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界七大好消息:連續九年世界第一!

談昔日數碼 2024-03-18 05:08:26

中國科技界傳來7個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産銷連續九年世界第一,如何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

據《界面新聞》消息,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界如一匹沖鋒在前的黑馬,生産和銷售量都突破了900萬輛的壯觀大關,九年來穩坐全球榜首的寶座,成就了綠色發展的一大奇迹。但在這勝利的背後,我們不禁思考: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將這份榮耀繼續推向全新的高度?

近日,這場關于未來的思考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點燃。來自産業界、學術界和研究機構的精英們齊聚一堂,共同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明天繪制藍圖。

而當一些西方制造商開始放慢電動化轉型的腳步,引發了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疑慮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聲反駁:“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們應對能源、環境挑戰,實現産業升級的國家戰略,無論何種質疑,都不足以動搖我們的決心。”

長安汽車總裁王俊也強調,全球汽車産業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是爲了讓汽車更加人性化、環保,這一浪潮絕不會因暫時的挑戰而停滯不前。

盡管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從産品衆多卻平均銷售量不高,到只有少數品牌實現盈利,但這正是我們需要勇往直前的理由。因爲在挑戰中,才有機會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最後,歐陽明高的話語如同一記清醒的警鍾:“堅持近零排放,優化雙積分,引入碳交易”,這不僅是對當前汽車行業挑戰的應對,更是對未來的一次勇敢的預見。“中國必將成爲新能源汽車強國。”這不僅是一個目標,更是對未來的堅定承諾。

第二個好消息: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總裏程達460萬公裏

據《人民網》消息,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國家在不斷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公路的建設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全國所有條件允許的鄉鎮和建制村已經邁入了硬化路時代。在過去的十年裏,新增和改建的農村公路總長度達到了令人矚目的250萬公裏,截至上一年底,農村公路總長度更是達到了460萬公裏的壯觀景象。

然而,僅僅建設好這些公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確保這些路不僅被好好管理,還要得到妥善維護和有效運營。全國範圍內,已經完成了6.3萬座農村公路危橋的改造,以及130萬公裏的安全生命防護工程。

在這個基礎上,農村地區的客運、貨運和郵政服務的融合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目前已經開通了超過1.1萬條融合運輸線路,每年通過農村公路運輸的郵件和快件數量更是超過了2億件。

這一切的成就,都在向我們展示著一幅全新的農村面貌,一條條硬化的公路正成爲連接農村與城市、過去與未來的堅實紐帶。

第三個好消息:我國科研團隊在設備新型散熱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據《新華社》消息,在今天的數字時代,我們的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各種高性能儲能電池在默默地支撐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發熱。想象一下,這些設備就像是不停奔跑的馬拉松選手,持續産生熱量。而讓這些“選手”保持“冷靜”,有效散熱成了衆多行業亟待解決的挑戰。

在這場解決熱量積累的戰鬥中,華北電力大學的科研戰隊打出了一記漂亮的右鈎拳。他們在探索新型散熱機制——薄液膜沸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創造了令全球矚目的超過2000W/cm²的超高熱流密度紀錄。這一成果在《國際傳熱傳質雜志》上發表,像一顆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散熱技術的未來。

想象一下,在不大于一張信用卡面積的空間裏,有能力産生等同于1萬台2千瓦電熱爐同時工作的熱量。這正是華北電力大學科研團隊所實現的。在電子設備日益走向微型化和高集成化的今天,他們的成就不僅推動了散熱技術的邊界,也爲未來設備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這項技術背後的秘密,是對供液方式的創新。通過漸進式增加供液壓力而非一開始就最大壓力運行,這一精妙的調整讓薄液膜沸騰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不僅意味著電子設備和锂電池等可以更安全、更高效地運行,也爲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更多可能。

《國際傳熱傳質雜志》的審稿人贊不絕口,他們認爲,這一成果將薄液膜沸騰的熱流密度推向了全新高度,爲解決極端散熱需求提供了一把鑰匙。這不僅是一個科學的勝利,更是對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一次指引。

第四個好消息:第40次南極考察大洋作業順利結束

據《人民日報》消息,“雪龍”號船只,這艘探險的勇士,剛剛圓滿完成了它在南極半島及其周邊海域的一次壯麗航行。在這次旅程中,它巡航了宇航員海和普裏茲灣,進行了一系列全面的調查任務。

從探索海洋生物的奧秘,到監測變化莫測的水體和沉積環境,再到大氣和海冰環境的研究,這次航行在科學的海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與此同時,“雪龍2”號也不甘落後,于北京時間1月22日圓滿結束了其大洋調查任務。它在阿蒙森海及其鄰近海域的綜合調查,爲我們揭開了南極深處的更多秘密。隨著這兩艘船的歸來,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大洋作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次科學考察的成功不僅標志著“雪龍”船只系列的又一次輝煌,也向世界證明了我們探索未知、守護地球的決心和能力。在這片遙遠而神秘的白色大陸上,我們留下了人類智慧的足迹,爲未來的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鋪平了道路。

第五個好消息:全長10794米!渝湘高鐵控制性工程楠竹山隧道貫通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渝湘高鐵的心髒地帶,楠竹山隧道,這條全長10794米的地下巨龍,已經在工程師的巧手下轟鳴著貫穿山脈,鋪就了通向未來的鐵路。這一壯舉爲渝湘高鐵全線的完工和開通運行鋪設了堅不可摧的基石。

作爲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絡計劃中廈渝通道的核心連接線,渝湘高鐵的重慶至黔江段不僅是重慶“米”字形高鐵網絡的關鍵,也是一條設計時速高達350公裏的高速鐵路走廊。

它穿越西南山地,挑戰極限,將成爲連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遊城市群以及海峽西岸城市群的快速通道。

更重要的是,這條高速鐵路將填補渝東南武陵山區高鐵網絡的空白,實現重慶主城區與渝東南武陵山區的高速連接,讓一小時高鐵圈的夢想轉化爲現實。

這不僅是一條鐵路,它是重慶區域發展的動脈,是推動沿線旅遊資源與經濟融合的關鍵。楠竹山隧道的成功貫通,不僅展示了人類對自然的勝利,更爲區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開辟了通往繁榮的快速路線。

第六個好消息: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下月將首次抵達香港

據《界面新聞》消息,在一場充滿期待的記者招待會上,揭曉了“雪龍2”號迎接香港之旅的精彩計劃。這艘標志著中國極地探索實力的“雪龍2”號,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與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將于2024年4月8日首次緩緩駛入香港港口,開始它爲期五天的非凡訪問。

近日,這艘勇敢的探險巨艦將向好奇的公衆敞開其神秘的大門。在這幾天裏,每天將迎來1000名幸運兒,他們將有機會踏上這艘傳奇船只,親眼見證它的壯觀,感受極地探險的魅力。

讓我們一起倒數,迎接這場與“雪龍2”號的近距離邂逅,探尋這艘破冰船背後的故事,感受她承載的夢想與使命。

第七個好消息:鵲橋二號中繼星任務星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據《央視新聞》消息,一項激動人心的宇宙探索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近日,一個關鍵的時刻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演: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成員——鵲橋二號中繼星與它的夥伴,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完成了技術區的最終准備工作,並威武地垂直轉移到了發射區,靜待發射的最佳時機。

自從2月份抵達發射場以來,鵲橋二號中繼星和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已經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一系列密集的准備活動。在3月17日的清晨8時10分,一幕震撼的畫面展開: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被安置在一台巨型的活動發射平台上,緩緩地從發射場的垂直測試廠房駛出,穩穩地將星箭組合體送達發射區。之後,團隊將完成火箭的功能檢查、聯合測試工作和推進劑加注,爲即將到來的發射時刻做好一切准備。

這次發射不僅是對技術和實力的挑戰,也將爲人類探索宇宙的征途增添一筆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共同期待,這顆將要飛往月球背面的中繼星能成功發射,爲探月工程四期寫下輝煌的一章。

0 阅读:1

談昔日數碼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