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從南京北伐,徐達勝而太平天國卻以失敗告終,原因何在?對比發現問題出在這三方面

讀書悟道君 2024-03-25 09:30:33

1853年5月,李開芳、林鳳祥在占領揚州一個月之後,被洪秀全、楊秀清召回天京。

召回去幹嘛呢?北伐,直搗幽燕之地,攻取北京。于是,中國曆史上繼明太祖北伐元朝之後,又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北伐戰爭拉開了帷幕。

此次北伐,從出兵時機、進攻方向和戰略目的來看,都與當年徐達北伐有相似之處,但結局卻截然不同,徐達勝而太平天國卻以失敗告終。

原因何在?我們從出兵時機、進攻方向和用兵規模三方面來看,差異何在,大致就是太平軍北伐失敗的原因所在。

從出兵時機來看

兩者都是定都南京,但進行北伐的時機卻是截然不同。

1356年,朱元璋拿下集慶(南京)後,自立爲王,之後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先後攻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割據勢力,最終一統江南。

在有了堅實的根據地之後,1367年,朱元璋才提出了北伐戰略。

可見,朱元璋的北伐戰略是明朝實現一統天下的必然路線,從時機上看,也是非常成熟的戰略決策。

那麽,太平天國的北伐呢?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同樣爲鞏固勝利的果實,太平天國先後發起了北伐和西征。

北伐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直搗黃龍北京,一舉推翻大清的統治。戰略目標很偉大,但時機卻是不成熟的。

洪秀全進入南京第三天,向榮從湖南率軍就尾隨而至,建立了“江南大營”,之後在揚州,清軍又建立了江北大營。

也就是說,太平天國一定都,家門口就有清軍守著,而且這一局勢,盡管太平天國在與清軍較量中一度占據上風,但從總體來看,清軍圍困天京城這一局勢,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變過。

在家門口並不太平的情況下,洪秀全、楊秀清就提出北伐戰略,揚言要一搗建國已經兩百多年的王朝,從時機上看,顯然是不成熟的。

從後期來看,造成的影響也是明顯的,北伐進展神速,一度也是勢如破竹,但顯然低估了清軍的國力,一支孤軍深入腹地,沒有後勤保障,援軍兩次北上都以失敗告終,足以說明,太平這的北伐戰略從時機來看並不成熟。

後來李秀成被抓後,總結了太平軍最主要的十大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伐,北伐占了十大“誤”中的前三誤。其中第一誤就是北伐敗亡之大誤,其二、其三就是給北伐派援軍,也說明太平軍北伐的戰略有很大問題。

從進攻方向來看

朱元璋北伐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爲了減少北伐阻力,他提出了“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也是北伐的綱領,因此,在北伐過程中也得到了民衆的支持。

爲此,朱元璋也明確告誡將士,所到之處,不能搶掠燒殺,要做一個有紀律的軍隊。

在進攻方向上,朱元璋不求急,而是重在求穩。他將整個戰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提出先取山東,斷元左臂,再揮軍西向,進兵河南,再斷元羽翼,之後奪取潼關,占據元朝門檻;第二階段攻下河北和元大都,元朝勢孤,必然不戰而取;第三階段再派主力西進攻山西,之後是關中、甘肅,則席卷而下。

也就是說,朱元璋的進攻不是冒進的,而是有著嚴格的規劃,最後戰略意圖一步步均得以實現。

反觀太平軍北伐,先由浦口出發,經安徽蒙城、亳州入河南,克歸德(商丘),因無船需無法渡黃河,只好循南岸西趨再渡河,一部分渡河,另一部分南返安徽。

之後占溫縣、圍懷慶,與清軍相持兩月後,又撤圍西進,經垣曲入山西,過平陽、洪洞、黎城,東入直隸,克臨洺關、邢台,後北上藁城,東占深州,東進滄州,最後占領靜海和獨流鎮,在此屯駐一直等待援軍。

與徐達北伐相比,太平軍的進攻路線毫無章法,長途奔襲卻又是不斷地腹背受敵,左突右沖,不是受制于清軍圍困,就是受制于地形、氣候因素,最終走向失敗也就不意外了。

從用兵規模來看

徐達北伐時,朱元璋出兵二十五萬,以名將徐達爲帥,大將常遇春爲副將。不論從兵力,還是將帥方面,明朝的北伐之戰都是占據優勢的。

反觀太平軍北伐,首先在北伐兵力就是一個大問題。

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南京後,雖然號稱百萬,但實際上能戰鬥的部隊不過十萬人左右。

這十萬人的兵力配置是:南京約三萬,鎮江、揚州約一到兩萬,西征軍約一到兩萬,北伐軍約二到四萬人。

從兵力配置來看,北伐軍還是占據兵力最多的一支部隊。但數萬人馬就要直搗清軍老巢,聽上去就不靠譜。

當時的清王朝都城北京,僅駐防的常備軍就有二十萬,北伐軍長驅直進,只有前方,沒有後方,不斷攻城掠地,不斷放棄,沒有根據地也就沒有後援,後勤出現問題也就是遲早的事。

太平軍北伐孤軍深入,最後陷入清軍的重重包圍也是很顯然的,也是可以預見的。

此外,有史學家認爲,太平軍北伐失敗的很大因素在于,沒有讓楊秀清挂帥,或者韋昌輝、石達開帶主力出征,這一論斷也不無道理。

李開芳、林鳳祥雖然也是太平軍中的重量級人物,在全軍中也有著很高的威望,但論戰術謀略,以及管理軍隊的能力,都無法與徐達、常遇春相比。

除了上述三個因素外,也有學者認爲太平軍內部腐敗、政權不穩也是一個大問題,相比之下,徐達北伐起碼還沒有出現這些問題。

從上述三個因素,也不難看出太平軍北伐失敗的原因所在,其中最爲關鍵的就是北伐戰略本身並不成熟,個人認爲,這是北伐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李秀成的總結也是如此說。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