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10個觀點,字字珠玑,發人深省,值得創業者一讀再讀!

老方說老方說 2024-02-27 16:54:58

1、任正非:正職要敢于進攻,副職要精于管理

一、正職的能力與要求

1、正職必須要有戰略洞察能力與戰鬥的決斷力,要敢于進攻。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事無巨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細的人是不適合做正職的。關鍵在行動。

2、正職必須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戰略方向,對工作有周密的策劃。有清晰方向與嚴密的組織並不矛盾。

3、有決心,有意志,有毅力,富于自我犧牲精神。

4、能帶領團隊,不斷地實現新的突破。這就是狼的標准,而不是孤膽英雄。

5、評價正職時,不一定要以戰利品來評價。應對其關鍵事件過程行爲中體現出的領袖色彩給予關注.

二、副職的能力與要求

1、我認爲副職至少要精于管理,大大咧咧的人,不適合做副職。

2、副職一定通過精細化管理,撕開口子後,要能精耕細作,守的住,具備正確的執行力,來實施組織意圖,這就是狽的行爲。

3、機關副職的責任承擔者要逐步地由具有成功實踐經驗的職業經理人來擔任。

“高級幹部與低級幹部的素質要求很不一樣,高級管理者要求素質很高,方向清晰、意志堅強;低級幹部要求績效很高,管理幹部的綜合素質適當要求高一點。

評價一個人,提拔一個人,不能僅僅看素質這軟標准,還要客觀地看績效和結果。在有結果的情況下,再看你怎麽做的,關鍵行爲中是否表現出你有高素質。”

幹部需具備的四種能力:

1、戰略的洞察力,與戰鬥的決斷力。

2、正確的執行力。

3、准確的理解力。

僅具備准確的理解力,適合在機關做幹部;具備正確執行力,可以做個部門的副職。具備戰略的洞察力與成功決斷力的幹部可以做部門一把手,關鍵看他的行動。

2、終于說清楚了!華爲董事會首席秘書江西生于1989年加入華爲,工號是8,他在采訪中透露了華爲創立時候的情況。

華爲1987年成立時候是6個人,一個是任正非朋友,另外幾個是他朋友找來的,最初任正非也不認識:一個是旅行社的小經理,一個是石油燃氣公司的會計,一個小年輕,一個是珠通的老板,當時每人出資3500元,一共用2.1萬元注冊了公司。(任正非好像說過其中有的人就占了個名,沒有出錢)

公司成立後,任正非負責經營管理,另外幾個人都不參與,而且華爲的董事長竟然還不是任正非,而是梅中興。

合夥的買賣不好幹,股東之間很快就有了矛盾,與任正非有了巨大的分歧,“他們覺得公司爲啥要招那麽多人,公司爲啥投入這麽多錢開發産品,風險太大,矛盾肯定就産生了”。

最後又是談判又是對簿公堂,江西生說,“5個人退股,我談了三四個,談了一年多,很艱難。但真正鬧得很凶、起訴的只有兩個人,起訴要求的最高回報達 600 倍左右,這兩個人最後在法院調解和協商下退出了”。

3、帶隊伍的關鍵是挑選出優秀的帶頭人物,然後“給火車頭加滿油”,樹立榜樣,拉大差距,激勵所有人一起奮鬥。

我們要不斷激活我們的隊伍,防止“熵死”。我們決不允許出現組織 “黑洞”,這個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讓它吞噬了我們的光和熱,吞噬了活力。

任正非說,我把“熱力學第二定理”從自然科學引入到社會科學中來,意思就是要拉開差距,由數千中堅力量帶動十五萬人的隊伍滾滾向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培養出一個“火車頭”,對隊伍的激勵和促進都是非凡的,這樣就會形成良性循環的氛圍,人的思想正確了,結果就差不哪裏去。

4、高手做事講究胸有成竹,胸中自有百萬兵,但什麽才是“胸中自有百萬兵”呢?

任正非認爲,主官帶隊伍,管理團隊,必須要有洞察力、決斷力,而這些都來自對客戶需求的真正理解,對合同場景的充分知曉,對解決方案的深刻認識,對組織能力及人員配置的胸有成竹……

要是不了解實際情況,沒有對勝利嘔心瀝血、全神貫注的努力,“沒有對戰場的深刻了解,爛熟于胸,何來的堅強意志”,那光是表決心,喊口號,是沒有用的,這就是主官的怠惰。

真正的英雄能夠找出成功的要素是什麽,明白如何抓住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出正確的判斷。

不關注英雄的缺點,關心英雄的成長。對華爲幹部來說,任正非就是那個給他們指點、開開天光的貴人啊。

5、任正非曾表示自己什麽都不懂,“我什麽都不懂,我就懂一桶漿糊,將這種漿糊倒在華爲人身上,將十幾萬人黏在一起,朝著一個大的方向拼死命地努力。”

有人以爲任正非說的是利益分享,財散人聚,實際上,這桶漿糊的內涵還有文化、價值觀和思想。

2015年尼泊爾8.1級大地震,震後當地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cell的CTO奔赴搶險現場,喊問了幾家通信設備商,竟都無人回應。這時在場的一位搶修人員突然高喊:華爲員工在不在?人群中嘩嘩舉起幾十雙手……

以客戶爲中心,華爲是知行合一的。

任正非說,“我在華爲最大的權力是思想權。”要知道,“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6、華爲陳黎芳是任正非很器重的一員大將,她長期負責公共關系部門:

我和東北歐同事聊到300年前英國海軍的戰鬥條例,其中有兩條讓我印象深刻。一條是,作戰成列:開戰時必須保持一列,這樣可以統一指揮,集中發揮火炮的力量,也是一個相互監督的機制。這和華爲講“力出一孔”“對著一個城牆口”“範弗裏特彈藥量”本質一樣。而且還暗含了“局面再困難,也必須保持隊型”,就是再困難,也要打到底。另外一條,叫“搶占上風口”。那時用的是風帆戰艦,上風口並不是一個有利的位置,因爲風會把你的船吹向敵方,想撤退是沒有可能的。這個規定其實就在每一次戰鬥中,都要把自己放在一個不得不死戰到底的位置上,拼盡全力。也如同我們中國古代講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隨著船艦技術的進步,這兩條戰鬥條例後來都退出了曆史舞台,但它們塑造的英國海軍戰鬥風氣和價值觀,卻成功地流傳了下來。制度建設和戰鬥精神,幫助英國打造了一支有強悍戰鬥力的英國海軍,和其他對手相比,傷亡人數最少,戰艦損失遠少于對手,使英國掌控海上霸權一直到近代。

我爲什麽會有這個聯想和感慨?因爲今天的華爲再次遭遇了困難,但我們的作戰陣列沒有亂,我們相信: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其實也就是把自己置于上風口,只有前進一條路可走。

最艱難的路,才是捷徑。華爲發展至今,沒掙過快錢、熱錢,但踏踏實實,克服了困難,抵禦住了市場波動和環境變化,持續成長到今天,這才是成功的捷徑。如果把企業的成長比作攀登珠穆朗瑪峰,我們選擇了北坡;如果比作強渡大渡河,我們選擇了泸定橋;如果比作大航海,我們選擇做哥倫布。華爲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時代又給這條路倍增了難度,但只要我們能夠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路走好,再難的路,都是捷徑。

7、“要用人所長,不求全責備,尊重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員工所長,用員工所長,尊重個體差異,優勢互補、生龍活虎、團結有序,才能綜合滿足公司在各種經營形勢下、業務場景中對人才的需要。”

做事業不能太挑剔,哪有又能幹又忠誠又聽話的人呢,誰都不是完人。任正非說,“什麽叫完人,剛出生的小孩就是完人,無所作爲的人就是完人”。

但華爲公司不需要完人,華爲需要能做出貢獻的人。

一定要想明白這點,做事別想三想四,不然你自己累,別人也累。

8、在應對“卡脖子”方面,華爲其實早就有經驗,這甚至可以說是華爲的基因之一。

衆所周知,華爲是1987成立的,最初是做代理商,主要代理香港鴻年公司的交換機産品,但後來華爲爲什麽要做研發呢?

華爲也是被“逼上梁山”的,因爲華爲公司的市場和銷售做到了最好,後來任正非又招募了鄭寶用等技術天才,有了自己的研發能力,它們怕華爲,所以卡華爲。

當時給華爲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爲公司有很多客戶了,如果産品供應不上,那就損害了自己的信譽。于是在一段時間內,華爲只好從市場購買交換機給客戶,以維持自己從信用。這個成本當然很高,等于賣一台虧一台,幸好後來華爲自己的産品研發出來了,才化解了危機。

所以,做企業就是這樣,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9、考察一個公司的水平怎麽樣,有個很管用的方法,那就是看離職員工怎麽看這個公司。

三十多年來,前後從華爲離開的員工也有十多萬了吧,但有幾個人說它壞話的?我們看華爲離職員工的訪談和回憶,從副總裁級別到普通員工,對華爲有意見也有批評甚至對簿公堂的,但基本都是就事論事,話裏話外都是希望華爲能更好。

再對比一下其他公司的離職員工,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有多難,能讓離開的人都不忍心說你壞話(說無可說),真的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創業帶隊伍,必須要容忍一個事實:員工如樹葉隨風搖曳,但是老板必須如根如幹,巋然不動。

領導者就是服務者,而且是有眼光、能夠指引方向的服務者。任正非就經常引用克勞塞維茨的一句話,“什麽叫領袖?要在茫茫的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來燃燒,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隊伍走向勝利。戰爭打到一塌糊塗的時候,將領的作用是什麽?就是用自己發出的微光,帶領隊伍前進。”

做事業,隊伍要是沒有一股子精氣神是不行的。

10、什麽叫管理的常識?任正非這句話說得非常明白:

“沒有技術上的世界領先,我們就只能賣低價,賣低價你們只能低工資,低工資你們就跑了,華爲就成了物業公司,靠出租房子養活……槍聲一響上戰場,尿了褲子的升一級,沒尿的升兩級,有貢獻的升三級。什麽叫成功?工資沒降就成功了,漲了就更成功了。”

所以,不管七零後、八零後,還是九零後、零零後,人都是要吃飯的,都有七情六欲,生存和發展是不變的主題。不管什麽時候,企業都是要賺錢的,企業和員工都需要錢,都要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共識和管理的基礎。

大道至簡,任正非曾用一句話概括了華爲成功的奧秘:

“華爲能發展,首先是這個行業給了我們機會,我們抓住這個機會以後,又引進了很多人才,我們把這些人才用好,把他們激勵起來以後,又獲得了産品的開發,生産出産品,最後獲得更大的機會,是這麽一個循環的過程。”

所以,人才是根本,企業有人就有錢,得人才者得天下,尋找人,發現人,培養人,管理人……是開啓企業良性發展循環的關鍵。

學習任正非,就是要把他的思想、價值觀和方法論都長在腦海裏,當正知正念多了,你的錯誤思想、觀念就會被排斥出去。

然後就可以有正行,給自己一個好的改變。

這個過程就是刷新,持續學習,不斷刷新,這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0 阅读:16

老方說老方說

簡介:互聯網創業者,喜歡分享一切有價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