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钗是“偷聽”慣犯?賈寶玉向林黛玉告白時,她就隱藏在側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4-09 10:16:48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紅樓夢》裏很多看似沒有關聯的情節,實際一環套一環相互牽扯。

比如王熙鳳生日後,賈赦突然派邢夫人向賈母討要鴛鴦,明顯就是針對兒媳婦肆無忌憚的妒忌,捉奸賈琏大鬧的事而起。

本文將要講的這件事,也是盤根錯節,錯綜複雜,這就是“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話說當日史湘雲端午節後來賈府有兩件事發生。一件是打醮清虛觀賈寶玉得了一只金麒麟要留給湘雲,又因張道士做媒寶黛二人大鬧一場才剛好。一件是史湘雲被馮家相看,幾乎定下來許配給馮紫英,具體第二十八回“悲愁喜樂”酒令已有伏筆。

這兩件事是“訴肺腑”的誘因,關聯倒不大。不過林黛玉與賈寶玉鬧別扭,卻各自心知肚明,只是心中情意難出口,同心反成了異志。

當初寶黛生情就因《西廂記》引起。如今金麒麟不免讓黛玉生心,過來聽牆根。

誰想因賈雨村突然到訪,賈政喚寶玉出去應酬,導致寶黛二人路上相遇,將幾天的各種情愫攪在一起,賈寶玉終于忍不住向林黛玉敞開了心扉。

誰想曹雪芹設計的太巧妙,偏偏林黛玉離去,賈寶玉並不知道。反而拉著從後面趕來給他送扇子的襲人說出了“肺腑之言”。林黛玉沒聽見,襲人聽了去,而薛寶钗極有可能也隱身在暗處聽到了全文。

(第三十二回)寶玉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並未看出是何人來,便一把拉住,說道:“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爲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裏,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裏夢裏也忘不了你!”襲人聽了這話,嚇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薩,坑死我了!”便推他道:“這是哪裏的話!敢是中了邪?還不快去?”寶玉一時醒過來,方知是襲人送扇子來,羞的滿面紫漲,奪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賈寶玉是一出事就只會跑,當初調戲金钏兒惹怒王夫人也是一溜煙的跑走,如今又再跑了。

不過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曹雪芹可隱藏了不少線索。

一,賈寶玉向林黛玉訴肺腑,代表的是寶黛姻緣。

二,襲人送扇子,“襲爲钗副”代表薛寶钗,扇子代表“散”,寶黛姻緣因寶钗介入而“散”。

三,賈雨村此時到來,應了“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內待時飛”,佐證賈雨村是導致寶黛離散,給薛寶钗嫁給賈寶玉的機會的主因。

四,賈寶玉訴肺腑時,林黛玉離去,暗示黛玉結局是先離開賈府而去,也與賈雨村有關。

五,賈寶玉“惹禍”又跑了,預示賈雨村讓他在寶黛姻緣上做了逃兵。結合脂硯齋批語《一捧雪》伏賈家之敗和“石呆子扇子案”,就知道賈寶玉實爲賈雨村所害。他見賈雨村後挨打的事也是佐證。

六,林黛玉雖然沒聽到賈寶玉的“告白”,但她與寶玉“心有靈犀一點通”,也不需要賈寶玉多說。

花襲人盡管“襲爲钗副”,實際她從珍珠改名襲人就成了“草木人”,又與林黛玉同一天生日,都是二月十二的花朝節。

襲人既影射寶钗,又影射黛玉。她聽到賈寶玉的“告白”,也相當于林黛玉聽見了。

至于襲人外嫁蔣玉菡,便是林黛玉離開賈府之谶:被迫外嫁。

芙蓉花簽作爲林黛玉的姻緣伏筆,“莫怨東風當自嗟”就是昭君出塞典故,解決了林黛玉先行離去是“外嫁”原因,也解決了潇湘妃子的伏筆。

七,林黛玉先去,賈寶玉再去,薛寶钗隨後登場與襲人“交接”……與黛玉去後,寶钗嫁給寶玉爲妻,寶玉在襲人出嫁後也出家而去,留下寶钗守活寡的結局順序伏筆,一絲不差。

顯然,曹雪芹通過這段故事,在賈寶玉第一次對林黛玉訴肺腑“表白”時,交代出寶黛钗三人真正的姻緣結局。所有該出場的人物全到齊。尤其重點是賈雨村的[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內待時飛],“黛去钗嫁玉再去”的結局便藏在其中。不提。

(第三十二回)襲人正裁疑間,忽有寶钗從那邊走來,笑道:“大毒日頭地下,出什麽神呢?”襲人見問,忙笑道:“那邊兩個雀兒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寶钗道:“寶兄弟這會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我才看見走過去,倒要叫住問他呢。他如今說話越發沒了經緯,我故此沒叫他了,由他過去罷。”襲人道:“老爺叫他出去。”寶钗聽了,忙道:“嗳喲!這麽黃天暑熱的,叫他做什麽!別是想起什麽來生了氣,叫出去教訓一場。”襲人笑道:“不是這個,想是有客要會。”寶钗笑道:“這個客也沒意思,這麽熱天,不在家裏涼快,還跑些什麽!”襲人笑道:“倒是你說說罷。”

要注意薛寶钗出場與襲人之間的言語機鋒格外的犀利。

襲人明明哭了,寶钗故作不知,反而問她出什麽神?這句話裏就有一個套子。如果襲人嘴巴不嚴,估計就會將剛才發生的事透露一二。薛寶钗顯然在試探,說明她剛才就在暗處。

襲人不上鈎,顧左右而言他,說看兩只鳥打架一語帶過。其實兩只鳥兒何嘗不暗示的寶黛?算是作者的小心機。

薛寶钗不死心又提賈寶玉,注意她話裏“才看見走過去……說話越發沒了經緯”,既表明她沒有旁聽,打消襲人疑慮。又暗示她知道了賈寶玉剛才說得“沒有經緯的話”,這就讓襲人聽到後心裏“不上不下”。到底寶钗聽沒聽到已經不重要,如果這件事一但外泄被人知道,就是她襲人的責任。

所以,薛寶钗的出場與襲人短短兩句話,帶出來了兩個意思:

一,試探襲人口風。

二,堵住襲人的嘴。

不得不說薛寶钗的厲害。而這實際也正中襲人的下懷。她並不擔心薛寶钗聽不聽到剛才的話,反而擔心她自己一個人承擔不了這份責任和壓力。

可薛寶钗既然暗示她沒聽說,也就絕了襲人對她幫忙解決問題的“癡想”。薛寶钗絕不可能告訴王夫人,也暗示襲人也不能說,那這件事要如何處理?

襲人是賈寶玉的貼身大丫頭,如果有一天賈寶玉和林黛玉真的做出了什麽“醜禍”,襲人一直“沒發現”,也是吃不了兜著走。可她要真跑去一五一十和王夫人講了,她就成了個背後告密,嘴巴不嚴的小人。就算薛寶钗取代林黛玉嫁給賈寶玉,這件事終究讓她耿耿于懷,絕不可能再容留襲人。

襲人就想好好給賈寶玉做個妾,無論林黛玉和薛寶钗是誰做了寶二奶奶,她都不能得罪,不能讓她們反感。現在這件事給她一個選擇,既要管,還不能告密,向左向右,襲人的煎熬可想而知。

所以,當她一聽婆子跑來說“金钏兒投井死了”,第一時間是不相信,隨後就潸然落淚。既是與金钏兒的舊感情,也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她在這一刻的糾結心理,既然來源與寶黛生情被她發現的巨大震撼和束手無策,也源于薛寶钗出場給她帶來的壓力。

怎麽做才能既解決寶黛生情的危機,還能避免自己步了金钏兒的後塵,才是真正“煎心難熬”的處境。

正是金钏兒的死,寶黛钗三人給到的壓力,才讓襲人不得不在當天賈寶玉被打後,徹底背棄賈母倒向王夫人,皆因她已無路可走。否則下一個“金钏兒”極可能就是她。

當然,襲人對當日的事始終守口如瓶,任由王夫人試探也沒說。

可王夫人並不傻,當襲人求她將賈寶玉搬出大觀園時便有了察覺,自然對林黛玉極爲不利,並不會真擔心薛寶钗。不提。

這邊金钏兒因賈寶玉,被王夫人攆出去後,投井自盡而死。情節是一處“重複”。

後面晴雯因賈寶玉,被王夫人攆出去後,一氣而死,與金钏兒之死前後呼應。

不同的是,金钏兒是王夫人的丫頭,得到了賞賜和厚葬。晴雯是賈母的丫頭,被拉出去火化後在亂葬崗揚了,真正是挫骨揚灰。

王夫人對待金钏兒和晴雯的態度,就是對待薛寶钗和林黛玉的態度。

金钏兒確實是薛寶钗之影,她也穿著寶钗的衣服下葬。金钏兒、寶钗,钗钏本就是一體。

而金钏兒死後生日,賈寶玉去水仙庵祭奠,蓮花(芙蓉)被稱水中仙,又是林黛玉的體現。

所以,金钏兒和晴雯,都是被王夫人攆走後死去,也預示林黛玉確實被迫離開賈家後死在了“外頭”。寶钗和黛玉的各種伏筆糾纏交織,就源于钗黛合一。

綜上,從“訴肺腑”開始,林黛玉離去,襲人趕來送扇子,賈寶玉告白後逃走去見賈雨村,寶钗出場試探“警告”襲人,金钏兒突然傳來死訊……一系列故事都在伏筆寶黛钗三人姻緣的最終結局。還要讀書人多注意點。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