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南站變成涸澤而漁:郭有才不是“國有才”,菏澤南站卻是鏡像的中國

瑜說還休 2024-05-22 13:34:06

一個廢棄的荷澤南站,近日,卻因一位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小網紅——郭有才,通過“直播翻唱”的形式,于一夜之間,讓其人與車站比翼齊飛地爆紅起來。

13歲時,就辍學走上社會的郭有才,似乎除了直播翻唱,因此被流量捧紅之外,貌似他並無別的天賦異秉之才,但現在,不僅他本人紅了,而其竄紅之地的荷澤南站,也一起雞犬升天,同享“榮華富貴”了。

原來,郭有才火了後,全國各地的網紅們,隨之川流不息地彙聚于此——這似乎讓人有了一種當年紅袖箍一戴,全國大串聯的熱鬧勁兒。

但就在當地政府開始把郭有才捧爲旅遊大使,更是投資改善南站直播環境時,不同的聲音,也反向湧起——特別對于魚龍混雜的直播大軍,産生的參差不齊直播內容及價值傾向,引發了很多批評的聲音。

于是,才搭起的直播舞台,剛翻修的馬路,還有三大電信運營商奉上的移動信號車,都在“停播三個月”叫停令中,一下子將自己玩完了!

多一些思考,其實,這並非只是“郭有才+菏澤南站”那麽單一的現象,它更像是當下中國的一個典型性鏡像:

其一,網紅經濟不能僅浮于表面熱鬧,缺乏“底層邏輯”的堅強支撐則不牢靠。

同在山東的淄博,去年紅極一時的“燒烤”流量,現在還能烤得熱火冒油嗎?怎麽感覺已恢複到過往的常態了呢?

事實上,僅靠一個飲食種類的燒烤,真的無法支撐起整個淄博經濟、文旅的強勁與長遠發展。

當然,通過燒烤符號,烤出了天大的流量後,淄博如能將其中總結出的經驗——如人性化管理,貼心服務意識等積澱下來,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網絡直播經濟與文化,其實更需要在熱鬧、浮華、虛空的表象之外,找到知識、文化、價值的積澱之“底層邏輯”,否則,一切將如浮雲。

即使沒有管理者的外力介入,也很難熱鬧個一年半載,便會自動煙消雲散了——若不能提供更深層次與長久價值的內在之物,網紅經濟的走向,最終都會是過往煙雲!

其二,一個跟風模仿、拾人牙慧的國度,永遠都會落後一步。

一個郭有才紅了,千萬個“某有才”來了——其實,郭有才本身,就是一個翻唱者,本就缺乏真正原創的根底,而那些跟風而來的模仿者,又有幾個真正具備出類拔萃的網紅素養與原創基礎呢?

郭有才的“模仿之才”,跟風者再去模仿“模仿之才”,如此模仿,無窮盡也,但卻不代表著我們的國家、社會、國民都有“才”了。

越是跟風者衆,越是亦步亦趨,走別人走過的路,就越會走向無路可走——“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一道理,亦適用于“網紅藝術”也。

網絡直播中的“全民模仿風”,像極了我們這個國度在創新方面的現狀——熱衷于成本低、來錢快的模仿,卻懶于難度大、投入高的創新工程。

像近、現代以來,我們有多少引領世界的“從0到1”之發明創造?即使現在,我們已算得上是互聯網科技大國了,但是,僅言互聯網時代的發明創造,我們又有幾項拿得出手的成就?事實上,值得說道的,也基本上是模仿的結果。

網紅直播經濟的出現,讓模仿的門檻,下降到了人人可爲的地步——無論是直播形式,還是內容的生産,以及文化、思想價值的創造,可以說,我們的直播行業裏都較爲缺乏,特別是普通民衆,大多都是在模仿、對口型、改編這類最低層次的直播生産。

像郭有才,也只是最低層次的“翻唱才華”,網上可謂是一抓一大把。只不過是平台、流量等“時也運也”之巧合,讓其得以突然一夜爆紅而已。

但這樣的低成本竄紅之標本,越是受到“模仿一代”的直播群體之跟風,這也就是荷澤南站何以直播者衆,甚至是到了“群魔亂舞”地步的主要原因。

可風頭一過,流量飛快流失也勢在必然,真的不用管它,過不了太久,荷澤南站的網紅直播流量,就會在公衆的無比厭倦中,自動走向“涸澤而漁”了。

三是不勞而獲、一夜暴富心理的典型性折射。

從不名一文,到一夜成名、突然暴富,郭有才最吸引人之處,當然不是什麽“有才”,而是潑天流量撲面而來後的“有財”!

全國各地網紅隨之而來,大都懷著這樣的“一夜暴富”心理,否則,在哪兒直播不是一樣?何必擁擠于已停用的荷澤南站呢?

而一夜暴富心理,也正是“不勞而獲”思維的折射——本來,很多才藝平平、毫無新鮮內容與價值輸出能力的人,都想憑著一部手機、一個自拍杆,夜夜不睡地直播,這成了他們唯一的工作、事業和人生。

當這樣的人幾乎是成千上萬、甚至以億計的出現時,這肯定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形態與現象。如果我們的國人,一直都處于“以直播爲生”的狀態,那不僅僅是一個個的個體“病了”,甚至可以說,是這樣的社會“病了”!

無論何時何地何人,“不勞而獲的一夜暴富”,都不可能成爲社會的常態。

如果如此之衆的人,以“直播”的方式,就想個個獲得郭有才、李佳琦、董宇輝那樣的潑天富貴,他們豈能知道:這些人爲此的積累與付出,卻又是超出了常人多少倍的努力呢!

所以,“人人都去幹直播”的社會現象,必然有其病態的成分,而當過了直播風口的幸運期後,真正的有才者,才會成爲其中的主角與翹楚。可現在一擁而上的普通人,都不過是被這波網紅經濟踩在腳下的一個個試驗品而已。

四是人人直播想成網紅,是社會走向“娛樂至死”的投射。

在這個早已步入“娛樂至死”的時代裏,網絡及“網絡直播”的推波助瀾,讓娛樂至死的社會心態,走向了更爲全面和極致的程度。

點擊一下網上的直播間,可以說,其將人類所有的形態、心態、思維與現象,都能應包盡包于內了。

這其中,可以說90%以上,都是娛樂性的邊角碎料——當其占據了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時空,數以億計的人民,就會沉醉其中,況且,還能一邊賺著打賞錢,以及開店網購,賺個仨瓜倆棗,則無數人天天面對著手機,直播就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切!

是的,當人們大都沉浸于娛樂至死中,就不會思考更多、行動更多,我們的社會也就此會安靜和安全了很多——但是,這樣一個幾乎全民沉醉于娛樂之中的國度,想來在其他更需要人們追求的方面,就要失去得更多、更多了吧。

五是“一活就亂、一管就死”的管理思維在作怪。

直播經濟、網紅經濟,當然並非一無是處,它是網絡社會、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我們批評其存在的一些問題時,並非要全盤否定其客觀必然性,更非說它全是負向的作用。

因爲與“經濟”二字挂鈎,說明其在市場經濟方面産生了作用——特別是直播帶貨,顯然是互聯網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正向作用同樣明顯。

因此,管理者不能“一放就亂,一管就死”,像對郭有才及菏澤南站的一夜爆紅,管理者前後的矛盾做法,形成了極爲強烈鮮明的對比。

難道,只要存在一些問題,就真的只有全部關停,這種一了百了的招數了嗎?

其實,菏澤當地如此突然禁止的做法,不僅讓其此前得到的潑天流量紅利戛然而止,且反而因此受到不少負面的評論,兩相抵消之下,荷澤這一波流量,玩得有點兒得不償失了。

如果是因勢利導,做好引流、服務與管理,怎麽可能如此之快,于一夜爆紅之後,又于一夜之間,便成了自我掘坑,把“荷澤南站”變成了“涸澤而漁”,走向了自我斷流的尴尬呢?【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2 阅读:1063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6:36

    網紅=垃圾

  • 2024-05-23 08:19

    國人價值觀已經嚴重扭曲

  • 2024-05-22 16:33

    抖音上不都是這種主播嗎,能走紅也是一種能力,你在這裏叽叽歪歪還不是做不了被你貶的一文不值的翻唱,是見不得別人好吧

  • 2024-05-23 11:14

    瞎扯淡,人家好這呢,

  • 2024-05-23 12:41

    淄博不想紅,卻又又紅了

  • 2024-05-23 07:09

    瞎扯淡,只是換了個地方播而已。菏澤南站雖然已經廢棄,但是靠近學校和居民區,之前郭有才一個人播還沒什麽,來一堆人就太鬧騰了。國花博覽園那邊有的是地方,風景又好,還是菏澤的推介窗口,不怕人多,把直播的都轉移到那邊去了。

瑜說還休

簡介: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