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這有一座表白翻譯機……

農民日報 2024-05-20 09:20:21

鄉村,是人類文明社會最初的居所

是永久的鄉愁所在

是永遠的老家

中國社會的鄉土性及鄉土傳承

決定了血脈中對土地的深厚感情

今天,一起表達這份愛

種糧大戶蔡金如:我愛村裏的提灌站!

“以前碰上幹旱

只能用自己買的抽水泵抽水

抽出的水量少不說

光電費一次就得1000元

最後還是得眼睜睜看著

高處稻田裏的禾苗無水幹旱致死”

談到之前種糧的窘境

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蔡家村的

種糧大戶蔡金如十分感慨

現在好了

村裏不僅建了U型水槽

還新建了11座提灌站

省時又省力

“我們再也不怕沒水了!”

對蔡金如這樣的種糧大戶而言

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

提灌站和U型水槽

灌溉的不僅僅是每一畝農田

更滋養了每一個種糧人的心

讓他們對腳下這片土地更加熱愛

蟠龍鎮村民侯哲甯丨我愛村裏的人情味!

“年輕人外出求學、進城工作

一大批閑置房屋被出租。”

從小在上海市青浦區蟠龍鎮長大的侯哲甯回憶道

大量流動人口湧入導致當地居住環境每況愈下

私搭濫建嚴重

犄角旮旯的地方成爲天然垃圾場

隨著改造呼聲逐漸強烈

上海市區兩級政府決定開始進行“城中村”改造

一幢幢年久失修的磚土房屋已經被拆除平整

經過生態綜合治理的蟠龍港河道寬敞、碧水潺潺

新修建的柏油馬路、附有青磚鋪設的人行道

每隔幾米就有一根智能路燈杆……

“我家老房子被拆除

附近老屋、老街、古橋都被保留下來了

還能找回兒時的記憶。”

侯哲甯指著崧澤大道方向說

這條走了幾年的上學路

是侯哲甯兒時最美好的記憶

小學三年級學生張立志丨我愛教室的空調!

“以前,班裏用著小爐子也不暖和

穿著棉衣還覺得手涼。”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洋湖鄉馬士和小學三年級學生張立志回憶起冬天上課的情景

教室裏需要點炭爐子取暖

好長時間才能暖和過來

如果忘了添炭

就得重新點爐子

“現在不一樣了,安上空調後真暖和

熱得棉襖扣子都不用系了!”

張立志看著教室裏新裝的空調十分自豪

如今的馬士和小學早已從簡陋的平房變成樓房

寬大的玻璃窗,铮亮的地板磚

每個教室裏都安裝了空調和

集多媒體書寫于一體的多功能黑板

學習環境舒適

不再有孩子凍裂雙手和耳朵

不再有孩子因爲念不起書而失學

田崗村黨支部書記郝春茂丨我愛村裏的好風景!

“人都走了,鄉村何談振興!”

提起村子過去發展碰到的問題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田崗村黨支部書記郝春茂感慨道

“好山好水好生態才是發展的最大資本。”

田崗村依托村裏的山水資源,發展鄉村遊、生態遊

村民們上下齊心

經過兩年建設,田園度假業態在田崗村精彩呈現

一個普通小山村實現了美麗蝶變

現在的郝春茂滿懷信心

“就憑這發展勢頭,俺們在小康路上就可以撒歡跑了!”

燈塔村村民陳央琴丨我愛村裏的鄉裏鄉親!

“我家老房子是瓦房,又小又破

別說裝修了,空調都沒有。”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花鳥鄉燈塔村村民陳央琴是個念舊的老人

子女都在島外

她卻偏愛住在花鳥島上

獨自守著老房子

本以爲日子就這樣過了

沒想到有一天能夠用手裏的老房子換政府的新樓房

過上集中養老的新生活

這是花鳥島“紅色樂齡”養老模式中的最新形式

——以房易房,集中養老

“安置房的條件好太多了!

這都要感謝政府,感謝黨!”

陳央琴看著新家,越看越滿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