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風後期,黨中央二號人物,爲什麽是劉少奇?

長江有大中 2024-03-27 10:56:53

爲什麽是劉少奇?

爲什麽延安整風後,形成的領導集體中的二號人物是劉少奇?

二號人物的說法不是亂說,是有實質出處的。

1943年3月,在延安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通過了由任弼時起草的《關于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這個決定最大意義就是規定了政治局、書記處及其下屬機構的職責。

據胡喬木回憶,當時康生在會議上還講了這個機構調整的商討過程,他說:“少奇同志意見,書記處應有一個主席,其他兩個書記是主席的助手。不是像過去那樣成爲聯席會議的形式,要能處理和決定日常工作。”

隨後經過會議選舉,選出了三位書記處書記,教員、劉少奇、任弼時。

並根據教員提議,讓劉少奇參加軍委工作,擔任副主席之一。

此外,還成立了兩個輔助政治局和書記處工作的助理機關,一個是宣傳委員會,一個是組織委員會。

宣傳委員的成員有教員、王稼祥、博古、凱豐四人,教員是書記,王稼祥是副書記。

在實際工作中,這個委員會的主要工作還是由王稼祥負責,因爲教員需要領導全局工作,沒有這麽多時間。

而另一個組織委員會由八人構成,分別是劉少奇、王稼祥、康生、陳雲、張聞天、鄧發、楊尚昆、任弼時。少奇同志擔任書記。

當時主要抓宣傳和組織兩個方面的工作,整風期間最關鍵的宣傳工作由教員主管,而組織方面的工作則由少奇主管。

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在華北、華中的關鍵時刻,教員多次發電報,讓少奇抓緊時間回延安,一路上還千叮咛萬囑咐沿途同志,一定要保護好少奇同志的安全,周密安排。

而少奇回到延安後不久,就立馬提升了他在黨內的地位,讓他擔負起了很多重要的崗位。

教員跟少奇分別主抓一方面的工作,其中涵義,不言而喻,少奇同志二號地位的確立,基本就這樣定下來了。

所以問題就來了,爲什麽是少奇同志?

少奇同志的事,一篇文章講不完,打算用二到三篇講。

這篇就先講少奇同志早期的一些經曆,因爲很多人對劉少奇的早期經曆不太熟悉,所以要多一些筆墨。

全文共計一萬兩千字。一氣呵成。可先收藏慢慢看。

把他的經曆介紹完了,自然也就能明白,教員爲啥看好少奇同志。

01

在任弼時那篇文章裏。

黨史101 | 任弼時爲何能成爲開國五大書記之一?

我提到過,少奇、任弼時和教員都是湖南人,任弼時跟蕭勁光,還是通過教員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去的俄國留學。

雖然劉少奇也是通過教員在長沙搭建的渠道去的俄國留學,但他求學的經曆,要比任弼時等人更曲折一點。

劉少奇是個90後,1898年出生的劉少奇,從小就很聰明,學啥都快,當時他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從甯鄉縣第一高等小學畢業,後來改名爲玉潭學校。

小學畢業後,劉少奇跟教員遇到了一樣的困境,想繼續深造卻沒有去處,當時好的中學都在長沙,而像他們這樣從小在小山村長大的孩子,根本沒有門路去長沙。

不過劉少奇還是很有本事的,找到以前的老師,讓老師寫了一封推薦信,拿到信後約上幾個同學,就徒步走到長沙了。

就算放到現在,劉少奇也是一個妥妥的應試奇才。

那個時候長沙的中學正在搞新生招考,劉少奇想都沒有想,就報考了第一中學和長郡中學,這兩所學校是長沙最有名的學校,任弼時和蕭勁光就是長郡中學的。

一考全中,兩所名校任他挑選。

就在劉少奇猶豫不知道該上哪所學校才好的時候。

駐省甯鄉中學的校長黃錫類跟朋友交流的時候,聽說有個甯鄉來的奇才,叫劉少奇,以高分考中了長郡中學和第一中學。

黃錫類立馬就動了挖人的心思,駐省甯鄉中學跟長郡中學相比,就好比是普通二本和重點大學的區別,毫無競爭優勢。

但黃錫類有絕招,他主動找到劉少奇的住處,跟他說咱們駐省甯鄉中學的學生和老師,大多是甯鄉人,沾親帶故的,說話又好聽,學習氛圍也好,溝通還方便。

見劉少奇不爲所動,黃錫類開始加碼,咱們學校學費便宜,上學有優待,這一下就打動了爲學費發愁的劉少奇。

黃錫類又繼續進攻,正好咱們還有插班生名額,你來了直接上二年級,平白賺一年時間,拿的都是一樣的畢業證,多劃算。

三下五除二,劉少奇就這樣被忽悠進了駐省甯鄉中學,結果讓黃錫類沒想到的是,劉少奇上了一半就跑路了。

1916年的時候,湖南督軍譚延闿准備在長沙辦講武堂,培養軍事人才。

剛經曆“驅湯”運動的劉少奇,一聽到消息就心動了,立馬就想去學軍事知識,以後當個將軍。

結果去了才知道,長沙講武堂對生源有嚴格要求 ,只招湘軍的軍官,但劉少奇這個人還是辦法多,找到自己當軍人的哥哥劉雲庭幫助,從剛退伍的朋友那裏,搞到一張軍官證。

劉少奇就頂著他人的名字去考試,一考既中,還是高分上榜,不久就拿到了錄取通知書。這段經曆跟朱老總當初報考雲南講武堂有點類似。

然而這次換劉少奇頭疼了,軍事課剛開始沒多久,學校就被人炸了,是的,被炮彈炸的。

當時,護法軍跟北洋軍幹仗,戰火燒到湖南,結果兩軍在長沙開戰,戰場就在長沙陸軍講武堂旁邊,等兩邊人幹完仗了,學校也成了一片廢墟,講武堂也就無疾而終了。劉少奇的將軍夢也破了。

1965年,劉少奇主持國防會議。

沒有學上的劉少奇,很失落的回到老家待了一年,但他跟教員一樣,還是待不住,又頂著家裏人的壓力跑出來繼續求學。

此時,劉少奇想上大學,可上大學必須有中學畢業證,劉少奇就故技重施又考了一次中學。

這次考中長沙育才中學的畢業班,打算上完一年拿到畢業證,就去考大學。

結果上著上著,又出問題了。

02

1919年5月,五四運動爆發,隨後有一些北京的學生,主動跑到全國各地搞宣講,鄧中夏就是這樣來長沙的,聽了鄧中夏的一番演講,劉少奇就興沖沖要去北京。

幸好這次長沙的中學爲了配合學生運動,提前安排了考試,劉少奇順利通過全部考試,隨後就跑到了北京。

去了北京,劉少奇還是老套路,繼續考學,又順利拿到了北京大學和陸軍獸醫學校等校的通知書。

對于少奇同志來說,考試是比吃飯還簡單的事。

北京大學在那個時候也是中國最頂尖的好學校,但劉少奇嫌棄北大的學費貴,還嫌棄北大是四年制,時間太長,就沒去,而陸軍獸醫學校雖然免費,可專業他又不喜歡,也沒有去。

可能強者都對時間比較敏感,如果劉少奇選擇進入北大學習,不會耽誤他成爲一個人才,但五大書記之一肯定就沒有他什麽事了。

有些事錯過就是錯過了。

最後劉少奇打聽到,留法學生有補貼學費比較便宜,而且那個時候也流行出國留學,但學費對于劉少奇來說還是有點高,劉少奇就跟一些老先生死磨硬泡想要降低一點學費,自然是沒成功。

但獲得了一個去保定育德學校學習的名額,這個學校是專門爲留法學生准備的,半工半讀,不僅不要錢,學制還只有一年半。

學校不僅教法文,還教打鐵、鉗工、車床工、翻砂等工作技能,這是爲了去法國那邊後好找工作設置的。

結果等劉少奇學成後傻眼了,那時政府給留法學生的補貼不僅沒有了,法國那邊還因爲一戰後大量軍人專業,勞動力由緊張轉爲過剩,大批中國留學生都被遣送回國了。

劉少奇還學了一年多的打鐵技能,學了個寂寞,但命運就是如此奇妙,多年後,這幾項工人技能反而成了劉少奇開展工作的有利技能。

轉了一圈的劉少奇,最後又回到了長沙。

這個時候,劉少奇終于跟教員組織的那個俄羅斯研究會碰上了頭。這真叫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當時劉少奇早對俄國的十月革命感到向往,可沒有門路去俄國留學,正好教員辦的這個俄羅斯研究會,就負責這個事。

最關鍵的是,去俄國留學花費很少,到了俄國後吃住都由俄國政府解決。

但劉少奇不是通過教員去的,而是通過船山學校的校長賀民範推薦,直接拿到的名額。

因爲當時俄羅斯研究會的創辦,都借用了賀民範的社會名氣,教員雖說是實際負責人,可很多學生不認得他。

劉少奇跟任弼時等人一樣,也是先到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了一年,隨後一起坐輪船去的海參崴。

這兩個日後的書記處書記,主席的得力助手,就這樣相遇了。

但劉少奇比任弼時大不少,在莫斯科學習了不到一年,就接到命令回國從事具體革命工作了。

03

大佬們在新手村的經曆大同小異,核心都是學習。

他們在平凡時期就不是普通人,只是平凡的出身讓他們看起來比較平凡而已。

生活從來都不是公平的。財富是不公平的,出身是不公平的,就連個人的智慧、勇氣、決斷能力都是不公平的。

我不太認可只要努力奮鬥,就能收獲你想要的幸福這句話,相比努力奮鬥,我反而認爲認清自己的位置,確立好符合自身處境的目標,更爲重要。

畢竟,哪怕你拿到了劉少奇的劇本,穿越回去了,你也成不了劉少奇。

劉少奇從新手村出來後,拿到的第一個經驗包就是安源路礦,彼時他才24歲。

1922年春,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到國內,那個時候中共剛成立沒多長時間,像劉少奇這樣根正苗紅,在蘇聯留過學的青年黨員,十分稀少。

不得不說,少奇同志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沒有任何貶義)。

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除了小學是老實念完的,拿到了全年級第一,中學、大學、留學都是突擊完成的,他只用了他人不到一半的時間,就拿到了該有的一切。

上了兩次中學,結果滿打滿算上課時間還不到兩年,在保定育德學校也只學了一年半。

去莫斯科留學,任弼時等人還在刻苦學習呢,結果他用了9個月就順利回國參加工作,開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劉少奇一回來,就被分配到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也就是負責領導工人運動的部門。

當時中共主要就幹兩件事,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開展工人運動。

劉少奇一回來被委以重任,起點非常高,而且這是做具體工作的起點,跟博古他們一回來就當大官的高起點,有本質的不同。

1922年夏,陳獨秀找劉少奇談話,讓他回到湖南工作,指定他擔任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當時湘區特委書記是教員,此外教員還兼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是劉少奇的直屬領導。

1922年8月初,劉少奇到達長沙,跟教員見了面,這是兩個人第一次見面。

隨後劉少奇就被教員派去跟李立三他們,一起弄湖南學生聯合會的事。

聯合會的事搞得很成功,緊接著教員又開始組織領導粵漢鐵路罷工,先是派郭亮去嶽陽組織工人,然後派劉少奇去長沙沿線的鐵路幫忙。

粵漢鐵路那邊聲勢弄得很大,安源路礦那邊的工人也躍躍欲試,要跟著搞罷工提高工資提到待遇,教員就去安源進行考察,看看那邊到底什麽情況,適不適合搞罷工。

中國有幅著名油畫,就叫《毛主席去安源》,在該畫最風靡的時期,據有關部門統計共印了9億多張,比當時的全國總人口數還多。

安源路礦是當時湘區特委的工作重點,因爲這裏的工人實在太多了,有一萬多人。

安源路礦是萍鄉煤礦(礦區在萍鄉縣安源鎮)和株洲到萍鄉鐵路的合稱,萍鄉煤礦是當時中國較大的礦業,這個地方生産的煤礦,跟湖北大冶鐵礦生産的鐵礦石,都會運送到漢陽鐵廠。

爲了運輸方便,專門從萍鄉煤礦那裏修了一條鐵路到株洲,聯通粵漢鐵路,然後通過鐵路或者水路,把煤炭送到漢陽鐵廠。

後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三個廠合並,搞成了産業一條龍,組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工業企業。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建立了全産業鏈優勢。

彼時,安源路礦中有礦局工人一萬兩千多人,鐵路工人一千多人,此外這裏還聚集了四千多人的失業隊伍。

這樣的規模,放在全國也不多見。是中共搞工人運動的絕佳地點。

也是最容易出成果、出成績的地方。

安源路礦,一直都是教員等人的工作重點,專門留下了李立三在這裏組織各類工人活動。

教員經過一番摸底後,認爲安源路礦發動工人罷工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立馬寫信搖人。

把回老家探親的李立三喊了回來,順帶把劉少奇也從粵漢鐵路那邊叫到了安源路礦。

九月九日,李立三回到安源。

十一日,劉少奇也趕到了。

03

劉少奇八月份回湖南,“實習期”都沒有過,九月份就開始領導組織上萬人的罷工運動了。

真是來的早,不如趕得巧。

當時安源路礦的主負責人是李立三,他搞工人運動,得罪了很多人,許多工頭和流氓早就看到不爽了,策劃了多起謀殺案,揚言要讓李立三消失。

這次搞大動作,爲了便于行事,李立三隱于幕後,負責領導全局,而剛來沒多久,還是新面孔的劉少奇站在台前,負責全權領導工人俱樂部。

也就是說,劉少奇一來就是二號人物,跟當局跟工廠談判都要他出面,面對流氓惡霸的人身威脅,他都要頂在最前面。

就好比,讓一個實習期的大學生,去領導上千人的公司,負責幾個億的項目,這樣的經驗大禮包,一般人還真吃不下。

但劉少奇偏偏就吃下了,還消化得挺好。

1922年9月14日,劉少奇趕到安源路礦第四天,安源工人運動就正式啓動了。

路局工人把火車頭上的一些重要機件拆除,機務處的把路堵上,礦局工人,把運煤電車停運,隨後全部走出礦坑,還用木頭等工具把礦口堵住了。

其他事,都由工人俱樂部來處理,工人們都回宿舍待著。有組織有紀律。

當時罷工主要提出了三個要求,增加工資,改良待遇,和取得俱樂部的合法地位。

劉少奇作爲代表,負責跟戒嚴司令部和廠局負責人談判,手拿條件書就直沖戒嚴司令部。

“如果堅持作亂,就把代表先行正法!”

劉少奇毫不畏懼,回擊說:“萬余工人如此要求,雖把代表砍成肉泥,仍是不能解決!”

這位戒嚴司令又說:“我對萬余人也有法子制裁,我有萬余軍隊在這兒!"

劉少奇憤怒地說:“就請你下令制裁去!”

當時這些人是不敢制裁的,因爲害怕工作搞破壞,把許多重要機器都毀掉,投鼠忌器。

這個過程還是很驚險的,既要管理好工人,還要跟資方和駐軍談判,但最後的結果是圓滿勝利的,罷工堅持了五天,工人俱樂部提出的條件幾乎就全部實現了。

這個功勞很大。

在當時的中共內部,安源路礦大罷工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立三作爲主要負責人,職位嗖得一下就上去了。

04

1923年二月七日,京漢鐵路大罷工被軍閥吳佩孚血腥鎮壓,殺了很多工人。

二七慘案後,全國各地的工人運動陷入了低潮,此時安源路礦的李立三被調走了,擔任武漢區委書記,負責更大的方面。

而劉少奇就成了安源路礦的主要負責人。

在全國工運大環境不太好的時候,劉少奇沒有硬來,采取了防守姿態,不激化矛盾。

“立取守勢,並勸戒工人不要驕傲,不要亂動,竭力團結內部,以防資本家之進攻;一方面對資本家的破壞,奮鬥到底,毫不退縮。”

這一套,反而把安源路礦的工人運動弄得很好,還建了工人禮堂,成爲了全國工人運動的學習模範。

劉少奇回國後 ,在安源路礦待了兩年多,徹底站穩了腳跟。

通過這件事,劉少奇也成了工人運動領袖,順利進入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開始肩負起工運方面的事物。

這樣的經曆,給了劉少奇非常堅實的上升地基,也奠定了他在黨內的位置。

如果沒有啥意外的話,劉少奇會成爲工人運動方面的代表人物,並進入核心領導層,但每到這個時候,意外總是要發生。

大革命失敗後, 有過一個短暫的武漢時期,可很快汪精衛就跟蔣光頭合流,一起反共了。

在汪精衛叛變前期,劉少奇帶病安排了武漢的很多緊急事務後,就通過賀龍安排的渠道,到了廬山養病。

這個時候,劉少奇已經是黨內比較重要的領導了。

但八一南昌起義時,劉少奇在廬山養病,沒直接參與。

其實很多人不太了解,八一南昌起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從這裏開始,有了白區黨和蘇區黨的區別。

簡單說,從那時候開始,黨內出現了兩大基本分工,在城市裏領導工人運動等秘密活動,在農村領導武裝革命建設革命根據地。

八一南昌起義後,很多領導人都開始帶部隊去了,最典型的就是教員,從一介書生轉型爲軍事領導。

而劉少奇那段時間正好是病重的時期,等他在廬山修養了兩個月後,留給他的主要工作,就剩下了恢複白區黨的組織。

此後,軍事方面的主要工作,基本就跟劉少奇無緣了。

而戰爭時期最關鍵的就是軍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劉少奇的存在感都不太強。

因爲他在軍事方面的存在感不強。

大革命失敗後,白區的黨組織要麽被破壞了,要麽是陷入了癱瘓,而當時的順直省委是個很特殊的地方。

說它癱瘓了吧,還有不少人,也有不少組織在,說它沒有被破壞吧,卻無法正常工作,因爲內部派系太多,天天就是吵架,上下級關系完全混亂了。

順直指的是北平,因爲北平以前叫順天府,而河北以前也叫直隸省,所以在這個地方工作的黨組織,就叫順直省委。

我一說,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這個地方是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重新崛起的關鍵地方,當時的北方黨工作,主要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

但在當時,順直問題是黨內最棘手的問題。

棘手就棘手在,這個地方是個重要位置,結果卻成了一個大染缸,誰去誰倒黴。

05

一開始,北方黨的工作主要由李大钊負責,搞得很好,建立了十多個地委和兩個特別區委,黨員也有幾千人。

但在大革命失敗後,張作霖在北京殺害了李大钊等幾十名核心黨員,一下就把北方黨組織的中樞打掉了,群龍無首,工作徹底亂套了。

隨後中央那邊,就成立了順直省委來管這攤子事。

彭述之是書記,這個彭述之跟陳獨秀做事風格很像,在順直省委工作的時候,大搞家長制作風,搞一言堂。

搞得順直省委的同志們意見很大,等彭述之被弄下台後,順直的同志們就有點矯枉過正,對上級領導的權威極度排斥,開始走向了極端民主化的路。

這個情況,跟長征時期李德的軍事領導權被拿掉後差不多,當時很多人害怕再犯軍事錯誤,就搞了一個二十多人的軍委,分散軍事權,每次下軍事命令得由二十多人投票決定。

順直那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彭述之來了後,基本就開始亂套了。

順直內部是誰都不服,下級頂撞上級是常有的事,大家都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敢壓,就敢反。

八七會議後,讓王荷波當北方局書記去解決這個問題,王荷波接手後先是改組,讓朱錦堂接任順直省委書記,結果一上台就弄了兩次暴動大失敗,死了很多人。

這一下就引起了順直黨很多同志的強烈反抗,王荷波就想開個會解釋一下,爲什麽改組。

然而就在開會的時候,有叛徒告密,王荷波和參會的十多個重要領導,無一例外都被逮捕殺害了。

我們培養幹部的速度,根本趕不上敵人的殺害速度。

此後,又換蔡和森來處理這個事情,蔡和森是黨內的老資格了,結果到了順直省委後,也被頂下台了,因爲他來之後,先是把彭述之開除出了省委,又一次改組省委。

這個彭述之也不是省油的燈,職位被拿掉,到了上海中央後,就開始告狀,中央沒得辦法,就讓蔡和森回來跟彭述之對質。

當時中央和稀泥,就說蔡和森的改組需要商榷,然而不久後陳獨秀下台了,彭述之的後台也就倒了。

中央又說蔡和森的改組是對的,一來一回,就把順直省的黨組織搞迷惑了,日常工作都陷入了癱瘓。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少奇接下了這個爛攤子,讓他去接替蔡和森處理順直省委的事情。

這次沒有意外,劉少奇接手後差點也陷進去了。

劉少奇是以全國總工會特派員的身份去處理這件事的,他一來,順治省委的幾個人就質問他:“聽說中央不承認順直省委,是不是真的?”

還有人問他:“你到北方來,是不是來改組省委的?”

劉少奇也搞得頭大,就說過去的事都不談了,現在只談工作。

但劉少奇的身份不對,就向中央申請給他一個具體負責的職位,好開展工作,可中央沒有答應。

因爲中央太清楚順直問題就是個大染缸,站在外面還能處理,進去了就真處理不了了。

劉少奇站在外面都差點被拉下馬了。

王藻文是蔡和森時期上來的順治省委書記,劉少奇一來,就被王藻文弄了個下馬威,在會議上帶頭拱火,向中央要錢,說中央那邊截留順直省的經費,完全沒有誠意。

有人破口大罵:“不維持了,把順治省委解散算了!”

當時從事黨組織工作的人,沒有其他工作,一入黨基本就跟社會脫離了,變成全職的黨員,因此活動經費就成了黨員的唯一收入來源。

所以王藻文通過拱火要經費,把劉少奇弄得很難堪,並且在很長時間裏,劉少奇都是在做解釋安撫工作,卻毫無成效,整個工作也無法順利進行。

也正是這段經曆,讓劉少奇後來總結出了,黨員職業化,黨組織社會化的思路,我們在電視劇裏看到,某某掌櫃的其實是地下黨的橋段,就是根據這個思路來的。

等到1928年4月,濟南慘案爆發時,劉少奇下決心弄個成績出來,搞了個暴動計劃。

結果計劃一出,立馬引起了群嘲,因爲順直省委當時沒有力量,頂多動員幾個工人,搞暴動就是空談。

劉少奇也實在沒有辦法了,最後想出了一個什麽點子呢?

搞大辯論。

既然大家都不滿,就把不滿和意見都發過來,不管那個層級的黨組織,都可以提意見,最後都發表在《出路》期刊上公開討論。

別說,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好的,起碼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一些共識。

但順直省委的工作,還是沒有解決,中間一度停擺,徹底停止了省委的工作,最終的解決還是靠周恩來。

六大開完後,周恩來來順直這邊傳達六大精神,也順帶解決順直問題,在這次擴大會議上,周恩來一錘定音,把順直省委的關系基本搞清楚了。

這個問題才算得到初步解決。

06

從劉少奇出山至今,都比較順利。

可要是沒有點波折,人是很難成長的,最關鍵的是,人要是不經曆一些事,就很難看清其實質。

換句話說,日久不一定見人心,遇事才知真性情。

教員選擇劉少奇作爲自己的最佳搭檔,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就是他倆的主張和思想有一段非常合拍的時期。

當教員成爲領袖後,他需要一些得力幫手,幫助他處理各個方面的事務,而劉少奇的生態位,顯然是白區黨的代表。

而劉少奇能成爲白區黨的代表,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思想跟教員是一致的,並且是經過曆史考驗的一致。

問題的關鍵,是得有機遇給你考驗,其次你還得通過考驗。

彼時,對共産黨人最大的考驗,就是看其在共産國際的指揮棒下,能否堅持正確的觀念,在被打擊之後,能否堅定自己的主張。

很快,命運就給了劉少奇一個機會。

1929年夏,劉少奇受中央派遣,來到沈陽,擔任滿洲省委書記,而此時中央的實際負責人是李立三,他倆都是從安源路礦出來的。

可見這個地方的確是個很不錯的練級點。

安排劉少奇到大東北的緣由很簡單,因爲他的能力足夠強,有收拾爛攤子的經驗。

八七緊急會議後,中央派陳爲人到東北組建中共滿洲省委,陳爲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在東北發展也不錯,然而當時的東北敵人太凶狠了。

大革命失敗後,李大钊被殺害,而哈爾濱、大連、奉天、長春、吉林等地的黨組織也基本被破壞,主要領導人和黨員都被逮捕了。

陳爲人來了後,把基本的組織建起來了,還連續擔任了三屆書記。

然而張作霖太狠了,跟日本帝國主義合作,在東北到處抓人,還安排了很多特務,四處搜尋革命黨人。

1928年底,滿洲省委在沈陽大東邊門外一個工人家裏舉行會議,這次會議還是省委擴大會議,各個方面的主要領導人都來了。

結果這次大會又出現了叛徒,被敵人來了一鍋端,除了一個團省委書記張任光跑掉了,其余人都被逮捕。

事情發生時,謝覺哉正作爲中央特派員正在東北巡視,寫了一份報告給中央,說東北這個地方還是很好的,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就是我黨的影響太小,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來領導,進行拓荒工作。

中央見東北的環境這麽殘酷,都差點要放棄,不投入太多力量了,聽謝覺哉這麽一分析,覺得還是要搞好東北的黨組織。

選來選去,就把劉少奇派去東北了。

結果劉少奇剛去東北領導工作沒多長時間,就在領導奉天紗廠罷工期間,被當成罷工煽動者逮捕了。

這一事件也成了日後攻擊劉少奇的證據,有人說劉少奇在獄中泄密了,跟敵人做了交易,因爲他沒多長時間就放出來了。

便認定這中間有貓膩,給他扣上了漢奸、叛徒的帽子。

如果少奇這樣的身份都成了漢奸,那不是搞笑嘛。

實際上,當時劉少奇從獄中放出來的原因很簡單,他被抓了之後,咬死自己是來東北謀生,而當時劉少奇剛去東北,沒有多少人認識他,反水的工人來指認的時候,不認識劉少奇這個人。

警察既無人證,也沒有物證,最後就交給地方的法院審理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劉少奇被捕的時候,情況還是比較危急的,以防出事,中央一邊下令營救,一邊還成立了臨時省委。

結果劉少奇沒多長時間就被釋放了。

07

中東路事件時,蘇聯對這個事很上心,壓力給到了中共,中共又把壓力給到了劉少奇那裏。

中央的意思怎麽影響大就怎麽鬧,而且還要以擁護蘇聯爲中心去鬧,去喊口號,但當時的東北,軍警說殺人就殺人,一鬧肯定要出大事,更何況還是以擁護蘇聯的口號。

在中東路事件中,劉少奇這個從蘇聯留學歸來的人,並沒有完全站在共産國際那一邊,而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做符合實際的事。

事後,總結經驗的時候,劉少奇還直接對共産國際開炮了:

“共産國際在中國大革命中所犯的錯誤,就是忽視了反對中國黨內機會主義錯誤,沒有在理論上、思想上和組織上對機會主義領袖加以清算和處理。因此,中國大革命的失敗,共産國際是有責任的。在中東路工人鬥爭中,也存在著忽視對于黨內機會主義的鬥爭問題。”

很顯然,劉少奇的立場是站在中國革命這一方的,並沒有站在共産國際那裏。

政治看立場,經濟看市場。

劉少奇表達了自己立場觀點後,立馬就被中央調離滿洲了,等劉少奇回到上海,政治局的一些同志明白無誤的告訴他,把你調回來就是因爲你耽誤了滿洲的工作!

並且指責他:“你錯得該死,你在政治上一塌糊塗!你將消滅滿洲的黨!你該打五百板子!”

從東北回來後,劉少奇又被安排去做工人運動工作,但此時的工運已經沒有多大發展空間了,白區連黨組織的正常活動都無法進行,更別說工運了。

所以此時的工運工作,一下就從以前容易出成績的地方,變成了冷板凳,成了容易出錯誤的地方。

隨後給劉少奇弄了個中國工會代表團團長的名頭,把他弄到莫斯科去了。

那個時候張國焘也在莫斯科,他是因爲南昌起義前後犯得錯誤,被送到莫斯科學習反省。

在莫斯科的時候,張國焘相對是比較低調的,沒有那麽多的進攻性。

而劉少奇就不一樣了,攻擊力十足,在赤色職工國際工作的時候,劉少奇發表了很多與赤色職工國際領導人不一樣的觀點。

因爲當時赤色職工國際搞了很多政策,弄了個模板,就讓其他支部無條件的執行。

劉少奇第一個不幹,他認爲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同,理應有不同的政策,中國當時的工運就比較困難,正常活動都很難,無法執行赤色職工國際的政策。

雙方你來我往的吵了很多次,赤色職工國際沒能說服劉少奇,無奈之下,爲了不影響政策的推行,又把劉少奇弄回了國內。

1931年秋,劉少奇從莫斯科回國。

很顯然,劉少奇這趟回來就不是香饽饽了,跟後來的教員一樣,成了人人都避而遠之的人。

1931年初六屆四中全會召開,王明走到了舞台中心,在這前後博古、張聞天等人也陸續回國,參與批鬥瞿秋白。

而這個時候從莫斯科回來的劉少奇,自然也就成了博古、張聞天、康生等人的批鬥對象。

從他負責的工運方面,挑出了很多錯誤,對劉少奇在白區工作的指責,基本上就是批評教員在蘇區方面錯誤的翻版。

博古等人接到共産國際指示,讓發動暴動,但劉少奇那邊並沒有多少反應,博古跟康生就開始對劉少奇大批特批。

康生原本也是被批評的對象之一,因爲他以前是李立三的堅定支持者,也針對過王明,可他後面反水了,轉而大力批評李立三,從而贏得了王明的認可,在領導層又重新站穩了腳跟。

面對指責,劉少奇表示:“許多人都要武裝暴動,而且通知支部准備”,

“問題是在主觀上用什麽力量去暴動。我問海委同志能調動多少群衆,他們答複是四五十人。我說,你們要趕一工頭走,都不可能,何況趕走帝國主義、國民黨!”

但博古等人當時要的不是真相,而是要爭奪各個方面的控制權。

劉少奇被他們批得 一無是處,隨後又把他弄去了中央蘇區幹工運,基本上就成了邊緣人物中的邊緣人物。

08

不久後,因爲上海白色恐怖太厲害,博古他們也把臨時中央遷到了中央蘇區。

到了中央蘇區後,批鬥對象又改成了教員。

隨後又開始排擠任弼時,就連博古和張聞天之間,也發生了一些不愉快。

第二代留蘇派起勢後,沒能團結好劉少奇、任弼時這些第一代留蘇派,就連內部也在不斷發生分裂,說明他們的政治經驗還是很匮乏的。

他們之所以能上台,是由于一系列不正常的組織行爲,自己本身沒有什麽沉澱,上去的也快,下來的也快。

劉少奇也參加了長征,但他在長征時期,跟隨的部隊不是主力,所以也沒有什麽露臉機會。

長征開始後,劉少奇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跟隨紅八軍團前進,這個部隊約有七千多人,大多都是中央蘇區後期入伍的新兵,戰鬥力比較弱,而且一般負責殿後任務。

上期我們提到過,羅榮桓也在這個軍團擔任政治部主任。

遵義會議後,劉少奇調任紅三軍團擔任政治部主任,算是積攢了一點軍事經驗,當時紅八軍團在湘江戰役後已經打沒了,建制被取消了。

但劉少奇重新崛起的機會,還是在瓦窯堡會議之後。

那時全國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爲主要矛盾,白區的工作又有了擴大空間,可當時的白區黨組織基本全癱瘓了。

而經過幾次會議後,教員發現劉少奇對白區工作的思想,跟自己的思想路線非常符合,兩人常常能想到一塊去。

在反對關門主義,反對冒險主義方面,兩人意見達成了高度一致。

而且劉少奇對教員有關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略要點心領神會,對建立最廣泛的反日民族統一戰線有著深刻的理解。

教員環視一周,除了劉少奇還真找不到既能領會自己戰略意圖,還熟悉白區工作的人才。

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白區黨組織的重建工作,又交給了劉少奇。

遙想當年,少奇同志剛回國沒多久,教員就把領導安源路礦上萬工人罷工的任務,交給了他。

十多年後,曆史再次選擇了劉少奇,將領導華北上億人民抗日的艱巨任務交到了他的手上。

1936年初,劉少奇化名胡服,背負中央交給他的任務。

從陝北出發奔赴華北,奔赴曾經那個搞得自己焦頭爛額的“順直”,從事中央交給他的新的開拓性任務。

據當時擔任政治保衛局工作的王首道,回憶劉少奇出發時的情況說:

有同志對少奇同志說:“你這次去白區,是重返虎穴,任務艱巨呐!”

少奇同志充滿信心,回答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正所謂,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今日匹馬戍燕地,他日必有高位以待之。

82 阅读:21153
评论列表
  • 2024-04-01 06:53

    好文章,爲作者點👍👍👍

  • 2024-04-21 06:19

    有功底,文章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