樓夢》中多次描寫焚香的場景,如秦可卿喪事時,王熙鳳安排甯府四十個下人“分作兩班,單在靈前上香添油”;元妃省親儀仗中“有銷金提爐焚著禦香”;甯國府除夕祭宗祠,賈氏宗祠“香燭輝煌,錦帳繡幕”,賈敬主祭時“寶玉捧香”,後衆人隨賈母至正堂,賈母在供桌前“拈香下拜”。除了這些重要時刻,《紅樓夢》的日常生活裏也是香氣缭繞,人物品茗彈琴、讀書靜坐時常會焚香。

焚香通常是有講究的。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論香》中雲“幽趣各有分別,薰燎豈容概施”,不同的場合要焚不同的香,不同的人也會用不同的香。《紅樓夢》中,元妃省親時“鼎飄麝腦之香”,用的是麝香、龍腦這類名貴的香;賈母在正月十五舉行家宴,焚的是禦賜百合宮香;劉姥姥爲賈府衆人祈福要請些“高香”,指的是當時非常流行、普通大衆都用得起的線香;賈寶玉祭奠金钏兒則“須得檀,芸,降三樣”,這是豪門日常用香,一時找不到,還是在茗煙的提醒下,從衣襟上一個荷包裏摸到了兩星沉速;惜春、黛玉等寫經時則要點上藏香。此外,書中第七十五回賈府過中秋時“嘉蔭堂前月台上,焚著鬥香”;第一百零六回賈府抄家後,賈母在院內祝告天地時焚的也是鬥香。焚鬥香是舊時中秋節拜月時的一種習俗,香呈塔形,頂部用四角或六角的“鬥”形彩色刻紙裝飾于其上,上下各層亦裝飾有許多彩色刻紙,題材內容豐富,反映了人們祈求生活平安幸福的美好願望。現實中,曹寅也曾在奏折中向康熙皇帝彙報,江南百姓因聞聖體違和,“間閻裏巷,皆恭焚鬥香,爭建保安萬壽經蘸,日夜禱祝,祈佑無疆,仰乞聖躬萬安”。

賈寶玉還提出自己獨到而虔誠的焚香祭奠方式:“逢時按節,只備一個爐,到日隨便焚香,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無論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誠心’二字爲主。即值倉皇流離之日,雖連香亦無,隨便有土有草,只以潔淨,便可爲祭,不獨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來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設一爐,不論日期,時常焚香。他們皆不知原故,我心裏卻各有所因。隨便有清茶便供一鍾茶,有新水就供一盞水,或有鮮花,或有鮮果,甚至葷羹腥菜,只要心誠意潔,便是佛也都可來享,所以說,只在敬不在虛名。”

焚香就會用到各種香具,高濂曾列舉“焚香七要”,包括香爐、香盒、爐灰、香炭墼、隔火砂片、靈灰、匙箸,其中,香爐、香盒、匙箸後來成爲幾乎是“固定搭配”的“爐瓶三事”。《紅樓夢》第三回寫王夫人正室東邊三間耳房內的陳設,左邊梅花式洋漆小幾上擺著“文王鼎匙箸香盒”。文王鼎指的是一種小型仿古鼎式樣的香爐,匙箸可以裝置香鏟、香箸和香匙,以便夾取香料、撥弄香灰。古代香料多爲香條、香粉、香餅、香丸、香面之類,故用香盒貯存。第五十三回正月十五之夕,賈母花廳之上“共擺了十來席。每一席旁邊設一幾,幾上設爐瓶三事,焚著禦賜百合宮香”;第四十回賈母兩宴大觀園時,王熙鳳命人在藕香榭水亭子上安榻放幾,“一個上面放著爐瓶,一分攢盒”。清代貴族之家非常青睐這種陳設布局,宮廷中也隨處可見,如故宮藏《養心殿西暖閣陳設檔》中就記載其北窗台上有“青白玉爐瓶盒一分,紫檀木座,銅匙箸”。

除了焚香,古人也喜歡佩香。屈原《離騷》有雲“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禮記·內則》中則提到“男女未冠笄者”“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容臭即香囊的前身。香囊又稱香袋、香荷包,是古人最喜歡的佩飾之一,其大多以織物制成,但也有金銀、玉石、象牙等其他質地。作爲貯存香料的用具,香囊可以佩在身上,也可以挂在車上、帷帳裏,可用作驅疫辟邪、養生怡情,也可當作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漢末繁欽《定情詩》中即有“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之說;幹寶《搜神記》也提到河伯之女“以金瓯、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在古代詩文小說中,香囊往往作爲關鍵道具出現,甚至出現了以其命名的作品,如明雜劇《香囊怨》、傳奇《香囊記》等。

《紅樓夢》中也多次出現香囊。一次,黛玉誤會寶玉把自己送他的香囊給了別人,賭氣鉸了已做了一半的十分精巧的香囊。還有傻大姐在山石背後找到的“五彩繡香囊”,把首先看到香囊的邢夫人“嚇得連忙死緊攥住”,王夫人則含著淚將其擲在王熙鳳面前進行質問。爲了尋找這個神秘繡春囊的主人,引發了抄檢大觀園風波,導致司棋、晴雯、蕙香、芳官、藕官、蕊官等皆被攆出。對此,“護花主人”有評語曰:“搜檢大觀園,是抄家預兆。”

《紅樓夢》中還有許多別的香,如紫鵑用來計時的夢甜香,寶玉用來定住神魂的安息香,以及馬道婆害人及強盜劫走妙玉用的悶香等。這些有著宗教、祭祀、佩戴、陳設、賞賜、香藥、計時等之用的香,既記錄和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也豐富了人物形象,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副研究員)(原標題:紅樓識香)(完)

作者/王慧

來源:中國文化報

1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