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于學忠一張珍貴的留影,面對鏡頭,他意氣風發,不怒自威

向日葵愛過去 2024-05-10 01:53:45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後續將會爲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1936年12月,“蘭州事變”期間,東北軍將領于學忠留下了一張珍貴留影,鏡頭中,一身戎裝之人便是于學忠將軍,從外表上看,于學忠面容雖然平和,但目光堅毅,不怒自威,而他身旁挂著相機之人則是外國記者哈裏森.福爾曼,在“蘭州事變”期間,外國記者哈裏森.福爾曼被于學忠的爲人所折服,與于學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于學忠將軍是一位抗日愛國將領,他一生忠勇豪情,熱血肝膽,在抗日戰爭中那個峥嵘歲月裏,投身于抗戰洪流,時至今日,仍舊爲爲世人稱道!

于學忠出生在山東省蓬萊縣一個戎馬之家,其夫于文孚是毅軍統帥宋慶的部下,孩童時代的于學忠受父親的影響,立志長大投身軍旅,作出一番事業。

後續,歲數稍長的于學忠先後來到隨營學堂以及通州速成隨營學堂學習,1911年,22歲的于學忠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從通州速成隨營學堂步兵科順利畢業,來到毅軍中擔任排長一職,開啓了他的戎馬生涯。

于學忠作戰英勇,爲人忠義,因而不斷升遷,出任直系第九軍軍長兼荊襄總司令,深得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的信任和器重。

1926年,直系軍閥頭目吳佩孚兵敗,作爲心腹下屬的于學忠不僅親自率兵進行保護,使得吳佩孚在衆叛親離下全身而退。

同年,深冬時節,在吳佩孚的建議之下,于學忠率部轉投奉系,奉系首領張作霖在北京設宴歡迎于學忠,在宴席上,張作霖一臉高興地對著于學忠說道:我與令尊系少年朋友,我們不是外人,我張某人知道你對吳子玉的忠義,希望你能像對吳子玉那樣對待我就行了!

張作霖這番曉之以情的話語,令于學忠十分動容,隨後,奉系首領張作霖將于學忠編入到了少帥張學良的麾下,還將其任命爲鎮威軍第四方面軍團第二十軍軍長。

成爲奉軍將領的于學忠在後續的奉系戰事中多有高光時刻,屢建戰功,1927年8月,奉系將領張宗昌接連吃下敗仗,退守徐州,並向于學忠進行求援,接到求援的于學忠,則是率部親自馳援張宗昌部,打退圍攻徐州的西北軍,止住了奉軍的頹勢。

在打退西北軍後,于學忠又奉命率部來到京漢線抵禦閻錫山部的進攻,當時,于學忠親自督戰,構築防禦工事,將閻錫山部的進攻打退,戰後,奉系首領張作霖爲表彰其戰功,將其晉升爲陸軍中將,還授予其二等文虎勳章。

1928年6月,奉系首領張作霖在返歸奉天的途中,在皇姑屯遇襲身亡,少帥張學良則是在悲痛中繼任爲東北保安軍總司令。

張學良執掌東北軍政後,對于于學忠這位愛將委以重任,委任其出任臨綏駐軍司令。

918事變後,張學良選擇引咎辭職,赴歐美考察,在赴歐美考察之前,張學良將東北軍的主力托付給了于學忠,並在張學良的力薦之下,出任天津市市長一職。

當時,日本人爲了拉攏于學忠,便對其威逼利誘,爲此,日本人找到于學忠的故交張志譚,讓他充當說客,來勸于學忠和日本人合作。

張志譚見到于學忠,開口說道:日本人這邊,不要求將軍改旗易幟,也不要求將軍登報發表聲明,只要將軍能夠效仿韓複榘等人,對日軍采取不抵抗政策,如果將軍能夠這樣做,日本人將會幫助將軍取代張學良,成爲東北軍的領袖。

于學忠聽後,臉色驟變,對張志譚進行了痛斥,還警告他在爲日本人做事,站台,將會不顧昔日的情面,對他不客氣,遭到痛斥的張志譚則是灰頭土臉地從于學忠的住所離開了,再也不敢登門拜訪了。

日本人見于學忠不肯妥協,便以閱兵爲由,命令數輛日軍坦克來到于學忠的辦公場所“秀肌肉”,耀武揚威,想要以此來威懾于學忠,于學忠這邊則絲毫沒有任何畏懼之心,他當即給東北軍下達備戰指令,命令東北軍士兵全身捆綁手榴彈、炸藥包,與日軍的坦克進行對峙,日軍指揮官見此情形,十分害怕,當即便命令日軍坦克從于學忠的辦公場所撤走。

日本人見于學忠不僅拒絕了他們,還對他們的挑釁之舉作出了強有力的回擊,這就讓日軍指揮官惱羞成怒,當即便組織人手,對于學忠施以暗殺計劃。

日本人針對于學忠的暗殺計劃先後有三次,每一次都比一次凶險,但于學忠防範嚴密, 使得針對他三次的暗殺計劃都沒有得逞。

在隨後抗日那個峥嵘歲月裏,于學忠率部在台兒莊戰役上痛擊日寇,並在魯蘇戰區開展遊擊戰,堅持抗日救國。

與此同時,由于,于學忠堅持“只抗日,反對內戰”的主張,他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排擠和打壓,最終被迫辭去職務,被國民黨當局給予了一個閑職。

1949年,國民黨當局節節敗退,蔣介石見大勢已去,便脅迫于學忠一同去往台灣,但是,于學忠對于腐朽無能的國民黨當局早就失去了信心,因此,便拒絕前往,而是去往四川,過起了隱居生活。

在四川隱居時,于學忠拿出錢財救濟了貧窮的佃農,還和妻子一道給看不起病的村民看病,送藥,做了不少善事,收到了四川民衆的贊譽和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于學忠在周恩來總理的再三邀請之下,出來工作,擔任地方各種要職,爲新中國的建設事宜建言獻策,發揮余熱。

1964年,這位抗日愛國將領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在北京病逝,終年74歲,回顧于學忠將軍的一生,他恪守天職,忠于國家,在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爲抗日戰爭作出了個人貢獻!

0 阅读:207
评论列表
  • 2024-05-11 09:28

    學忠將軍千古,和張自忠將軍一樣,山東人的楷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