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經不起第二次傷害

羅sir職話 2024-05-21 19:26:29

遲來好過不來,已經在等待中被消耗大半的市場信心,經不起第二次傷害。

經濟要不要刺激,以及應該怎麽刺激,這可能是過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否則我們不會到今天,才等到刺激經濟措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從數字上看,去年我國杠杆率已經攀升至287%,創下曆史新高,這個比例放在全球來看,也是名列前茅的,疊加地方債務的居高不下,杠杆過高,這的確是很多人擔憂的一方面。

這或許也能夠解釋,爲什麽過去一段時間,預期中的經濟刺激措施一直沒有出台的根本原因。

但眼下市場信心如此低迷,消費者有限需求不足之際,再不刺激經濟,恐怕會産生更爲惡劣的後果,屆時可能我們需要面臨的麻煩,還不僅僅是杠杆過高。

因此,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兩周時間裏,各個領域的經濟刺激措施層出不窮,力度也遠超預期。

長期來看,刺激力度太大,不利于經濟的長遠發展,但如果眼下的市場信心都沒有恢複,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去談長期規劃。

所以刺激經濟要趁早,因爲疲弱的宏觀經濟已經經不起第二次傷害。

具體來看,在過去的兩周時間裏,首先是兩個一線城市北京和深圳在五一長假前後相繼放寬限購措施,熱點二線城市杭州、成都和西安更是全面解除限購,帶動新一波樓市松綁潮。

到了本周,又有消息稱地方將出資收購存量住宅,幫助房企消化庫存量。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可以說是史上最強刺激樓市力度,之所以會有如此強的刺激力度,更大原因還是4月份的房地産數據表現並不亮眼。

其中新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都大幅下滑20%以上,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更是跌了差不多10%,10%的跌幅,在一線城市動辄幾百萬一套房的行情面前,那就是一二十萬的差值。

因此,在房地産市場行情面臨急速下跌之際,急需強有力的措施去穩住樓市,去提振消費者的信心,不說讓房價重新上漲,但起碼需要做到讓房價止跌企穩。

這一輪針對房地産的刺激效果如何,恐怕還需要等到五月份的樓市數據出爐,但可以預見的是,不管房地産後續如何走勢,我們關于房地産的底牌幾乎已經亮完了,接下來不管房地産如何走,我們也很難有更進一步的刺激力度。

限購取消完了,首付比例降低了,公積金貸款、房貸利率等等,工具箱裏留給我們的工具,的確已經不多了。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房地産的刺激措施,來的或許還是有些許晚了,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包括一些專家學者在內,恐怕都沒有料到市場是如此的低迷。

觀望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

除了房地産之外,提振汽車消費的“以舊換新”補貼細則也在4月底出爐,該細則明確報廢舊車並購買新車的消費者,最高可以獲得1萬元補貼,另外50多個城市也宣布支持住宅以舊換新,鼓勵居民將二手房出售給國資平台,並換購指定新房。

另外還有1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也敲定了發行計劃,首批發行400億元債券,澳新銀行策略師預計,這次發債將提振GDP一個百分點。

考慮到我國GDP總量百萬億,哪怕是1個百分點,那也是十幾萬億的龐大體量。

今年的刺激經濟措施來得如此密集,很難說這是好還是更好的消息。

事實上從去年底開始,就不斷有經濟學家和學者呼籲加大經濟刺激力度,尤其是針對持續疲弱的消費端和嚴重拖累經濟的房地産行業。

年底召開的經濟工作中也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産風險。

但從去年底開始,此後的幾個月時間裏,相關的經濟刺激具體措施都是只聞其聲,從措施生效時間到落地執行細節均不甚明確,這也導致市場情緒一度變得更趨于消極,存款越來越多,消費越來越保守。

對宏觀經濟來說,觀望也是有成本的。

尤其是疊加內需疲軟,一天等待就是一天損耗,宏觀經濟已經經不起第二次傷害了。

近期這一連串的經濟刺激措施,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談及發債時,要求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在擴大內需方面,明確要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針對房地産,更首次提出“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

這些表述,既是爲了各個領域的刺激發力方向做出更清晰的指引,也可能暗含未來的經濟形勢複雜多變。

在宏觀經濟面對內外交困之際,我們的決策層顯然也需要更多時間研判局勢、梳理思路,就未來5-10年的經濟發展路線和方向達成共識。

而近期我們的刺激經濟措施開始密集出爐,也說明我們的未來經濟走勢已經取得了一部分共識。

有共識,有清晰的路線,這當然是最好的事情,因爲市場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性,如果刺激措施還不出台,再讓市場情緒受到不確定性的毒害,那麽對我們的宏觀經濟來說,可能危害只會更大。

重病還需要下猛藥,如今我們的宏觀經濟結構性問題如此突出、密集、困難,現在最怕的就是繼續拖下去,什麽藥管用還是不管用,現在不是應該討論的,現在最應該討論的一件事,就是先把藥給吃下去。

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一旦藥方開的晚了,或是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那麽這個藥的效力,可能會大打折扣。

以房地産爲例,這個持續惡化的行業去年對宏觀經濟的拖累已經顯露無疑,但是,二線城市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後才大幅放開限購。

如果我們設想一下,二線城市如果在去年就開始放開限購,那麽今天我國的房地産行業,是否又會不一樣?

到了今年,消費者對房地産的觀望情緒已經進一步加強了,人們對房子的價格下跌預期也更強了,這個時候放開限購,就可能像杭州放開限購第二天一樣,二手房挂牌量暴漲91%。

這個時候放開限購不像是刺激人們買房,更像是刺激人們抛售的信號。

到今年4月份,我國房地産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暴跌20%以上,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價更是下跌近10%,種種迹象都表明,市場對房地産的信心再也回不去了。

當然,好消息是我們刺激工具箱裏還有彈藥尚未用出來;例如“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等,這說明還有降准降息的空間;而”深入實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確保債務高風險省份和市縣既真正降債務、又能穩定發展“,則預示著還會加強對地方償債的支持。

此前我們的表態是要讓地方債務自救,但隨著債務問題的不斷突出,真正到了要救的時候,必然會出手。

這些都是好消息。

但是市場更擔心的可能是,隨著經濟表現趨于穩定,決策層可能不再加碼刺激,甚至還會回收一部分經濟刺激措施,這也會讓剛剛恢複的市場信心,再度低迷下去。

眼下的市場,其實就是到了不得不刺激的地步,一旦停下刺激,就極有可能再度反彈。

上周出爐的4月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下滑1.4%,社會融資規模更是首次出現環比下降,這些都凸顯了市場商業信心低迷和需求疲軟。

遲來的經濟刺激措施,效果當然會大打折扣,但對市場來說,遲來當然好過不來,就怕遲來了還要早退,不落實徹底。

今天的宏觀經濟,最需要的一味藥無疑是穩定、確定性和持久性,穩定的政策方針和市場走向,以及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措施,才是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終路徑。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0 阅读:13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