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評丨文旅新場景,走“新”更要走“實”

河北新聞網 2024-05-21 08:40:33

今年5月19日是第14個“中國旅遊日”。近年來,我國文旅市場快速恢複,文旅消費成爲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從極富民族特色的榕江“村超”,到悄然走紅的“爾濱”旅遊,從火爆互聯網的“淄博燒烤”,到富有西北特色的天水麻辣燙,一波又一波文旅消費熱潮,不僅反映出文旅形式的多元包容,更反映出各地堅持內容爲王、品質服務,推動文旅新場景走“新”走“實”所做出的努力。

跟著演唱會、音樂節去旅遊,前往影視劇、綜藝節目拍攝地打卡,穿上漢服古裝來一場穿越……如今,從鄉村到城市,從景區到度假區,再到街頭巷尾,文旅新場景爲遊客提供了更爲沉浸式的體驗與深度的文化消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爲自己的興趣愛好消費買單。

這些深受年輕遊客熱捧的旅遊方式,首先是因爲各地積極創新旅遊新業態,搭建起新的文旅場景。沉浸式演藝、夜遊,展覽花樣翻新、文創時時上新,景區聯動、線路互推、信息共享……遊客“爲你穿越山水而來”,各地也使出渾身解數,以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旅新場景回饋遊客,實現了文化傳播和提振消費的同頻共振。

各種高科技上新,解鎖了更多“青春打開方式”。利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術,發展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的文旅新業態,還原風景名勝、曆史典故、民俗故事等,將遊客帶入一個完全沉浸的場景中,不斷豐富沉浸式體驗型文旅産品與內容。前段時間在河北藝術中心上演的沉浸式音樂劇《月亮與六便士》,讓觀衆打破與演員的邊界,走進劇中世界,體驗文化的深度,成爲廣受遊客關注的文旅新産品。

文旅新場景的打造既要“花樣百出”,更要提質增效。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一個文旅産品想要吸引遊客,其關鍵在于激活旅遊市場中的文化內涵,讓消費者在可看、可賞、可品、可思中,感知“詩和遠方”的魅力。前往榕江觀看“村超”的觀衆,看到的並不僅是一場足球賽,身著各自民族服飾的擊鼓啦啦隊、敲鍋啦啦隊,蜚聲世界的《侗族大歌》《苗族蘆笙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多彩的民族文化嵌入草根足球,打造出一場極富魅力的特色文旅盛宴。

文旅新場景具有青年主力、興趣導向等特征,持續做好文旅消費的體驗和服務,從遊客需求、空間優化等方面考慮,也是吸引遊客、推動文旅新場景走“實”的有效舉措。吃一碗20元的麻辣燙,能收到遠超其價值的禮品;組織專門車隊接待遊客;政府大院免費停車,志願服務隨處可見;2天時間搭起一條麻辣燙美食街……一系列暖心服務,顯示了當地文旅部門足夠的誠意和熱情,很好地適應了“年輕態”出遊方式,難怪有網友說“千山萬水,就愛天水”。

近年來,“沉浸式”確實是個熱詞,這離不開科技支撐,但成功的沉浸式項目不能一味地依賴技術帶來的刺激,現在一些部門看到某個沉浸式項目好,就一窩蜂地去模仿,這種項目很難可持續發展。推動文旅新場景走“實”,還需要立足現實進行創新,通過特色化去實現競爭,盡量實現項目本身與體驗者交互,滿足遊客多元化、個性化的文旅消費需求。隨著虛擬現實、元宇宙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未來遊客將在現實和虛擬之間更自如地穿越,沉浸式文旅也將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史曉多)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