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加征新關稅,耶倫呼籲中方不要采取反制措施,中方強硬回應

司空知山海 2024-05-18 10:07:03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5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中國多類商品加征稅款,總數涉及180億美元。

這也是拜登上台後對中國加征的最大規模關稅,暴露了美國民主黨政府“換湯不換藥”,試圖延續特朗普時期不公平的關稅打壓政策。

更令人不解的是,當天美國財長耶倫在接受訪談時提及這件事,順帶喊話“不希望看到中國過激的回應”,次日又表態希望中國“理性應對”。

耶倫的態度很明顯,就是希望中國挨了關稅的打之後忍氣吞聲,別對美國采取反制手段。

他們更擔心中國像特朗普時期一樣對拜登政府反擊,這樣新的一輪貿易戰有可能爆發。

首先來說說這一波美國爲什麽要對中國加征如此多新關稅,電動汽車加稅更是達到100%的程度。

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的電動汽車競爭力太強悍了,美國也是做了一番抵抗之後才發現根本打不過。

就連美國電動車和整個清潔能源行業都無法和中國競爭,他們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輸在了起步線上。

奧巴馬政府當年牽頭組建《巴黎氣候協議》,號召全球使用清潔能源來代替化石燃料,還給每個國家定制了節能減排的標准;

這本身就是一個圈套,因爲當時發展中國家主要能源就是化石燃料,清潔能源還是高端産品;

爲了讓發展中國家“自斷其臂”封鎖其工業産值,購買歐美才能生産的光伏、蓄電池等,西方才定下氣候協議和所謂的指標規則。

中國從2008年開始,就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和科研項目研發清潔能源,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等産品接連取得突破。

正是憑借著這些競爭和積累,中國不僅完成了西方國家所制定的低碳指標,還實現了清潔能源的大創新發展,打破了西方想靠著清潔能源繼續收割全球的幻想。

這是我國電動汽車的第一波積累。

2016年時我國的光伏電池板生産成本已經達到歐盟的三分之一,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我國蓄電池産量比歐盟和美國加起來都多,且成本也要遠低于西方國家。

電池技術發展爲後面推出電動汽車創下基礎。

過去幾年,中國的電動汽車憑借著創新和低成本、批量自動化生産,出口量逐年增強。

而現在西方拿得出手的電動汽車品牌非常有限。

可以說除了特斯拉等極少數車企靠著拜登政府的高額補貼可以和中國掰掰手腕之外,剩下的根本不能和中國競爭,也無法構成威脅。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達到全球第一,歐盟和美國意識到如果還不攔住中國的話,那麽不出幾年全球的電動汽車市場根本沒有他們的蛋糕了。

放到國際舞台上,歐洲和美國的汽車更新能力也根本沒法和中國競爭;

這種情況下歐美只能“關門大吉”,用高關稅手段直接禁止中國汽車進入市場,這就是拜登政府這次加稅的源頭所在。

爲此耶倫等人還編出一套“産能過剩”的新詞,大意是中國的産能已經嚴重不符合需求。

所以他們在國際上降價批量出售,這損害了西方國家“規矩做生意”的利益,如此借口可以說是毫無邏輯。

針對拜登和耶倫的言論,我國也是給出了強硬的回擊:

美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産品就是“自由貿易”,別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産品就是“産能過剩”,這簡直是毫無道理。

再加上15日中方對美國加征關稅的明確回擊:

中國將會采取手段,維護我國的利益。

話說得非常明顯:我們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忍受這種歧視和關稅打壓,美國也需要爲關稅手段付出代價。

實際上美國媒體之前也爲這件事訴苦,表示拜登原本不想下手,是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做得太過分了。

因爲中方已經將這一市場變成了一家獨大,這是美國福特、通用等各種車企都難以達到的程度。

這樣做等于搶走美企、美國工人的飯碗,那麽拜登就不得不出手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事實上這也是一個“歪理”,如果美方感到競爭壓力大,我國向來也不排斥按照WTO的規則,在合理範圍內征收一定的關稅保護美國産業;

但拜登這次一加稅就是100%的翻倍程度,根本不是爲了保護自己的産業,而是要讓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寸步難行,根本賣不出去。

當然,美國民主黨政府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爲了拜登這次的大選;

衆所周知,美國議會是個比拼誰對中國更加“鷹”派的地方,誰反華聲音喊得更高,往往能得到更多的黨內支持和選票。

拜登的這一舉動就是爲了給本屆大選獻上一份“投名狀”:

美國民主黨政府已經采取了如此嚴厲的手段來針對中國,這不是只喊口號不做事情;各方應該相信如果民主黨繼續執政,還會對中國下手“毫不留情”。

當前歐盟也在蠢蠢欲動,歐盟委員會去年已經發起了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第一輪調查行動會在上半年結束,屆時他們會征收稅款。

但消息人士表示,歐盟對中國的征稅可能會保持在30%以下。

畢竟歐洲國家不像美國一樣要徹底撕破臉皮,他們同樣是不想觸怒中國招致反擊,所以每一步都走得非常小心。

既然中國有所表態,對這件事予以了強硬駁斥,我們就一定能拿出手段來應付這種“流氓規則”。

特朗普時期美國想打貿易戰,第一輪和第二輪過後中國也對美國商品同步征收反傾銷稅。

大量美國企業到政府舉牌抗議,喊話施壓,特朗普不得已才沒有了接下來的行動。

所以美國也是有軟肋的,否則耶倫不至于一再喊話中國“別反應過激”,他們只是心虛擔心中國反擊。

那麽西方將中國電動汽車以高關稅封鎖,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嗎?

事實並不是如此。

因爲當年歐盟也曾對我國光伏企業進行持續的高關稅管控,中國迅速轉移市場到發展中國家,並強化投資創新力度。

造成的唯一結果是中國光伏市場損失不大,但在關稅保護下的歐洲清潔能源公司更加不思進取。

到了2016年歐盟生産出的光伏電池板等商品離開歐洲根本就賣不出去,到如今進入了隨時倒閉的狀態,這都是一味躺在貿易保護搖籃裏的結果。

不敢直面競爭最終將變爲“巨嬰”,美國的電動汽車行業也將會是如此。

參考資料

《耶倫再談中國存在所謂“産能過剩” 中國外交部駁斥》中國新聞網

《美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影響幾何?業內人士:以政治操弄爲主,不會産生重大影響》中國經濟網

《環球時報社評:再高關稅也保護不了美國汽車業》環球時報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