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不動、撕不開,火燒呼呼冒黑煙,酸菜魚裏咋就吃出了假魚片?

風雲圈 2024-05-05 23:41:30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用一道菜命名一個菜館,甚至是一個連鎖菜館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了。在這方面,最早出圈的應該是酸菜魚和黃焖雞米飯,是最典型的了。今天我們就一起說說酸菜魚的那些事。

“一袋酸菜魚,全都是預制菜,加點青菜煮熟就上桌了,快餐店或外賣的酸菜魚都是這樣做的”。這恐怕是衆多酸菜魚愛好者,在嘗試過多家酸菜魚之後,無奈的吐槽裏最有代表性的了。

最近,酸菜魚就惹上事了。浙江東大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老壇蘿蔔酸菜魚菜品中,有人發現其中的酸菜魚片裏,出現了一片咬不動、撕不破的“魚片”。消費者李先生表示,他在嘗試咬這片魚片時發現異常,用手撕也未能將其撕開。在嘗試用火燒的時候,竟然還能冒煙,真是想象都後怕。

有網友表示:是不是烹饪時間過長,魚肉變老導致的?但如此解釋似乎很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並且還引起了更多人的質疑。隨後,東大方客服人員承認:此次事件是由于員工在清洗魚片時誤將菜品模具中的一片假魚片混入了食材中。對此,他們向消費者表示了誠摯的歉意,並解釋之前的回應存在錯誤。同日,浙江東大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也發布了致歉信,對消費者、媒體及所有關注此次事件的各界人士表示了歉意。對門店進行整改,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那這片假魚片是什麽做的呢?就有專家對這片假魚片進行了點燃測試,發現其燃燒後産生黑煙和刺鼻氣味,更傾向于塑料或PVC材質。雖然不能准確的判斷這片假魚片的材質,但從公司自查以及網友質疑,還有專家的看法三者都得出了同一個認定,那就是:魚片的非魚肉屬性。

酸菜魚賽道,其實火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只不過最近幾年酸菜魚在大陸地區混的不是太好,所以更多的走向了預制菜領域。不過大陸混的不太好,但不妨牆裏開花牆外香,最近台灣街頭就出現了不少售賣酸菜魚的餐館,引得人們不惜排起長隊品嘗,火爆異常。

爲啥原本餐館裏的香饽饽----酸菜魚,現在變得不香了?逼得不得不出海?難道“開店容易守店難”,也在酸菜魚的賽道上顯現了?

2017年和2018年,堪稱酸菜魚賽道的大年。在這之前,菜館還基本會以各地地名或者簡稱爲主要宣傳點,比如這家是川菜館子,那家是魯菜館子。而2017年之後,酸菜魚品類開始從正餐中漸漸脫離出來,因爲獨特的酸爽口感,走紅了全國,成爲受大家最關注,收益也最大的單品。而這之前,酸菜魚還僅僅只是川菜裏的一道菜而已。

2017年,酸菜魚全國門店增長了41.1%,而2018年,又在2017年增長41.1%的基礎之上,又增長了63.6%。截止2018年底,全國的酸菜魚門店數量達到了3萬多家。而2年前的2016年年末,全國酸菜魚門店數量僅爲1.3萬家。2年猛增店鋪數量達57%,也就是當時經營酸菜魚的店面裏,接近6成是新開的。可見當年酸菜魚的生意是多麽紅火。還打造出了“太二”這樣的酸菜魚全國知名品牌。

時間到了2021年,營業中的酸菜魚門店數量繼續增加至4.91萬家。之後,拐點到了,從2022年起,原本大熱的酸菜魚門店開店潮漸漸退去,這一年營業中的酸菜魚門店爲4.39萬家,而到了今年4月,還在營業的酸菜魚門店,僅剩2.84萬家。一年倒閉1萬家,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

除了門店的減少,人們在最近這兩年裏,對酸菜魚的關注度也在下滑。進而整個帶動了酸菜魚門店的大洗牌,有數據顯示從2022年開始,每個月僅酸菜魚菜館就有上千家店閉店。難道火熱了30年的酸菜魚菜館,已經被人們逐漸抛棄了?

相比較其他品類來說,酸菜魚這個賽道入行門檻太低,且容易複制,這樣産生的同質化問題很嚴重。于是有些品牌在“標准版”的酸菜魚基礎上,推出了苦瓜酸菜魚、螺蛳粉酸菜魚、百香果酸菜魚等各種口味的“加強版”,但也僅僅是上新的那短暫熱度,之後問題依舊。

再有,就是以油鹽君自己的感受來講,現在的酸菜魚店在招牌菜的制作上多少有點太過于糊弄:花30多塊錢,點一份酸菜魚,魚片都不會超過兩位數的,底下鋪的全是黃豆芽。全靠湯汁泡飯飽肚。只能說經營成本越來越大,人工房租各方面都要花錢,經營者如果不從材料上面想辦法,還咋掙錢呢?

當然,出海也是一條出路,結合台灣當地的烏魚、石斑魚、鲈魚等,或許酸菜魚鍍金歸來,還能帶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新口感呢!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