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一首春詞,說盡人活在世,想從容面對困苦滄桑,在于心態

桂臨塞上聊曆史 2024-03-12 21:50:10

讀書,品詩,看電影

悟人生

我是威評書影史

01

《浣溪沙》

宋·蘇轼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在現實生活裏,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有兩種不如意,就是這不如意那不如意。

覺得老天怎麽能這樣來對待自己呢?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壓力都很大,

比如讀書時候自己這麽刻苦,學習成績卻上不去;工作時候那麽努力,勤勤懇懇,卻得不到領導賞識,晉升無望,工資也少得可憐;生活上,看著別人什麽都有,肆意潇灑,自己卻過得緊巴巴。

這一切說到底就是一個心態問題。

北宋大文豪蘇轼也同樣在人生的低谷中,感受到了這樣的不如意,于是寫下了這首《浣溪沙》,抒發自己的心情。

02

蘇轼在總結自己一生時候,說到“問汝生平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所以,可以說黃州是他人生和心境轉折的開始。

在此之前,蘇轼可謂是意氣風發,鋒芒畢露。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轼從有著“千年科舉第一榜”脫穎而出,本以爲開啓了屬于他的時代。

不料,親人的連著去世,他基本都是在“丁憂”中錯過了最佳的晉升時期,接著就是變法開始,最後陷入了“烏台詩案”,被投入大牢中,曆經生死劫難。

最後還是在對手王安石的一句話幫助下,脫離死境,被“發配”在外,遠離了廟堂。

經此一遭,他收斂了很多,並且心態也開始發生了轉變。

黃州也成爲了沉澱轉變之地。

03

到了黃州,蘇轼一家子過得其實並不寬松,甚至有些困頓。他自認被一撸到底,可能這輩子都沒機會離開黃州了,所以有了購置田地的打算。

蘇轼在《東坡八首並序》中說:“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爲余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所以說,這個“東坡”的得名,都是因爲這個叫馬正卿的朋友。在他的幫助下,蘇轼才得了這塊名叫“東坡”的地,這也成了他日後的別稱。

由于這塊地,使得蘇轼連著寫下了幾篇名作!其中就有這首《浣溪沙》。他通過一篇短文,把這首詞的創作由來介紹得清清楚楚。

遊沙湖

黃州東南三十裏爲沙湖,亦曰螺蛳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時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辄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爲口,君以眼爲耳,皆一時異人也。”

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門外二裏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雲:“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在短文中,蘇轼說到“因往相田得疾”,這就是在路上淋雨了,生病感冒發燒。而在去“相田”的路上,遭遇大雨,于是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從這兩首詞的意境中,也能明顯感受到蘇轼此時的心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意氣風發,自負外顯轉變到淡定從容,慢慢平靜。

04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寫的是風景。山腳下,剛剛抽芽的蘭草還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得很是幹淨,沒有汙泥。傍晚時分,雨還沒有停歇的意思,時不時傳來幾聲杜鵑的啼鳴聲。

在上阙中感受到的是春意盎然,清新恬靜的自然和諧的畫面。這樣的環境,讓人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平靜和愉悅,似乎塵世的喧囂和紛擾也遠去。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徜徉在這樣的風景中,讓蘇轼思緒紛飛,誰說人生人生沒辦法回到少年時期呢?不信你看,清泉寺的流水還能自西向東而流!所以,請不要再感慨年華老大,時光飛逝了。

蘇轼這是在感歎過往人生,並爲自己打氣。無法改變自然規律,但可以改變自身的態度。他已經從過往中走了出來,換了一種心境面對生活。

人生就是這樣,遵循自然規律,誰也無法躲避和阻擋。青春易逝,年華漸老,溪水東流,都是注定的。

05

人生,如一曲長歌,如一杯醇酒,如一株翠竹,如一片星辰。每個人都在這無盡的長河中,靜靜地流淌,靜靜地生長,靜靜地老去。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如初升的太陽,如初放的花朵,如初生的嬰兒。青春的活力四溢,青春的激情迸發,青春的活力在生命的火焰中燃燒。然而,青春如同晨曦,如同花蕾,如同嬰兒,轉瞬即逝。在歲月中,在生命中,在記憶中,青春只是過客,只是過客。

年華漸老,如同夕陽西下。那曾經年輕的臉龐上已經布滿皺紋,那曾經年輕的身軀已經佝偻。歲月無情地剝去青春、活力和激情,將每個人雕刻成老年人的模樣。

然而,誰也無法抗拒這個過程。只能是接受它、尊重它、理解它。因爲這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是自然的規律。

溪水東流,無情而有情,無言而有聲,是自然的韻律,是人生的旋律。每個人都是溪水的一部分,沿著河流,流向大海,流向未知的遠方。

每個人無法改變河流的方向,只能接受它、尊重它、理解它。因爲這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是自然的規律。

生活就是這樣,歲月無情,人生有情;歲月如梭,人生如歌;歲月滄桑,人生滄桑;歲月如詩,人生如畫;歲月如夢,人生如醒。

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生活總是在不斷地流逝;無論想要還是不想要,生活總是會帶來新的變化;無論期待還是不期待,生活總是會帶來驚喜和挑戰。

人生就是這樣,不能讓自己的生命在年輕時就結束,在老去時才開始。們不能讓自己的生命在年輕時就放棄,在老去時才奮鬥。要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青春和年華。

要努力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自然規律的人生。只能用勇氣、智慧和愛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06

蘇轼明顯看得很通透,用一首春詞,說盡人活在世,想從容面對困苦滄桑,在于心態的平和和把握。

蘇轼在詞中以春天爲載體,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將春天的美好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詩句不僅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更傳達出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人生就像流水雖然短暫,但卻充滿了無盡的美好。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境和挫折。面對這些困苦滄桑,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態呢?

蘇轼在詞中給出了答案:“休將白發唱黃雞。”這句話告訴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總是沉迷于過去的回憶,而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嘗試新的事物。

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心態的平和,從容地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 總的來說,在這首詞裏,蘇轼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向人們诠釋了心態平和對于人生的重要性。

人生如同一場旅程,在這場旅程中,都會遇到無數的風景和挑戰。然而,在蘇轼的眼中,只要擁有平和的心態,就能夠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苦滄桑。

同樣的,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一起學習蘇轼的心態平和之道吧。學他用一顆平和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擁有這樣的心態,便能夠在這世間從容地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走過每一天!

喜歡就關注威評書影史吧,更多詩評、書評、影評,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3 阅读:393
评论列表
  • 2024-04-30 15:45

    歎……》 三十日不至, 東牆杏自肥。 四月春光去, 病身怎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