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禁與朝貢制度共存的緣由,及其對明代的影響

桂英曆史談 2023-02-22 23:06:00

全文共1297字,閱讀時間約3分鍾

在封建時代,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是保證一個國家能夠持續發展下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在所有的政治政策中,政府的對外政策是最重要的。

唐代、明兩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其核心原因就在于他們實行了開放的政治政策,促進了不同的文化交融,促進了社會的持續繁榮。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雖已實行海禁,但仍與一些國家保持著聯系。在這種半開明的政治體制下,明王朝與周邊諸國之間的關系依然十分融洽。

即使在明代晚期,中國也有了資本主義的雛形,而這也是由于明代對外關系良好的緣故。

一、明朝初期對外政策研究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初,由于連年的戰爭,經濟和文化都陷入了低谷,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一直保持著一種休養生息的心態,在十多年的時間裏,制定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

在明代早期的諸多史料中,朱元璋曾經多次派出使節前往鄰國,與高麗國交好。同時,也有不少外國使節,派人去中國的明朝,以示和平。

但是到了137年,中國沿海一帶時常受到海盜的襲擊,朱元璋爲了維護民衆的安全,頒布了一項禁令,禁止中國人擅自出海,中國也和一些國外的國家失去了聯系。

同時,北方的元朝殘余勢力依然虎視眈眈。再加上日本內戰,很多戰敗的士兵都會從海上逃到明朝的邊界,甚至還有一些商人與海盜組織,在明末的商業上肆意妄爲。

更關鍵的是,張士誠等昔日戰敗之人,與海盜們聯手,妄圖撼動明朝。二、對外政策演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明太祖末期,明王朝開始實行海禁,與沿海民衆的貿易完全隔絕。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對海上的禁令進行了一些改革,給了民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最主要的是,朱棣在位期間,明朝的經濟發展很快,朱棣爲了宣傳自己的功績,派遣親信鄭和前往各地展出。

如此一來,明朝就和三十多個外國國家重新建立起了友好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朱元璋制定的政令,朱棣采取了恩威並施,以強權爲己任。

比如1406年,明朝朱棣一怒之下,派遣明朝軍隊攻打安南,直到1407年,大明將安南國完全摧毀,並將其納入明朝版圖,這才算告一段落。

二、鄭和航海對明代對外關系的影響

1405年至1433年,鄭和受明成祖朱棣之命,率明人七次下西洋,不但開創了明代對外政策的先河,而且與各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鄭和下西洋時,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執政時期,導致的一系列外交障礙得以化解。

這一次,不但讓整個世界都知道了大明的強大,也讓大明的國庫更加充實,讓大明的霸主地位更加穩固。

鄭和出使前,各國內部紛爭,對其它外國列強的外交關系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鄭和的到來,更是化解了兩國間的紛爭,讓世人對明朝有了更多的了解。

除此之外,鄭和還在海上剿滅了不少的海盜,保證了海路的安全。

這不但爲當地民衆創造了一個安全的海上貿易環境,也讓很多外國商人對中國充滿了憧憬,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了貿易往來,從而增進了兩國的外交聯系。

明代中後期,由于各種原因,爲了滿足當權者的需求,國家再次實施了海禁。而這個制度,也讓這個國家的政治更加的穩固。

盡管明太祖朱元璋頒布了明治維新的海上禁令,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定的停滯。

對外貿易和外交在促進民族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並使中國文化在國外享有盛譽。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3-03-01 17:27

    明朝後期是由封建社會轉型資産社會,資産階級代表東林黨是最大的勢力,保皇派魏忠賢也僅能維持皇權的苟延殘喘,崇祯沒了魏忠賢的幫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會抛棄。崇祯的罪過是跟虛君的時代潮流對抗,輸光了還甯死不南遷,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如果能南遷到資産階級大本營,皇權雖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資本社會的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