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死後留2瓶茶葉,讓賈母覺得自己大限將至,續書有多少矛盾

榮軒談曆史 2024-05-15 03:32:49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

據說張愛玲有三大恨,也稱人生三大憾事,即“鲥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未完。”對于前兩件事,有些人可能沒什麽直接感受,但“紅樓未完”的確是每一個中國古典文學愛好者的意難平,也正因紅樓未完才會出現許多版本的結局和猜測。

而在流傳最廣的,由程偉元和高鄂整理的版本中,也有許多槽點,但又能夠對應上某些伏筆,比較典型的就是林黛玉去世後的一件小事。

描寫茶葉的用意

林黛玉作爲這本偉大作品的女主角,擁有極大的解讀空間,甚至有人認爲林黛玉就是在影射崇祯皇帝。但只要認真讀過《紅樓夢》,而不是被某些自以爲是的解讀,牽著鼻子走,而對林黛玉産生誤解,就算不喜歡也不會討厭她。

也正因如此,林黛玉的死成了《紅樓夢》續書和電視劇中整個故事開始向著大悲劇結局發展的轉折點,因爲這個情節影響了《紅樓夢》中幾乎所有主要人物。

無論如何,林黛玉的結局是死亡肯定沒錯,畢竟金陵十二钗都在搏命司上,可林黛玉“怎麽死?爲什麽死?什麽時候死?”卻有很大爭議,在續書中她是因爲沒能嫁給賈寶玉,懷著怨恨死的。

但這裏所說的怨恨不是惡鬼索命的那種怨恨,是痛恨命運不公,恨沒人替自己做主終身大事;恨自己從小沒了母親,最終父親去世,沒有兄弟,淪爲孤女;更恨自己身體不好,以至于連親外祖母都不願意在寶玉親事上站自己一邊。

當整理林黛玉遺物的時候,人們發現了兩瓶茶葉,這茶葉是王熙鳳送給他的暹羅國貢品,暹羅就是現在的泰國。第二十五回王熙鳳還借著茶葉打趣林黛玉,說她喝了他們家的茶葉爲什麽還不給他們家做媳婦?是賈寶玉的家世配不上,還是模樣配不上?

當時王熙鳳這番話讓林黛玉又羞又喜,雖然只是玩笑話,可還是讓她當真了,否則林黛玉後來也不會將這兩瓶茶葉偷偷藏起來,舍不得喝,因爲某種程度上這兩瓶茶葉算是王熙鳳代表賈寶玉給林黛玉下的聘禮。

這個解讀不是牽強富貴,因爲古代茶葉本身就是聘禮的一種,畢竟茶樹有一旦在下就終生不能再挪走移栽的特點,非常符合夫妻之間從一而終,忠貞不二的美好祈願。

再加上《紅樓夢》中無閑筆,曹雪芹在這裏安排如此一個肯定不是吃飽了撐的,一定有他的用意,如此一來,無名氏續書描寫林黛玉的遺物中有這兩瓶貢茶,也的確是回收了前面這一回的伏筆,非常契合。

可是結合林黛玉的死因,或者說導火索,又會發現續書難以自圓其說。

續書中的逆天掉包計

根據第二十五回的情節,我們可以得知王熙鳳還是比較喜歡林黛玉的,他是否支持寶代的婚姻不敢確定,可絕對是對林黛玉有姊妹之情的,畢竟林黛玉很小就到這裏受他的照顧,是他看著長大的。

可是最後林黛玉又是因爲王熙鳳的計謀而死,在《紅樓夢》第八十四回,整個家夥都爲了治好賈寶玉的癡病而絞盡腦汁,此時王熙鳳想出了掉包計。

所謂掉包計就是利用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感情來騙他取薛寶钗,這除了能夠通過聯姻讓家族求得更好的發展以外,還能起到沖喜的作用,讓他的精神狀態有所好轉。

具體操作就是先告訴賈寶玉,他要和林妹妹成親了,而賈寶玉聽到這一消息後也果然出現了好轉,興高采烈的成親,然後在實際的成親儀式中,新娘子卻是薛寶钗。

一開始賈寶玉發現新娘子身邊不是紫鵑的時候就已經起了疑心,可還是被蒙混過去了,直到最後入了洞房才發現娶的不是林妹妹,而是寶姐姐。

另一邊,林黛玉得知賈寶玉和薛寶钗成親以後,自然也是氣絕身亡,她不明白曾經對自己很好的瘋丫頭爲何會出此毒計?更不理解外族一下很疼自己,可爲什麽不順從自己和寶玉的心意,選擇了薛寶钗。

這看起來讓人很心疼,可這是續書的邏輯,續書的故事情節展開,不一定是曹雪芹的本意,且這個掉包計的邏輯太過于逆天了。王熙鳳一向不會做無意義的事情,她要麽是想對身邊的人好,要麽是想爲自己謀利,掉包計則顯然是想討賈母的歡心,治好寶玉的癡症。

可在計謀成功以後,賈寶玉不僅沒有好轉,反而症狀更加嚴重了,同時還害死了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如此一來賈母不收拾她都不錯了,怎麽可能還會感謝鳳姐呢?

而以王熙鳳的聰明程度,自然是能料到後面的許多可能結果的,所以她不大可能會去使這麽一個掉包計,更不會主動幫助薛寶钗嫁進賈府。

林黛玉和薛寶钗共用一首判詞不是沒有原因的,她們是一體兩面,薛寶钗和林黛玉都看透了一切,可是前者卻選擇入世,而林黛玉則選擇出世。

這也就意味著薛寶钗相比于林黛玉,更有可能取代王熙鳳一直十分重視的管家地位,所以她應該更希望是身體弱且雖然有管家能力,但不喜歡管家的林黛玉當自己的妯娌,但最有違和感的還是屬賈母的情節安排。

賈母成了矛盾體

可以明顯看出賈母在《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對林黛玉是極其喜愛的,且很多時候比如在薛寶钗的生日上都會表露出賈寶玉和林黛玉是自己人,是在自己心中同等重要的。

單純從這個角度出發,很難想象賈母會在明知道賈寶玉和林黛玉二人的心意的情況下,硬要選擇薛寶钗,這和把自己最重要的兩個人往死路上逼沒有區別。

除此以外,賈母雖然是整個賈家的畫室,可她終究是一個女性的身份,即便她身上有許多男性氣質,十分直率之類的,她也絕對不是封建父權的代表人。

比如在第五十四回,賈母銳評才子佳人小說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她極高的審美情趣和深度思考,這裏千萬不要理解爲賈母看重婚姻的門當戶對和身份,而要從文本本身去理解。

才子佳人小說本質上就是經濟和社會地位上比較弱勢的男性,對于富裕階層和貴族女性的性幻想,甚至是意淫,而這種意淫的底氣就在于他們的性格,在于他們天生比女性高一等的性別。

誠然,才子佳人小說有自由戀愛的先進元素,可是也有腐朽的地方,賈母對才子佳人小說的批判,本質上就是對父權的批判,對于物化女性的批判。而在續書中,賈母選擇薛寶钗的理由則是爲了整個家族,因爲林黛玉身體不好。難以幫助整個賈家重新繁盛起來。

這樣的理由很明顯是極爲具有父權色彩的,很難想象她會這麽做,即使賈元春有私心想要選薛寶钗,賈母也未必會完全遵從。賈母的前後矛盾點不僅是體現在前面所說的幾處,還有賈母明明連林黛玉死前都沒看一眼,卻會到潇湘館痛哭。

而在賈母看到林黛玉留下的兩瓶茶葉以後,更是察覺到,自己可能也大限將至了,前後一聯系,仿佛林黛玉留下的兩瓶茶葉,是對整個賈府的詛咒,是對賈母的詛咒一樣,不知道的還以爲《紅樓夢》是一本恐怖小說。

不過這裏也可以理解爲賈母睹物思人,甚是聽過王熙鳳調侃林黛玉的事情,猜到了林黛玉珍藏下這兩瓶茶葉的目的,可這有什麽值得驚訝的呢?她的兩個玉兒一直都是癡情之人,誰不知道呢?

結語:

最後還有一些矛盾之處,實在是說不過來。比如賈寶玉雖然“情不情”,可他對于自己的玉實際上是有厭惡情緒的,因爲賈府的人把這個勞什子看的太重了,而且林妹妹沒有。

對于他來說重要的是林妹妹送她的東西,比如汗巾,比如香囊,再比如雨夜他從潇湘館離開時,林妹妹送的燈,因此就算他的玉丟了,他也不會得癡症,如果癡症是因爲什麽神秘力量所患,也不會因爲聽說了要娶林妹妹,就高興的症狀有所好轉。

此外,林黛玉也不會因爲自己不能嫁給寶玉就含恨而死,她下凡是爲了還淚,並不僅僅是搞對象,所以不會選擇這麽一個小家子氣的了解方式。

有紅學研究認爲,結合前面黛玉葬花的情節,林黛玉應當是賈府衰落後才死的,且前文還暗示了她的治家能力,所以很有可能她爲了寶玉管理賈府過于勞累,同時寶玉出了什麽事情特別擔憂,以及衆姊妹命運悲慘,才讓她身體狀況惡化去世的。

至于寶姐姐,她應該是成了續弦,所以才能對得上“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書寂寞林”這一句,不過無論怎麽分析都很讓人遺憾,因爲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曹雪芹筆下真正的結局了。



參考資料:

[1]彭歡 林黛玉結局別論

[2]沈新林 《紅樓夢》中林黛玉結局考論

[3]溫可馨 “雙性同體”視角下賈母形象的再發現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