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焦贊爲救六郎大鬧汴京,懷舊連環畫故事《楊家將之大鬧汴梁》

童年小人書 2024-05-15 11:04:47

今天分享的小人書故事爲楊家將之《大鬧汴梁》,史惠芳繪畫,戈兵根據劉蘭芳、王印權傳統評書改編。

六郎封印挂帥鎮守三關,一晃七八年過去了,這天收到老太君家書,得知母親病重,危在旦夕,然沒有回京聖旨,擅離邊關是死罪。

嶽勝勸六郎悄悄入京,速去速回,商定後六郎換上便服,飛馬出營,忽聽林邊有人喊:“六哥,哪裏去?”

原來六郎和嶽勝的對話被孟良偷聽到,三人直奔汴梁而去。

路過一座張燈結彩的府第門前,門樓匾額寫著“狀元門第”四個金字。孟良歎道:“這家好闊氣!”

六郎無心觀賞,催促道:“咱家比這還好,快走吧!”

來到天波府門前,大門緊閉,上、下馬牌坊都被推倒,鬧龍匾也被砸碎,一片淒涼景象。

六郎暗暗吃驚,知道出事了,急忙敲門而入,擔心焦、孟二人意氣用事,讓他們先去客廳飲酒用飯,自己直奔無佞樓。

老太君昏睡在床,柴郡主僞造老太君書信,令六郎回家探望。

六郎問明情由,老太君是被謝金吾氣病,這謝金吾是京城富商公子,兵部司馬王強的女婿,頭名狀元。

王強當年給六郎寫過禦狀,經八王保舉入翰林院大學士,教太子趙恒讀書,實是遼國龍虎雙狀元賀黑律,臥底中原,自那時起在宋朝紮下了根。

太宗薨逝後,趙恒繼位爲真宗,王強便成了寵臣,爲扳倒楊家這根朝廷的頂梁柱,他縱使謝金吾故意尋釁天波府,老太君被謝金吾故意打馬一沖撞倒,連摔帶氣當場暈過去。

真宗偏袒王強,王強袒護謝金吾,只說讓謝金吾登門賠罪便作罷了。

此話被孟良和焦贊聽到,兩人氣不過,來到“狀元府第”,見一老漢被架出門外,這老漢姓田,和女兒賣唱爲生,謝金吾不但不給錢,還強留他女兒過夜。

焦贊讓孟良把田老漢送回家,自己進府去救人。

焦贊聽見廳堂裏有聲音,走過來捅開窗戶紙一看,那姑娘指著謝金吾大罵,謝金吾命人用皮鞭將其打死了。

焦贊怒吼一聲沖進來,手舉鋼刀殺死兩個惡奴,又將謝金吾劈死,此時謝金吾妻子王月榮聽到聲音過來,也被焦贊一刀殺了。

隨後焦贊想著好漢做事好漢當,便在牆上題詩一首:怒氣貫鬥牛,前來報冤仇,懲辦謝金吾,撫慰無佞侯,誰要辦此案,請到邊關走。

焦贊離開狀元府,碰上孟良回來,兩人趕回天波府,探望老太君。

焦贊把前因後果都說了一番,老太君知道事情不妙,讓他們三人立刻趕回邊關。

回到邊關第二天,欽差前來傳旨,命六郎即日回朝,邊關由狄玉陶代理三關元帥。

案發後,王強奏本調六郎回京審問,舉薦狄玉陶到邊關代六郎之職。

六郎來到京中,王強把牆上詩句抄寫下來給六郎看,六郎心中暗怨焦贊殺人留詩給人以把柄,事因楊家而起,因此認下這罪責。

真宗一拍龍案,要把六郎推出斬首,寇准一見心急如焚,他知道不是六郎所殺,必有隱情。

寇准來到法場,見焦、孟二人趕來,明白真相,帶著幾人重回大殿,向真宗說明,又把田老漢找來作證。

可真宗聽信王強之言,認爲禍根是楊景,私離邊關罪在不赦,下令將焦贊和楊景一起問斬。

此時嶽勝率邊關兵馬來劫法場,真宗聞聽嚇得心驚肉跳,來到城頭只見衆兵將人如猛虎,馬如蛟龍。

寇准看出真宗顧慮,趁機進言讓楊景出城退兵,對其從輕發落。

六郎出城,眼含熱淚深施一禮,勸嶽勝領兵速回邊關,邊關不可無人把守。

這時六郎才知,孟良進京前逼問狄玉陶才知道京中案發,王強詭計,那狄玉陶在邊關想方設法要處斬嶽勝等人,孟良一怒殺了狄玉陶,嶽勝帶兵前來相救六郎。

六郎知道這又闖下大禍,忙讓嶽勝帶兵退據太行山,養精蓄銳,若北國進犯,再上陣殺敵,將功折罪。

嶽勝聽令帶兵退往太行山,真宗以爲他們返回邊關,心裏才算安定下來。

真宗在金殿坐定,寇准又羅列謝金吾罪證,焦贊實是爲民除害。

王強見不能置六郎于死地,又進讒言,說楊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應充軍發配雲南。

焦贊也被免去死罪,充軍長沙府。

解差李義、張恩帶六郎來到天波府辭別老太君,柴郡主擔心六郎安危,陪同六郎一起趕赴雲南。

老太君帶孫兒宗保、宗勉送六郎夫妻至十裏長亭,灑淚而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