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後,納睿雷達暴露“後勁乏力”

銀箭財經 2023-12-02 12:55:24

隨著科技風口上市後,半年時間過去,納睿雷達終究還是暴露了自己的“後勁乏力”。

11月初披露的三季度財報中,納睿雷達在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4億元,同比增長19.33%,但歸母淨利潤只有約3324萬元,同比下滑7.81%。

而放眼單季度,第三季度納睿雷達實現營收4133.47萬元,同比下降13.75%,同時實現歸母淨利潤1386.47萬元,同比下降22.01%。很難想象,3月份方才上市,僅一個季度過去,納睿雷達就迎來了營收利潤雙降的局面。

回想起IPO階段,納睿雷達招股書中暴露的問題,三季度的業績“變臉”或許也是早已注定。

一、小池子容不下大企業,納睿雷達增量堪憂?

科創板的激光雷達企業數不勝數,但氣象雷達相關企業,卻少之又少。

因此2022年2月份通過上交所IPO審核,今年3月初成功上市的納睿雷達,可謂是承載了投資市場對雷達行業更多的期盼。

與被新能源汽車帶火的激光雷達不同,氣象雷達市場在規模上顯得更爲“精細”。

由于氣象雷達由于其特殊功能,體積通常較大,並需要大型附屬設施來彌補性能,因此整套雷達設備的價格較爲昂貴,無法像零售消費品一樣進行大量銷售。

同時針對不同的功能需求,氣象雷達也細分爲,探測雲流變化的K波段、探測降水的S波段、探測風力的L波段等,由波段區分的不同雷達類別。這些雷達在探測數據精細度和所需技術支持方面,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通過天眼查的專利信息,可以看到納睿雷達的産品主要以X波段雙極化(雙偏振)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與之配套的各類軟硬件産品爲主。

由于這一類別在氣象雷達體系中已屬于較爲前沿的産品範疇,其雷達整機的價格約爲2841萬元,與之配套的數據服務價格,也在10萬元以上。

高單價、高使用成本,是納睿雷達避不開的經營問題。根據IPO期間第一輪問詢的回複內容,納睿雷達截至2021年累計售出43台雷達整機,其主要業務營收來源于以年爲單位的訂閱制數據服務。

從納睿雷達的經營狀況來看,主要客戶大都是各地氣象局。而根據國家氣象局的公開數據,2022年12月31日起,全國1587個有人值守的國家常規氣象觀測站分期分批升級爲國家基本氣象站。

盡管從數字上看,市場需求尚有拓展空間,但氣象雷達賽道中,已經有著中國航天科工、國睿科技等老牌科技企業,以及航天新氣象、成都遠望等有氣象局支持的企業,納睿雷達的市場前景並不容樂觀。

更別提,納睿雷達上市前後,已經多次暴露過經營、財務等方面的問題。

二、涉嫌資本與權力“相勾結”,上市後造血能力不足?

早在IPO過會後,納睿雷達就遭到了官方媒體的批評和曝光。

2022年4月12日,新華社旗下的上海證券報曾以公開點名批評的方式,將該企業置于公衆的視線之中。在多篇相關文章中,該報暗示納睿雷達的商業邏輯可能存在異常,並涉嫌導致國有資産流失以及資本與權力的不當勾結。

其中最爲令人困擾的,是在2019年之前,納睿雷達的大部分運營時間內,其營收水平較低,並且公司面臨著較大的虧損。

根據納睿雷達在IPO審核階段提交的招股書,2018年其營收數據僅爲96萬元,扣非淨利潤則呈現虧損,約爲1744萬元。

然而,自2019年開始,納睿雷達的業務狀況發生了顯著轉變,不僅營收數據突破了1億元大關,還引起了當地國有資産和各大資本機構的關注和重視。

更爲蹊跷的是,納睿雷達作爲一家並無顯著優勢的新興企業,自此以後,在投標價格長期高于同行業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頻繁中標。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合作方主要是一些地方氣象局等事業單位,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內,納睿雷達幾乎“壟斷”了整個廣東的氣象雷達市場。

在2019年12月,納睿雷達經曆了一次備受矚目的“翻身”,此時,廣東省氣象局下屬事業單位——廣東省氣象公共安全技術支持中心控股的天文公司,緊隨珠海金控、國資辦旗下港灣科宏的步伐,出資1250萬元持有納睿雷達1%的股權。

當時,納睿雷達備受投資機構追捧,企業估值急速上升,天文公司1250萬元的投資,在短短10個月內升值至3600萬元。然而,在這個要麽繼續增持要麽長期持有的關鍵時刻,天文公司卻出人意料地因無法按期履行出資義務而構成違約,不得不放棄巨額收益,以“原價”減資的方式退出了。

這一番完全不符合正常商業邏輯的離奇操作,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在天文公司完成定向增、減資之前,並沒有開展必要的評估程序。因此,納睿雷達在審核問詢階段,曾多次被監管部門要求說明天文公司此番行爲的合理性。

對于這些質疑的真實性,我們不置可否,只是從納睿雷達後續的發展來看,在2018年至2021年的短短四年間,納睿雷達的營收數據實現了190倍的增長,淨利潤增長了34倍。

令人感到怪異的是,納睿雷達的現金流淨額在2019年曾達到2206.64萬元,然而到了2020年卻突然下跌至-4299.45萬元。盡管在2021年有所回暖,但上半年結束時,依然呈現出-772.16萬元的缺口。

在上市之後,隨著企業規模、科技研發、渠道拓展等各個方面的不斷擴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會不斷增加。從今年三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納睿雷達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自主造血能力,資金流並沒有做好准備。

同時,根據用戶的使用反饋,納睿雷達的産品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其探測範圍相對較小,容易被遮擋,以及該産品與國家氣象局的系統並不兼容等等,都指向納睿雷達在産品質量上仍有改進空間。

希望三季度業績變臉的納睿雷達能夠早日查漏補缺,重新找回IPO階段的銳氣吧。

0 阅读:47

銀箭財經

簡介:洞察商業邏輯,明悉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