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效之王”南城香,會是中式快餐的“終極模型”嗎?

紅餐網 2024-05-06 10:45:25

從最初賣電烤串的路邊攤,到年入15億的“區域快餐之王”,南城香成功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麽?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翟彬;編輯:洪君。

南城香的創始人汪國玉又一次“食言”了。

4月8日,南城香上海“控江路店”正式開門營業。昔日“要深耕北京,爭做區域之王”的話言猶在耳,隨著上海店的開業,這一承諾被打破。這已經不是汪總第一次“食言”了,去年8月,號稱要“專注社區,不進商場”的南城香卻在大興龍湖天街開出了第一家商場店。

基于品牌影響力和一貫彪悍的行事風格,南城香此次“殺進”上海灘,快速成爲行業焦點,給上海餐飲市場帶來了一場地震,也引發了餐飲圈的持續熱議。

由此也帶來兩個思考:

南城香的商業模式到底都有何過人之處?

南城香是否代表了中式快餐的“終極模型”?

拆解“坪效之王”的底層邏輯

1998年,南城香以電烤串起家,經過26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爲直營門店超200家,年收入達15億元的北京快餐“區域之王”。

而南城香最被業界津津樂道的是其單店的“盈利能力”,據了解,南城香單店的年均流水都在1000萬元左右,幾乎是“行業內同類餐飲門店平均水平的5-10倍”,其中一家75平米的單店日流水更是做到了最高5萬+,堪稱中國快餐界的“坪效之王”。

圖片來源:南城香

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不少人把原因歸結爲南城香“極致性價比”的産品定位,迎合了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也有人認爲是南城香“踩中了社區餐飲的時代紅利”。但我認爲這些都只是表象,南城香成功的底層邏輯只有一個,那就是:“總成本領先”。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南城香無論是企業戰略,還是戰術動作,都是緊緊圍繞著“總成本領先”展開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全時段社區餐飲” ——好模式能省錢

“別人家還沒開門,南城香已經有1萬塊錢進賬了”,2023年南城香啓動了“早餐倍增計劃”,僅半年時間就實現了門店早餐時段的營收翻倍。

早餐的成功只是南城香“全時段經營戰略”的一個縮影,2015年南城香就確定了“全時段餐飲”的品牌定位,覆蓋了“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夜宵”共五個時段,門店營業時長超過16個小時。

“全時段”讓南城香做到了從早到晚不斷流,每個時段都被充分利用,門店的房租也被最大程度地攤薄。

而南城香能夠成功的另外一個buff則是“紮根社區”,優勢如下:

首先,社區餐飲的“流量利用率”最高,寫字樓通常只能做中午一餐的生意,購物中心的客流主要集中在周末兩天,而社區則能做滿一周,利用率最高。

其次,社區的高複購率讓南城香省去了高昂的拉新成本。社區餐飲的主要客群是家庭,而家庭中典型的人群畫像是“一老和一小”,他們的主要訴求就是基礎的“一日三餐”,社交需求很少,對服務要求也不太高,但是對于價格敏感度極高。而南城香主打的就是一個“好吃不貴”,不論是3元自助早餐,還是米飯無限續,水果免費吃,都擊中了這個客群的核心痛點,也因此南城香收獲了極高的複購率。

而高複購最大的好處就是南城香“沒花過一分錢打廣告”,生意好全靠街坊們的口碑傳播。

第二,“只做基礎款,單品打天下”——用優衣庫的思維做産品

衆所周知,南城香的Slogan是“串香、飯香、馄饨香”,由此不難看出南城香的産品策略,那就是:聚焦大單品,只做經典款。

在南城香的産品結構中,四個時段都有爆款:早餐的包子油條,中午的安格斯肥牛飯,下午茶有檸檬茶和奶茶,晚市和宵夜則是小火鍋和烤串,另外還有一個核心單品打透四個時段,那就是馄饨。

圖片來源:南城香

這個策略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快餐的本質就是短時間內解決一頓飯,不需要花裏胡哨,這些基礎款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且都是經典款,長期賣也不過時。其次,基礎款的標准化程度高,出餐快(南城香保證所有菜品10分鍾內出餐),點餐時間大大縮短,翻台率也變高了。

另外,南城香不做炒菜,主要怕影響效率和翻台;也不做帶湯的産品,因爲很少人會喝湯,做湯的話會消耗多余的能源。

南城香用優衣庫的思維做産品,使得産品少而精(南城香大概有40-50個SKU),並通過把單一産品打爆,向上遊獲得巨大的采購優勢,有效地降低了食材成本。

第三,“鮮配模式+蜂巢式布局”——領“鮮”一步

去年汪總喊出了“堅決抵制預制菜”的口號,引發行業震動,他的底氣來自于南城香采用了“供應鏈鮮配模式”。

那什麽是“供應鏈鮮配模式”?

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所有食材當日冷鮮運送到中央廚房,在中央廚房進行清洗、分割、調料等工序後,再通過冷鏈配送至門店。

那這麽做的好處是什麽?

首先,鮮品即時加工不會産生庫存,也無需二次冷凍,最大程度保證食材的新鮮度。同時,中央廚房通過對食材生産工藝的分解,讓前端門店實現了“新鮮現做”,進而保證了産品的口感。

其次,“鮮配模式”減少中間儲存的環節,加快食材的周轉速度(淨菜從工廠到中央廚房,再到門店,時間不超過24小時),減少包裝成本,有效降低了食材的成本。據了解,南城香食材成本僅爲27%,低于35%的行業平均水平。

最後,“鮮配模式”讓南城香獲得了巨大的差異化和品牌聲譽。這在預制菜滲透率高、消費者反應最爲強烈的快餐領域顯得尤爲重要,也成爲消費者(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選擇南城香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南城香

此外,爲了讓“鮮配模型”高效運行,南城香還進行了“蜂巢式”的門店布局。南城香基于中央廚房的配送半徑進行選址(最遠配送距離80公裏),且門店間隔不超過1公裏,門店密度足夠大,提升了配送頻率(部分門店甚至做到一日兩配),有效降低了配送成本。

第四,“飛碟型”組織結構讓管理更高效,人力成本更低

南城香的核心管理團隊(包括財務在內)只有不到40人,卻管理著超過200家門店和2個中央廚房,共3700名員工。如此高效的管理,完全得益于南城香“飛碟型”的組織結構。

2014年南城香決定抛棄“傳統層級式”的組織結構,采用了全新的“飛碟式”的組織結構。該價格只保留三個板塊:戰略中心、作戰中心和資源中心,最大限度的去除了“中間層”,所有部門只保留一個,通過扁平化的管理,最終達到精簡冗員、節約成本、高效決策的目的。

這個架構到底有多高效呢?

去年4月南城香提出“早餐倍增計劃”,6月份就已經全面實施;

南城香的外賣常年保持北京第一,卻只有一個人在管理。

問題來了,南城香發展這麽快,總部忙不過來怎麽辦?人不夠用怎麽辦?

南城香沒有走回“人少就招人”的老路,而是決定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參與進來。南城香在200多名店長裏挑選一二十名店長給總部做“兼職”,給他們第二份收入,更重要的是這些店長來自于一線,更了解當下的市場,知道怎麽打仗,如何打勝仗。

自2014年啓動組織變革以來,十年時間,南城香的營收從當年的不到1個億,暴漲到去年的15個億,體量增長了15倍,但員工人數卻比2014年還少。組織結構的重塑,讓南城香管理更加高效,成本更低。

做個小結

大家都說快餐是一個“彎腰撿鋼镚”的賽道,但南城香卻在這個“苦逼”的賽道裏撿到了金幣。2023年南城香的淨利潤在7%~12%,那同行什麽水平呢?相關財報顯示,老鄉雞和老娘舅的淨利潤均在5%左右,鄉村基則不超過2.5%。要知道,這還是建立在南城香門店都開在房租水平處于高位的北京,員工平均工資比同行高30%的基礎之上。

“總成本領先”讓南城香獲得了巨大的競爭優勢和“優先開火權”。2023年南城香率先發起價格戰,“3元早餐自助”讓大批同行進退兩難,不跟進就沒生意,跟進的話就虧錢。

隨後推出的37.9元的自助小火鍋同樣火爆,逼得不少餐飲老板抵制南城香,甚至要簽“排他協議”。但汪國玉的回應則非常的“凡爾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還沒打價格戰呢”“三塊錢的粥我還能掙錢”。

存量市場下,“總成本領先”已經成爲連鎖品牌競爭的勝負手。品牌差異化永遠是“第二名的策略”,唯有“基于成本的競爭”,才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南城香會是中式快餐的終極模型嗎?

過去兩年,“隱形冠軍”南城香早已變成“出鏡率”超高的快餐品牌,被大量媒體追蹤報道,各種獎項拿到手軟,成爲了行業標杆,被無數同行學習和效仿。

圖片來源:翟彬 攝

我們不禁要問,南城香如此優秀,到底有沒有短板?

或者換個問法,“坪效之王”南城香是否代表著中式快餐進化的終極方向?

我的答案肯定是:不確定。

原因有三點:

首先,從業態豐富度上,南城香仍有進步的空間。

南城香的定位是“全時段社區餐飲”,我們判斷這個模型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在于,南城香到底有沒有把客流用盡、時段用盡、面積用盡、人員用盡?

如果我們參照另一個品牌相比就會發現,南城香的“房租利用率”仍有提升的空間。

這個品牌就是——紫光園。

作爲北京本土餐飲的另一個優秀代表,一百多歲的老字號紫光園與南城香有著相同的品牌定位,都是聚焦社區,都做老百姓一日三餐的生意。

相對于南城香而言,紫光園的門店模型則更加豐富多元,店鋪類型從50到6000平米不等,涵蓋了“正餐、早餐、檔口、外賣、私域、零售/電商、外擺”,這就是紫光園常說的 “一店七鋪”。

圖片來源:紫光園官博

那“一店七鋪”的效果如何?

據紫光園集團總裁劉政介紹,紫光園一個標准店型,早餐時段的月均流水爲65萬,檔口月均流水是97萬,僅這兩項相加就將近160萬;另一家260平米的舊宮店,日營業額4萬,堂食占比40%,外賣占比20%,檔口小吃占比已經高達40%。

不難看出紫光園對于房租的利用率已經達到了極致,基本做到了“全業態、全時段、全客流、全場景”。

跟紫光園相比,南城香最弱的其實是休閑時段,紫光園檔口提供的種類豐富,包括面點、鹵味、小吃等産品;“8元的網紅酸奶”“2元的燒餅和爆款手撕雞”等明星單品還起到了爲堂食引流的作用。

未來從行業的發展來看,外帶會越來越成爲社區餐飲的標配,比如熊大爺最新的商場店型,依然保留了生食外帶的檔口;鄉村基在北京首店裏,就設置了現制包子的檔口,增加了早餐時段獲客的能力。反觀南城香,在“檔口和零售”這兩個業態上還有待補全。

其次,從渠道上看,南城香還在“跛腳前行”。

在北京,南城香是無可爭辯的“社區餐飲之王”,不過也有人把南城香的成功歸結于“對手太弱”,畢竟在社區餐飲這個賽道裏,南城香確實沒遇到什麽有效抵抗。大部分競爭對手的規模體量都太小,超意興雖然來勢洶洶,但想要對南城香構成威脅還爲時尚早。

在渠道上,南城香雖無近憂,但有遠患。

因爲幾乎所有的競品都采用同樣的策略,“貼著南城香開店”,尤其是超意興。超意興在北京的每家店離南城香都不超過1公裏,考慮到超意興的“極致性價比”(14塊錢就能吃飽一頓飯),一旦超意興在北京的模式成功並開始複制,在點位的競爭上一定會對南城香造成極大的沖擊。

另一方面,隨著南城香不斷地開店,好的點位會越來越稀缺(南城香已經把店開到了六環外的門頭溝和順義),南城香不止要跟同行競爭好的點位,還要面對美業、零售、生鮮等多業態的競爭,未來這樣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圖片來源:翟彬 攝

市場飽和+競爭加劇,天花板已經看得見,此時南城香就必須思考一個問題:要不要進商場?

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汪國玉在很早前就表達過南城香進商場的意願,“不是南城香不想進,而是條件沒談攏”。隨著去年南城香首個商場店——大興龍湖天街店開業,南城香正加快商場店的開店速度,像是豐台大悅春風裏、海澱玉泉商業中心都已經陸續在圍擋中。

短期看,“社區”依然是南城香的基本盤,但隨著社區點位的競爭加劇,南城香到商場開店,已經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社區和購物中心,兩個渠道都要有,兩條腿都要硬。

不過南城香到商場開店,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高房租能不能hold住?早餐和宵夜做不了怎麽辦?購物中心裏的競爭對手更多,更強大,南城香還能不能生存下來?

對于南城香進商場,汪國玉還是比較自信的,認爲南城香進商場相當于“降維打擊”。不過南城香大興龍湖天街店第一個月流水只有七八十萬,似乎並未達到預期。

最後,南城香“跨區經營”的能力有待檢驗。

南城香到上海開店,不少人持悲觀態度,其中最多的一個疑問就是:

“南城香在北京可以,不代表在上海也可以”。

畢竟兩地在飲食習慣、消費人群、市場條件、競爭環境等方面差異明顯。

那麽南城香能不能在上海複制北京的成功呢?

我覺得困難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

第一,産品上“水土不服”。或許爲了“求穩”,也可能是過于“自信”,上海的産品跟北京並無差別,這也成爲點評和抖音消費者吐槽最多的點。不少消費者認爲南城香沒有考慮南北方的飲食差異,售賣的産品並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比如上海人早上吃四大金剛、吃泡飯,不太愛喝粥;上海人喜歡吃荠菜馄饨,不愛吃蝦仁馄饨等等。

從産品上,我們能明顯能感受到南城香有“路徑依賴”,當然這也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正視上海市場的差異性,並快速做出調整,上海的消費者將不會給南城香太多的機會。

第二,“人才梯隊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衆所周知,南城香能夠高速發展,靠的是強大的組織力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店長承包制+計件制+即時獎勵”的三板斧有效地激活了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幫助南城香實現了“從1-100”的跨越式發展。

如今“人才”已經成爲驅動南城香高速發展的新引擎。

隨著上海的開埠,南城香也進入到(100-1000)的新階段,此時異地的員工招聘、管理、培訓、激勵、考核等一系列組織建設能否趕得上開店的速度,南城香的企業文化能否在上海開花結果,能否在上海再複制一個能打仗,打勝仗的團隊,我們不得而知。

圖片來源:翟彬 攝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隨著上海中央廚房的投産(按照汪總的說法,上海的中央廚房是按照支撐400家門店建造的),南城香勢必要加快開店的速度,只有速度上來了才能消化産能,才能鼓舞團隊士氣,才能在上海形成品牌勢能,而這又倒逼人才梯隊的加速建設。

對于所有直營品牌來說,“缺人”是常態,也是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如果南城香想要快速發展,最好的方式就是開放特許加盟(可以參考同是直營品牌的海底撈)。實際上,南城香並沒有排斥加盟,汪國玉曾經說過“如果各方面條件成熟,未來會開放加盟,但是加盟的形式可能會顛覆大家的認知——‘加盟虧錢算我的’。”

寫在最後

“遙遙領先”是汪國玉最近半年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如果回望過去,我們不難發現,26歲的南城香絕對配得上這句話。

從最初賣電烤串的路邊攤,到年入15億的“區域快餐之王”,再到進軍上海灘,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斷打破舒適圈,不斷挑戰自我的南城香。

南城香或許並不完美,但已足夠優秀,它對于行業的價值不止是教大家如何成爲一個“高效的賺錢機器”,而是通過“不上市、不加盟、不用預制菜”等承諾,來表達一個樸素的價值觀,那就是:要想穿越周期,就要學會賺慢錢,“笨人下笨功夫幹笨事情”。

如果真要學南城香,汪總在南城香的年會上也給出了方向:

“結硬寨、打呆仗、步步爲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