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4類一級行政區,但日本縣卻比中國縣高2級,比中國市高1級

史座計 2024-05-19 09:51:29

日本作爲漢文化圈的一員,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體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

就以日本天皇的年號爲例,年號制度發端于中國,日本于645年孝德天皇掌權時期,首次采用中國的年號制度,定爲“大化”。至此曆任天皇都會有自己所屬的年號,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天的德仁天皇,年號是“令和”;更重要的是,日本天皇的年號,多取典于《四書五經》等中國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

除了日本的天皇年號之外,還有一個深刻體現中國曆史烙印的方面,便是行政區劃。

衆所周知,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主要分爲四類,分別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而日本的省級行政區劃也分爲四類,與我們的省級區劃名稱完全不同,是爲:都、道、府、縣,與我國封建王朝時期的行政區劃頗爲相似。

其中“都”,代表的是首都,比如隋炀帝時期就把首都洛陽改稱爲“東都”,武則天掌權時期則把首都洛陽更改爲“神都”,還有元朝把首都北京定爲“大都”,“都”成爲我國古代對首都的一種行政區劃設置。

“道”,是唐太宗首創的省級行政區劃,不再采用州或郡,當時主要依山川形勢把全國劃爲10個道,比如狄仁傑就被武則天任命過河北道行軍大元帥,以便宜行事之權,征討突厥。

“府”,是唐玄宗時期首開的行政區劃,與“州”同爲“道”之下的行政區劃,後來逐漸改州爲府,比如並州改置爲太原府,荊州改置爲江陵府……

“縣”,是秦朝設置的行政單位,屬于郡之下的地方機構,縣以下才是鄉、裏、亭。

所以,我國古代的“都、道、府、縣”,雖然與日本現在的行政區劃“都、道、府、縣”的稱謂基本一致,但含義卻相差甚遠,畢竟日本的“都、道、府、縣”都屬于平級的一級行政區劃。

日本的“都”只有1個,爲東京都;日本的“道”只有1個,爲北海道;日本的“府”有2個,爲大阪府、京都府;日本的“縣”有43個,包括福島縣、沖繩縣、神奈川縣、廣島縣等等。

這四類一級行政區劃的行政首長統一稱呼爲“知事”,比如東京都知事、北海道知事、大阪府知事、福島縣知事……

也就是說,日本的縣知事、東京都知事、京都府知事,與我國的湖北省長、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上海市長、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級別一致;相比之下,日本縣的最高行政首長“知事”比中國縣的最高行政首長“縣長”要高出2級。

最關鍵的是,我國的行政區劃主要分爲省、市、縣、鎮、村五級,日本比較簡單,通常沒有市一級單位或縣級單位,省級行政區劃往下就是鄉鎮村這一級別了。

總結來講就是兩級:“都、道、府、縣”組成的一級行政區,“市、町、村”組成的二級行政區。

在日本,市、町、村屬于平級的基層行政組織。

村,相當于我國的鄉村,最能體現農村和農業特點,主要是日本偏遠地區和落後地區設村;町又比村多了一點城市的繁華,類似于我國的城鎮;市則屬于比町的規模更大一點的城鎮,具有聚集人口多、經濟繁華的特點。

當然,日本的市並不像我國的市還設立有各個縣、縣級的城區,縣區下面又是各個鎮……,日本的市,既不設區,也不設綜合性的派出機構,依照我國的行政區劃來看,日本市比中國市小2級,畢竟我國的市屬于地級市,日本的市相當于鄉鎮級。

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日本的町、村大力推行改市進程,使得町、村數量越來越少,尤其是村,已經成爲日本當下數量最少的基層行政區劃。

不過,除了“都、道、府、縣”組成的一級行政區,“市、町、村”組成的二級行政區之外,還有一個“支廳”的區劃設置,主要存在于部分地區,地位在“市、町、村”之上,並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北海道就下設14個支廳,每個支廳,都管轄若幹個市、町、村。像東京都下轄的八丈支廳,所管轄的地區爲八丈町、青島村、及鳥島、須美壽島等一些歸屬未定的島嶼。

0 阅读:2

史座計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