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何反對張居正

無心鏡 2023-11-30 13:19:53

01

張居正是有明一代的名臣,在他任首輔的十年,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讓太倉粟可支十年,積金達四百余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淩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政體爲之肅然。

張居正要做以上這些事,沒有權力肯定是不行的。他雖然當上了首輔,但也無法做到一手遮天,好在他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支持者,一個是司禮監的大太監馮保,一個是李太後,兩人給予張居正極大地信任和支持,讓張居正能放心大膽地去做想做的事。

但即便如此,朝廷中反對張居正的人並不少,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02

這裏就需要說說明朝的政治體制。

首先要說的就是內閣大學士。朱元璋在廢除丞相這個職位之後,國家的君權和相權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但這也引起了一個問題:皇帝太忙了!比如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到二十一日,合計八天時間裏,朱元璋一共收到了1160件奏章,這些奏章一共彙報了3291件事,這意味著朱元璋每一天要處理400多件事。如此大的工作量,皇帝根本處理不過來,而且皇帝一人的知識量畢竟有限,這麽多事涉及不同的部門,也需要有經驗有學識的人來輔助皇帝。于是,翰林院的大學士就成爲了最好的人選。他們等同是皇帝的秘書,協助皇帝處理奏章。這些大學士的地位開始提升,開始的時候爲五品,後來變成了尚書一級的高官來兼任大學士。

大學士們權力的核心是他們的“票擬",當奏章到來之後,他們先行審閱,然後把自己的處理意見寫在紙條上,送給皇帝決策。從這裏可以看出,大學士的權力是一種建議權,而非決策權。這一點非常重要!萬曆帝成年之後,長時間怠政,國家事務荒廢,當時的幾任首輔,如葉向高、方從哲、朱庚等爲何不處理各類政務呢?不是他們不處理,而是沒有權力處理,他們把奏章交上去,萬曆皇帝不朱批,這件事就辦不了,核心點就在于內閣行使的是建議權,而不是決策權。

張居正雖然貴爲內閣首輔,他同樣只擁有建議權。張居正要改革,沒有決策權怎麽能行,那張居正如何實現決策權的呢?前面說過司禮監的馮保,他是掌印太監,皇帝的印玺都在他手裏捏著呢,張居正所有的票擬交上去,馮保都照直接蓋皇帝的玉玺,張居正的主張也就能得到執行了。那馮保這樣做,萬曆皇帝沒有意見嗎?一則是因爲他尚年幼,二則是因爲李太後也大力支持張居正。

但這並不等于朝堂之中沒有反對意見。

群臣們的權力主要體現在六部和督察院,他們處理國事,接受皇帝的指示和命令。你張居正在皇帝面前論辯沒有問題,但你內閣只是皇帝的秘書,根本無權對我們發號施令。張居正現在要在全國施行改革,必定要求六部按照他的要求進行工作,這就引起了六部官員們的反彈。當時,各衙門的奏章要准備三份,正本交皇帝,兩個備份要交給內閣和給事中,交予給事中沒問題,因爲這是明代規定,給事中有封駁權。但交給你張居正,百官們有意見了,你張居正又不是以前的宰相,不是政府首腦,你這樣做,那就是弄權。

面對百官們的意見,張居正沒有辦法反駁。對于這一點,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裏面說:現在我們不了解當時的情形,總認爲張居正是一個大政治家,他主張講法治。其實他本身就已經違法了,而且違反了當時國家的大本大法呀!該皇帝管的事,他來管,那豈非不法之至嗎?

03

群臣們對張居正的不滿,最終集中在奪情一事上集中爆發。

萬曆五年(1577年)九月二十六日,張居正父親病死,按照慣例,張居正應該回老家丁憂,爲父守孝27個月。但此時正值張居正改革的關鍵時刻,張居正不願離去,馮保等人就支持張居正奪情,也就是爲了國家,不必回家守孝。

這事一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

未能盡孝何來忠君,滿朝文武議論紛。想當初, 武宗朝的大學士楊廷和,那也是一代名輔,在收到父親的訃告即回家丁憂。你張居正如此貪戀權力,又如何能夠治理好國家。如此一來,人情洶洶,無論是禦史還是六部官員都上疏要居正守制,張居正面臨了空前壓力。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吏部尚書張瀚,吏部爲六部之首,其分量不輕,張瀚被罷官趕回原籍。

第二天,張居正的一個學生吳中行上奏折,說張居正離家已經有十九年了,如今他父親死了,他應該立刻趕回去守孝,這才是謹守聖賢義理,祖宗法度。

第三天,張居正的學生趙用賢上奏彈劾張居正。

憤怒的張居正,對反對者實行了廷杖,趙用賢與吳中行分別被廷杖六十,並被除去官籍,永不敘用。趙用賢身體本來就肥胖,巴掌大的肉因潰爛而掉落,他的妻子把肉曬幹藏了起來。爲何要收藏起來呢?當時群臣都很尊崇敢于力爭的官員,而這些肉幹就是趙用賢反抗強權的明證,當然要收藏起來。

就在吳中行等人受廷杖之時刑,一名官員在現場,他叫鄒元標,他等廷杖一結束,也上了一封奏疏來反對張居正奪取,並大罵張居正不重孝道,與禽獸無異,鄒元標也被廷杖八十。張居正死後,被萬曆皇帝清算。日後,朝廷裏黨派紛爭不斷,大臣們之間互相勾心鬥角,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嚴重。鄒元標不由懷念萬曆新政時繁榮,也深感張居正是難得的功臣。鄒元標上奏爲張居正平反:“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正所謂,一碼歸一碼,鄒元標認爲張居正奪情是錯的,但他的功勞也是不容忽視的。

4 阅读:1379
评论列表
  • 2023-12-01 02:51

    還真該思考一下現在爲什麽那麽多人反對這反對那,無論孔子,老子,還是朱熹,王陽明等等,黑的人一大堆…

    鲨魚 回覆:
    朱熹?如果論因人廢言,朱熹就是個渣渣,道德文章寫得天花亂墜,人品可就不是那麽一回事了。
    Draco-K 回覆: 鲨魚
    請問人品你怎麽知道是個渣渣?
  • 2023-12-01 09:29

    語不驚人死不休,要的就是這效果。

  • 2023-11-30 17:50

    呵呵。

  • 2023-12-01 02:29

    我們沒有反對吧,難道張居正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