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失敗的《新生》,又把女人拖下水了

新周刊 2024-05-23 17:20:31

有人說,看完《新生》大結局,只看到了一個惡男的洗白。

窮困潦倒的騙子,在偶然的窺視中,迷上了奢靡的生活,從此想方設法竊取財富,步步登天。

井柏然的新劇《新生》,原本是最誘人的“雷普利”故事。他或許工于心計、滿嘴謊言、不擇手段,但一個無限追求物質名利的人,背後一定也藏著摸不透的陰影。

《新生》

徘徊在明暗交界處的黑色故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成爲了無數懸疑電影的靈魂香料,這被稱爲“雷普利”風味。

看這類犯罪劇,觀衆迷戀的並非黑白分明的謎底,而是試圖以反派的視角,探究隱藏在罪惡背後的動機和緣由,進而反觀內心。

《新生》算是近期最貼近“雷普利”影子的劇了。可惜看到後頭,不斷冒出的扁平惡女,以及最終爲了救人強行犧牲自己性命的男主,都硬生生地把一部有味的懸疑片,化作了被女人逼瘋的無辜男敘事。

《新生》

這部劇的劇本改編自熱門的懸疑小說《費可的晚宴》,開局自然是有魅力的。

從第一集開始,井柏然飾演的費可出場時,5個“受害人”的陳述就勾勒出了他的立體性。在煤礦老板陳樹發的眼中,他是盜用官二代身份、騙財騙婚、導致女兒自殺的凶手;在已婚女高層蘇倩心中,他又搖身一變,成爲魅力四射的高智商情人,爲她專門定制花言巧語,勾引她盜竊公司千萬財産。

《新生》

初戀爲了留住他,不斷借錢整容,還被他當作禮物送給金融圈大佬,名牌大學的舞蹈生淪落風塵。就連身居高位的金融界成功人士,似乎都難以抵擋費可的迷人陷阱,財産清空也無可奈何。

可事實上,費可只是個從底層走出來的窮小子,靠著精巧的手段與好看的皮囊逆天改命。

費可狡猾、聰明,擅長利用人心,對成功有著扭曲的欲望。這本是一部男版《安娜》,在裏頭誰都不幹淨,誰都有著心底殘留的邪惡,如果紮紮實實地繼續挖掘他的雷普利基因,很可能又將立住一個迷人的反派符號。

《新生》,費可不同的詐騙面孔。

可惜的是,編劇對于展現男主角的惡,似乎缺少了諷刺的勇氣。

在最後一集,費可的罪,被完全顛覆了——怪爸爸出軌,怪繼母的惡毒與虐待。解構一個人從善到惡的犯罪動機沒有錯,可戲裏的情節實在古老又離譜得很。

繼母可以壞,可壞人不意味著蠢。繼母光明正大地對並非自己所生的孩子區別對待,“惡毒”兩個字就像是她給自己貼在臉上的標簽,看著多少有點工具人的性質。

《新生》

費可的經曆太慘,于是編劇把他的人生悲劇心安理得地歸咎于原生家庭,原以爲的複雜人性劇,最後只剩一通亂洗。而且洗白的手法,還是一如既往地塑造拜金女、綠茶女、頂級戀愛腦。

《新生》

劇本和小說的內核完全不同。在劇版中,初戀張萱的故事經曆了一波反轉,她不是被費可PUA的純情女生,而是主動想攀附權貴資源的心機女。她綠了男朋友,還想借錢整容,讓一開始想爲她出氣的觀衆,又轉而爲費可心疼。

但在原著裏,反轉前的故事才是真相。費可始終把張萱當作進入金融圈的墊腳石,完全無法共情對方的痛苦。她害怕被費可抛棄,用了不少手段,最後只能從大學退學。

劇版中的費可,失去了狡猾的基因,變成了純情無辜的少年,觀衆看不到原著所投射的複雜與陰影。

《新生》

整部劇拆解人物的路子,依然是傳統的。找不到新的落腳點,就把罪名重新放在女人身上,企圖用女性的瘋,來推動男人的無奈。這似乎是許多懸疑劇中,主創爲了制造懸疑慣用的伎倆,是最偷懶的手法了。

近幾年流行底色灰暗的、敢于傾訴自我欲望的女人。黑暗因子是迷人的,但它們常常模糊了“惡女”的概念。要展現惡女的魅力,不是把她們塑造得多麽“惡”,而是要像塑造男性的複雜一樣,展現她們在被環境擠壓的過程中無奈轉變時落下的眼淚。

但在《新生》中,只能看到女性的拜金,看不到“拜金”背後,舞蹈生只能用美貌獲取生存空間的困境,以及促使她們陷入容貌瘋狂的資本局。

反轉的背後,與其說是編劇在塑造她們的複雜,不如說是在用她們的人性的灰暗面給男主角的墮落脫罪,最終制造的依然是戲中男主的純真善。

《新生》

這種洗白的手法,本質上與要求女性自證的邏輯是相同的。

如今的社交平台,一旦碰上有關兩性關系的議題,女性群體往往要承受一些刻板、有偏向性的指責。要是在一件事裏,女性的錯處更大,那麽她的錯便很容易成爲被挑剔、發泄不順的借口。而如果是男性的錯誤更大,女人則常被要求自身清白、道德無瑕。

如果說勾勒男主的惡,尚且有一條心酸成長史;那麽女性在劇版中的人物弧度,幾乎是直線條的、僵硬的。

煤礦千金陳佳佳的人設,太過臉譜化了。她單純、天真,迷信浪漫和愛,是一個“高級戀愛腦”。富家女與窮小子的愛情演變,簡直像在強行制造愛情線。

《新生》

令人迷惑的點無處不在。陳佳佳是一位有錢的成年女人,與父親吵架、拒絕相親後,她爲什麽不尋找好友的陪伴,又或是到酒店美美放松一晚,反而要委身到單身男司機的家中寄宿、玩暧昧?就算這位久居國外的學霸,不懂人心的叵測,那她至少有對安全的警惕,有上下屬的界限感。

談到費可的悲慘,劇中有一段戲講到,他替考被舉報出獄後,潦倒到只能吃別人吃剩的牛扒。井柏然演出了少年的落魄、不甘、怨恨、生動,他與女主角何珊曾經彼此相惜的少年時光,賺足了眼淚。可惜一路看到後頭,原來這又是爲了讓男女主角占據道德高點所做的鋪墊。

《新生》

小說原名《費可的晚宴》,是指在小說的最後,患癌的富豪費可,用一場鴻門宴,揭開了人性的心懷鬼胎。

被他騙錢騙情的幾人,費可都加倍奉還了價值不菲的財産。失去女兒的煤礦老板看到高達2億的財産贈與,興奮比遺憾更多;讓丈夫爲自己替罪入獄的蘇倩,拒絕了費可爲她救出丈夫的好意,打算拿著錢去體驗美好人生。

他們都知道自己錯了,可依然躲不開自私的欲念。這才是懸疑片最好看的地方。

對于費可來說,導致他走歪路的原因中,虛榮的影響更大。在原著中,壓根沒有爸爸出軌、後母惡毒的戲份。費可不是天才,也沒有考上大學,只是自恃天資聰穎,卻在第一次高考落榜時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費可的父母是農民,不能理解他對高等學府的執念,也無力供他複讀。于是費可選擇逃離了家鄉,用謊言獲得他想要的一切。

《新生》,費可僞造學生卡。

劇版的何珊,就像個頂著聖經的機器人。她看不慣費可替考,于是選擇了坦誠告發,哪怕費可是她的暧昧對象,也不見一點掙紮。她用超高的道德審判著劇中人的好壞,編劇不舍得展現她的瑕疵,帶來的結果就是“爹味”。

《新生》

原著中的何珊,是一個“與魔鬼交易靈魂”的大BOSS。她不是正義的化身,也不是傾心費可的好人,而是和費可一樣,不甘于自己的出身平庸,但又想得到更多,爲了名利可以不擇手段的蛇蠍女人。

從大學時期開始,何珊就想當記者。她一直知道費可的騙子身份,但她從不揭發,甚至在暗處默許著一切惡行的發生。她制止過張萱想報警揭發費可的念頭,勸過想逃婚的陳佳佳,放棄了對金融大佬揭露費可身份真相的機會。看見蘇倩與費可約會時,她選擇了默默擦肩而過。

《新生》

她不關注善惡,只是好奇費可的騙子之路可以走到哪裏,而她又是否可以借此機會挖到“大料”,一戰成名?爲此,她可以抛棄朋友,甚至能昧著良心向費可告發,收下他贈與的別墅。費可當然也了然于心。這兩位的心理較量才算是好看。

小說中,這種黑色橋段,展現的既是人性的複雜,也有關于階層的問題:窮孩子想向上爬有多難?人的野心可以畸變到什麽程度?它無關男女,有關貪欲與人心的博弈。可惜劇版並沒有拍出這些層次。而劇版的費可,也在一路的渣女、渣男故事襯托下,在最後落水救人的結局裏,完成了一個惡男的洗白。

《新生》

前後矛盾的人設、皆大歡喜的結局,消解的是人性,也抹掉了現實意義。《新生》的成功,更像是完成了一個套著懸疑殼的窮小子逆襲故事,懸疑、愛情兩不靠邊,要想從它的結局裏挖出一點雷普利的複雜風韻,還真有點難。

內容:豐白卡

編輯:Felicia

排版:楊盼盼

題圖:《新生》

3 阅读:349
评论列表
  • 2024-05-24 17:45

    小編總結得非常不錯,確實電視劇的結尾讓人大失所望,有種虎頭蛇尾之感,沒能將原著完整呈現相信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吧,總之井柏然的演技還是很在線的,其他配角只能說和原著要表現的人物相去甚遠

  • 2024-05-24 16:06

    我覺得劇情挺好的啊,十集能講述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已經很不錯了,不否認一些細節有瑕疵,但對于現在的電視劇質量來說已經算好的了,我反正覺得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