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禅基本聽從了《出師表》勸谏內容,但諸葛亮去世後“茲制漸虧”

史海撷英 2024-03-05 17:46:17

陳壽對劉禅的評價其實是蠻准的:“後主任賢相則爲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爲昬闇之後。”意思是:劉禅沒主見,也不能辨別是非黑白,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身邊人是正直忠臣,劉禅就是明君,身邊人是奸詐小人,劉禅就是昏君。

陳壽都懂劉禅了,那諸葛亮懂不懂劉禅?當然懂,諸葛亮就是太懂劉禅了,才寫了一篇《出師表》來規勸劉禅。

《出師表》的第一個目的是給劉禅推薦人才,劉禅聽了沒有?郭攸之、費祎、董允、向寵四人是諸葛亮推薦給劉禅的,諸葛亮要求劉禅,對于宮中的事問前三人,對于軍事上的事,問向寵。

郭攸之事迹不詳,只知道他有才能,起初擔任黃門侍郎,後來擔任侍中。費祎是諸葛亮欽定的第二繼承人,是自蔣琬之後的接班人。諸葛亮臨終前,劉禅派人問諸葛亮誰能接班?諸葛亮說蔣琬,劉禅又問蔣琬之後呢?諸葛亮回答費祎,劉禅繼續問費祎之後呢?諸葛亮不再回答。

在用人,劉禅幾乎原封不動地聽從了諸葛亮的安排。

蔣琬治國12年後去世,費祎又治國7年,一共給劉禅維持了19年的政治清明。

董允這個人非常重要,諸葛亮准備北伐時,任命董允爲侍中,兼虎贲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董允也是規勸劉禅最主要的人,劉禅想在民間海選美女充實後宮,董允不同意,劉禅就做不成。

董允

劉禅長大後,寵愛宦官黃皓,黃皓想參與朝政,但有董允在,黃皓沒有機會參政,董允一直在劉禅身邊匡正他的行爲,即使諸葛亮去世,劉禅也一直重用董允,這是比較難得的。

向寵在諸葛亮北伐時擔任中領軍,負責守衛京城,諸葛亮去世後,向寵同樣也得到了劉禅的重用,後來向寵因爲平定漢嘉地區的叛亂而戰死沙場。

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劉禅的人才推薦,劉禅都聽從了。

但是,當諸葛亮推薦的人才全部用完了,或者過世了之後,劉禅就開始昏庸了。

諸葛亮告訴劉禅:“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劉禅做到了沒有?顯然沒有,劉禅後期重用宦官黃皓,導致宦官幹政,這也是蜀漢滅亡的一個原因。

黃皓後來壟斷了言路,“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啓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言路被黃皓壟斷,如此重大軍國大事被視爲兒戲,這就是陳壽說的“惑閹豎則爲昬闇之後”,這樣的蜀漢怎麽可能不滅亡呢?

諸葛亮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告誡劉禅:“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谏之路也。”諸葛亮之所以這麽說,估計就是因爲當時的劉禅已經出現“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的情況了。

當姜維向劉禅上書說黃皓肆無忌憚地在朝廷之上弄權,建議劉禅處死黃皓,劉禅根本不聽,導致宦官專權,壟斷言路,這說明後期蜀漢朝廷的言路已經被堵塞。

大將軍姜維都因此躲到沓中屯田,以免受到傷害,連大將軍姜維都害怕政治鬥爭,朝廷之中的其他人誰又能幸免于難?這樣的朝廷怎麽可不滅亡呢?

劉禅雖然在用人上做到了重用諸葛亮推薦的所有人才,但在識人方面,並不能識別小人與賢臣,同樣也因爲聽信小人之言,導致言路堵塞,這是劉禅沒有做到的。

《出師表》的第二個目的是告訴劉禅,北伐是蜀漢的立國之本,劉禅聽了沒有?

劉禅確實聽從了,在蜀漢內部,除了諸葛亮、姜維之外,堅持北伐的人就只有劉禅了,就連蔣琬、費祎都反對北伐,但由于諸葛亮和劉禅,他們也不得不北伐。由于蔣琬消極北伐,劉禅看不過去了,因此下了一封诏書給蔣琬,大概意思是:“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難未弭,曹叡驕凶,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與之離隔。叡大興衆役,還相攻伐。曩秦之亡,勝、廣首難,今有此變,斯乃天時。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劉禅‍

後來蜀漢滿朝文武都反對北伐,連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反對北伐,只有姜維固執北伐之際,如果不是劉禅這個北伐堅定的支持者,姜維早就不可能率軍北伐了。

其實《出師表》最大的作用是:劉禅出現昏庸的舉動,某大臣站出來規勸劉禅,《出師表》等于是作爲蜀漢朝廷一個來用制衡皇帝昏庸行爲的尚方寶劍挂在那裏。

尤爲可惜的是:諸葛亮也沒有想到他推薦的人才全部過世後,劉禅會墜落得如此之快,都開始寵信宦官幹預朝政了,而正因爲劉禅不能識人與用人的水平,導致後期朝政混亂,進而被司馬昭滅亡。

其實陳壽說的一點不錯,“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整個朝廷都在走下坡路了,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