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登臨黃河岸邊的西津寺

關中拍客 2024-03-11 23:16:59

在榆林市神木市馬鎮鎮南約3公裏處,黃河右岸的石山上,矗立著一座西津寺。這裏曾經被稱爲“寶峰寺”和“柏林寺”,跟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川口鄉裴家津的東津寺隔河相望。1992年11月2日,西津寺被公布爲神木市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0月4日中午,順著陝西省內的沿黃公路,從府谷縣向南進入神木市,偶然看見道路西側的西津寺。在寺院北側,有一條山路,可以開車直達西津寺的山門前。隨後,沿著台階,一直向下,便是沿黃公路邊的西津寺樓梯入口,豎立著一塊神木市文物保護單位碑。

按照正常的參觀順序,我從下往上向大家介紹西津寺的風光。從路邊的入口,沿著樓梯向上,迎面是一片寬闊的平台,可以看到一塊老舊的石碑,上面寫著“西津寺”三個字,爲1992年11月17日所立的神木縣文物保護單位碑。擡頭仰望,道路繼續向上,穿過樹木茂密的山間。

向上攀登約兩分鍾,出現一座紅色的磚砌拱門,上方寫著“西津寺”三個字。穿過此門,有一段筆直的台階,被稱爲“佛音階”。據說,在行進過程中,步行至石崖處,腳下會發出叮咚的回音。

在台階中間,有一棵歪斜的柏樹,好像垂頭迎接賓客一樣。在寺廟周圍的山坡上,生長著大面積的柏樹,樹木的紋理均由左向右扭曲,被當地老百姓傳說得非常神奇。其實,這就是植物生長的向光性,在狹窄陰暗的山溝裏,向東邊扭轉朝向太陽。

登上山腰的平台,西津寺坐北朝南,俯瞰黃河,背靠群山。在山門的前方,有一株古側柏,主幹分爲四枝,枝葉茂盛,虬勁蒼郁。此樹生長大約1500年,高度11米,冠幅12米,胸徑1.5米。20世紀30年代,這裏遭到戰火焚毀,約13萬株古柏和寺院毀于一旦,只剩下這一株古柏樹幸免于難。

在古柏的樹蔭之下,蹲坐著一對明代石獅子,守衛著西津寺雄偉的山門。兩尊石獅子雕刻古樸,身體修長,憨態可掬。左側的獅子腳踩小獅子,爲母獅子的形象;右側的獅子腳踩繡花球,爲公獅子的形象。

走進山門,進入寺院,樹木遮天蔽日,殿宇左右對稱。正中間的大雄寶殿坐落于台基之上,歇山式屋頂,黃色琉璃瓦。殿內供奉如來佛金身塑像,兩側分別侍供文殊和普賢二位菩薩。在東西配殿內,設關帝廟和二郎廟。在東西廊房內,分別是娘娘廟、觀音廟、龍王廟和十殿閻君廟、財神廟、馬王廟、蟲蝻廟、孤魂廟。

西津寺始建年代不詳,根據殘存的碑文記載,元中統三年(1262)、明正統八年(1443)、明弘治九年(1496)、清同治三年(1864)曾經進行過四次重建。2001年,馬鎮人焦向明投入巨資,對西津寺進行全面修繕,新建觀景長廊、涼亭、鍾鼓樓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