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家族重開血繼限界!ROG首款遊戲NUC——ROGNUC760測評

電腦報 2024-05-20 19:40:54

NUC全稱Next Unit of Computing,是英特爾在2012年提出的機型概念。NUC的出現讓X86 PC首次擁有和次世代遊戲主機相同,甚至比遊戲主機更小的體積。在喜歡玩迷你PC的玩家眼中,NUC擁有非常高的地位,稱其爲迷你電腦的“開山鼻祖”也並不爲過。在去年英特爾正式宣布Intel NUC産品將退出曆史舞台,讓一衆玩家扼腕痛惜。不過隨後ROG宣布正式收購NUC業務,並在CES 2024 上全新推出了首款遊戲NUC新品ROG NUC。近日ROG NUC即將上市,我們也在第一時間爲大家帶來了這款機型的首發測評!

規格參數

ROG NUC 760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155H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內存:雙通道2×8GB DDR5-5600(至高支持2×32GB DDR5-5600)

存儲:512GB PCIe 4.0 NVMe SSD(共3個PCIe 4.0×4 M.2插槽)

正面接口:2×USB-A 3.2 Gen2(10Gbps)、SD插槽(SDExpress8.0/UHS-I)、3.5mm二合一接口

背面接口:2×USB-A 3.2 Gen2(10Gbps)、2×USB 2.0、2.5Gbps網絡接口、雷電4 USB-C(支持DP 2.1、多規格最高18W快充)、HDMI 2.1FRL、2 x DP 1.4a、DC供電接口

網絡:Wi-Fi 6E IntelKiller AX1690i、藍牙5.3

電源:330W 19.5V DC

其他:支持ROG奧創中心,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配備垂直支架、Kensington鎖孔

尺寸:270mm×180mm×50mm(長×寬×厚,不含支架)

重量:裸機2.58kg

首發價格:11999元

全新酷睿Ulrta+RTX AI獨顯:打造小巧高性能AI尖兵

ROG NUC共有兩個配置版本,兩款的外形和重量完全相同。旗艦級配置的ROG NUC 970,搭載IntelCore Ultra 9 185H處理器和NVIDIA RTX 4070 Laptop顯卡;主流級配置的ROG NUC 760,則是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155H處理器和 NVIDIA RTX 4060 Laptop顯卡。

我們測評的這款ROG NUC 760,其搭載的Ultra 7 155H處理器,屬于英特爾全新酷睿Ultra系列移動處理器,采用Intel 4工藝+ Meteor Lake架構,擁有16核心22線程。酷睿Ultra處理器在原本E+P混合架構基礎上,首次加入了2顆低功耗能效核。這款Ultra 7 155H處理器的最大睿頻4.8GHz,基礎TDP爲28W,在ROG NUC 760上最高可達115W。另外,酷睿Ultra系列處理器首次加入低功耗島設計的SoC模塊,集成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全面提升了處理器的AI功能表現。而ROG NUC 760配備的NVIDIA GeForce RTX 4060 Laptop顯卡,采用Ada Lovelace架構,配備5nm的AD107核心,擁有3072個CUDA核心,8GB GDDR6顯存,顯存位寬爲128bits。核心頻率爲1545 MHz,加速頻率爲1890 MHz,TDP功耗爲115W,在ROGNUC上最高可達130W。RTX 4060 Laptop顯卡同樣內置了專門的AI Tensor Core。高性能AI處理器+AI獨顯,全面提升了ROG NUC的AI創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好刀鋒芒現,霸氣側露的镂空外觀設計

ROG NUC是一款主打極致體積的迷你遊戲PC,支持橫放和豎放兩種模式。它采用緊湊形的整體設計,裸機體積僅有2.5L(270mm×180mm×50mm),重量爲2.58kg,可以輕松擺放或收納。扁平小巧的機身,即便放入狹小的擺放空間也毫無壓力。

ROG NUC在外觀造型既“傳統”又“叛逆”。傳統的地方在于,這款機型大量起用了大量ROG經典元素——刀切斧鑿般粗粝的切面倒角、镂空到極致的機身格柵,讓人一眼就能分辨出這是一款血統純正的ROG電競主機;叛逆則體現在,這款機型上已經幾乎看不出NUC前輩身上商用PC/工控PC四四方方的造型,機身形態正向著電競風格在快步叠代。

▲機身各面均有镂空格柵,底面還藏了一個陰刻的ROG標志,大面積格柵的加入兼顧了美觀和實用性。

機身頂蓋面板采用透光工藝打造,關機狀態下會呈現和整體機身相統一的黑色磨砂質感,開機後鮮紅色的ROG標志躍然殼上。室內正常光線環境下,紅色“大眼睛”依然清晰可見。在不影響顔值的情況下,ROG NUC的機身各面均安排有镂空格柵。其中底部爲風扇進風口、背面爲緊貼散熱鳍片的出風口,其余部位格柵則靠近內存和SSD,爲非核心部件提供被動散熱。頂部除了辨識度非常高的ROG標志,還保留有“GAMING PC”、“REPUBLIC OF GAMERS”等點綴字樣,機身正面單獨印有一枚白色ROG標志。

透光頂蓋的設計,配合內置的神光同步燈板,讓ROG NUC的可玩性變得非常高。出場自帶的ROG標志燈板可拆卸——只需先移除頂蓋面板,就可以將原廠預裝燈板移除並自行更換。爲此ROG NUC還隨機附帶了2個空白蒙板,玩家可以自行DIY專屬圖案的炫酷燈板。作爲ROG的看家法寶,神光同步自然少不了。燈板搭配ROG奧創中心的Aura神光同步功能,可選擇10種基本燈效。另外在奧創中心中,我們還可以對多種ROG設備設置可聯動的高級組合燈效,並保存不同情境模式下的Profile。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燈板支持輕松更換,ROG NUC整機都擁有方便好用的快拆設計。拆機時只需輕輕撥動背面撥片,再按住頂蓋向後滑動,即可快速移除頂蓋。之後旋轉松開撥片下方的外置螺絲,我們就可以拆除帶有燈板的第二層結構,從而便于玩家自行更換SSD和內存。

▲機身采用快拆設計,背面中間位置有一個撥片和一顆固定螺絲。拆機時將撥片撥至另一側,就可以將蓋板滑動取下。松開螺絲之後,可向上取下燈板層。

▲兩層快拆設計,分別對應燈板安裝和內存+SSD更換。拆開第二層時需要注意取下燈板的黑色排線。

豐富的全功能接口,助力機型自由擴展

接口方面,ROG NUC采用正面和背面接口分區設計。正面便于快速插拔,配備了2個USB-A 3.2 Gen2接口、3.5mm二合一耳麥接口和一個SD Express 8.0UHS-I規格讀卡器插槽。背面通常外接不常插拔的數據線,背面接口包括2個USB-A 2.0接口、2個USB-A 3.2 Gen2接口、一個兼容USB 4的雷電4接口(支持DP 2.1、多規格最高18W快充)、2個DP 1.4a接口和1個HDMI 2.1FRL接口。背面底部還配置一個Kensington鎖孔,方便將ROG NUC鎖定在固定位置。涵蓋全功能的豐富接口配置,讓ROG NUC可以輕松應對各類擴展需求。比如,同時連接HDMI+雙DP+菊花鏈支持1拖2的雷電4接口(其中雷電4接口爲直連核顯),可以實現多達5個顯示器同時接入。

這款機型的強大擴展性,還體現在它擁有雙內存插槽和三個全尺寸PCIe 4.0×4 NVMe 2280 SSD接口。SSD擁有快拆撥片,支持免工具安裝。內存則支持至高擴展到2×32GB DDR5-5600內存。雙通道大內存+三個NVMe SSD的高擴展性,讓這款機型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無線網卡采用高端的IntelKiller AX1690i無線網卡,不僅支持WIFI6E和藍牙5.3,更有專屬遊戲驅動,降低網絡延遲,遊戲連接更暢快。

▲3個NVMe SSD插槽均爲全尺寸,並且可以免工具快速安裝,撥動藍色撥片就可以將SSD順利取下。

基准測試:小機型同樣有高能釋放

在CPU-Z測試基准中,ROG NUC的處理器的單線程成績爲677.8,多線程爲8411.6。在CINEBENCH R23測試中,處理器的單線程得分爲1752pts,多線程爲18972pts。CINEBENCH R24的單線程得分100pts,多線程爲1048pts。測試成績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詳見下圖),從五項處理器性能基准測試結果來看,酷睿Ultra 7這款處理器在單核性能上,比酷睿i7-13700H大約低了7%左右,但多核性能更強。

圖形性能方面,ROG NUC在3Dmark五項測試中核顯分數分別爲TS得分10950,TSE得分5102,FS得分27884,FSE得分12857,PortRoyal得分6004,相當于遊戲本中RTX 4060 Laptop 130W滿血版顯卡的性能水准。而新基准測試CineBench R24還新增了GPU得分一項,在該項測試中可以看到ROG NUC獨顯得分爲9656,很顯然在這類高精度圖片渲染時,由于著色器、抗鋸齒、陰影、燈光以及反射模糊計算量非常巨大,此時GPU比CPU在並行計算方面更有優勢。

在內存和SSD性能方面,ROG NUC配置的16GB DDR5-5600雙通道內存傳輸速率很高,AIDA64內存測試成績分別爲讀取速度72178MB/s,寫入速度76323MB/s,拷貝速度61760MB/s。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IDA64對酷睿Ultra處理器兼容性很差,以上成績僅供參考。機身自帶的PCIe 4.0 SSD的性能表現相當優秀。在CrystalDiskMark 8.0.4中測試出的順序讀取速度爲6724.5MB/s,順序寫入速度爲4773.64MB/s,4K32位列的隨機讀取速度更是達到了1300MB/s以上。

遊戲測試:1440P光追可高畫質暢玩

作爲一款主打遊戲體驗的迷你PC,ROG NUC的各項硬件配置都可圈可點。我們先後測試了10款市面上的熱門遊戲,涵蓋了AVG/FPS/賽車等各類3A大作、熱門網遊以及對性能考驗很高的戰爭策略類遊戲。由于ROG NUC搭載的RTX 4060 Laptop顯卡對光線追蹤計算有非常好的支持,並且最高可開啓DLSS 3.5(支持向下兼容),因此我們在1080P最高畫質+超級光追、1440P最高畫質+超級光追+DLSS 質量兩種測試環境下,分別測試了這10款遊戲的幀率表現。全部遊戲的總成績詳見下表:

衆所周知,《賽博朋克2077》是一款非常吃光追性能的遊戲。在遊戲中開啓光追後遊戲幀率會明顯下降。爲保證測試環境統一,我們在1080P分辨率高畫質下同樣開啓超級光追。盡管分辨率僅有1080P,但遊戲幀率僅維持在22fps。但開啓DLSS,保持其他畫面設置項不變,《賽博朋克2077》的幀率會瞬間提升至85fps,可流暢遊玩。

▲未開啓DLSS的情況下,在 1080P+超級光追環境下下遊戲幀率非常低。

▲開啓DLSS之後,遊戲幀率提升了近3倍,來到了85fps。

《極限競速:地平線5》同樣是一款對配置要求非常高的遊戲。極高的車輛精細度和著色質量本身對硬件配置要求就很高,再加上各類光線環境反射,讓這款遊戲成了不折不扣的硬件殺手。在1080P最高畫質+超級光追、1440P最高畫質+超級光追+DLSS 質量兩種測試環境下,可以看到《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基准測試,都可以維持60fps左右的流暢運行,遊戲的平均延遲也很低。

在《古墓麗影:暗影》《全境封鎖2》《幽靈行動:斷點》《騎馬與砍殺2:吧主》等幾款3A大作中,ROG NUC的遊戲表現可圈可點。這幾款遊戲都是先上市,後逐步加入RTX光追陣營,因此對光線追蹤優化一般。即便如此,借助DLSS的強力支持,其中有三款遊戲在1440P最高畫質+超級光追的設置環境下,依然擁有110fps左右的超高幀率表現。《永劫無間》在今年3月份也宣布加入了“光追遊戲”陣營。這款類FPS遊戲的玩法重點是玩家對戰,因此對高幀數的需求極高。在默認地圖飛鷹堡附近,我們借助幀率記錄助手,從初次接戰到最終吃雞/淘汰計算全過程的平均幀率。無論是1080P的光追最高畫質,還是DLSS開啓後的1440P光追最高畫質,ROG NUC都擁有超過100fps的全程高流暢度。

辦公性能:各類創意辦公應用也輕松拿捏

如今像是新媒體運營、質量檢測、3D測量、動畫設計等各類新辦公需求,日常的工作中有著大量的圖像/影像需要處理,因此辦公也可以被簡單劃分爲Word/Excel/PPT這類文字類輕辦公和以圖像處理爲主的重度辦公。而ROG NUC的高性能硬件配置,在應對以上兩類辦公場景時,有著同樣高效的性能表現。

CrossMark和PCMark 10兩款現代辦公測試,都涵蓋了現代辦公的各種任務。兩項測試相互印證,可以深度還原機型在輕度辦公場景下的實際表現。測試得分來看,ROG NUC的表現無疑是令人滿意的。其中CrossMark綜合得分爲1732,生産力得分爲1614,創造性得分爲1961,反應力得分爲1473。PCMark 10綜合得分則爲7544,相較13700H+同配置RTX 4060 Laptop顯卡的遊戲本,性能提升幅度約11%。

在Adobe爲主的創意辦公場景下,擁有高性能RTX 4060 Laptop顯卡加持的ROG NUC,性能釋放更是得心應手。在UL Procyon的照片編輯試和視頻編輯兩項測試中,ROG NUC分別取得了照片編輯分5890、視頻編輯分5256。

AI性能初體驗:AI輔助已進入遊戲等各類應用

首先我們通過UL Procyon的各AI專項測試分別測試了ROG NUC的NPU 、CPU和GPU的AI算力表現。在AI Computer Version Benchmark中,Intel OpenVINO子項專門用于測試Intel硬件,在主流深度學習中可以提供推理性能。我們分別測試了Float 16浮點運算中,NPU和CPU的表現。最終NPU得分爲220,CPU得分爲91。可以看到低功耗的NPU單元,可以提供相當于CPU兩倍以上的單獨算力支持。而在AI Computer Version Benchmark針對NVIDIA張量核心的AI算力測試中,ROG NUC的表現同樣很優秀,NVIDIA TensorRT得分爲815。

既然ROG NUC是一款主打遊戲的迷你PC,我們也著重體驗了一把它在遊戲中的AI表現。目前遊戲加加的測試功能“2哈ai”,支持《超能時刻》《AI遊戲教練》《外設靈動光控》三種遊戲AI功能。在超能時刻中,我們可以借助AI Boost的NPU,自行錄制三殺四殺等的亮眼遊戲時刻。對那些雙手忙碌異常的MOBA/FPS遊戲,這一功能非常實用。進入遊戲前,我們只需設置好合理的連殺間隔秒數,系統就會自動讀取遊戲畫面,並將你的連殺“超能時刻“錄制爲視頻。

功耗和散熱測試:優秀散熱保障穩定功耗

如此高的性能想長久保持,自然少不了優秀的散熱模組。拆機後我們發現,這款機型內部塞入了豪華堆料的散熱配件。傳統多熱管僅能沿軸線慢速傳遞熱量,而ROG NUC采用均熱板+熱管混合散熱技術。雙銅管覆蓋CPU,均熱板則將GPU和顯存的熱量迅速散布到整個空間、,隨後風扇再將熱量吹到厚厚的散熱鳍片上,通過多達194片的散熱鳍片快速排風帶走熱量。

雙離心鼓風風扇沿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旋轉,用于吸入室內空氣並均勻地吹動散熱片。風扇出口與散熱片緊密耦合,允許室溫空氣通過系統背面快速將熱量帶走。穩定的氣流可減少湍流以降低噪音,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保持散熱的可靠性。

散熱硬件配置豪華的同時,ROG NUC還集成了強大的奧創中心。除之前提到的Aura神光同步外,在奧創中心中用戶還可以對硬件的頻率、溫度等實時監控。更爲重要的是,奧創中心支持靜音、性能、Turbo三種模式自行切換。如此一來,玩家就可以在不同場景下,實時選擇最優的性能釋放模式。以性能模式爲例,實測在滿負載運行狀態下,紅外熱成像儀拍攝的畫面上,能明顯看到進風口與散熱格柵附近的溫度區別。其中溫度最高爲50.6℃,位于機身後部鳍片露出位置。

隨後我們分別測試了ROG NUC在單考和雙考下的具體表現。性能模式下在AIDA 64中開啓FPU單考,CPU瞬時功耗100W,然後逐階降低,最終穩定在80W直至30分鍾考機結束。而Turbo下CPU單考瞬時功耗102W,然後快速降至93W維持2分鍾左右,隨後穩定在85W。

▲性能模式下的CPU單考情況,30分鍾後CPU功耗穩定在80W。

▲Turbo模式下的CPU單考情況,30分鍾後CPU功耗穩定在85W。

性能模式下開啓FPU和Furmark進行雙考,瞬時功耗爲190W左右,隨後CPU功耗穩定在45W,GPU則爲120W。Turbo模式下開啓進行雙考,瞬時功耗爲200W左右,隨後CPU功耗穩定在45W,GPU則爲130W。

▲性能模式下的CPU+GPU雙考,30分鍾後總功耗穩定在165W。

▲Turbo模式下的CPU+GPU雙考,30分鍾後總功耗穩定在175W。

在噪音測試中,我們發現了驚喜。通常在最高功耗+最高負載的情況下,遊戲筆記本的噪聲表現通常在52dB以上。比如之前測試過的掠奪者·擎Neo,滿負載雙考風扇噪聲爲53.6dBA。而在ROG NUC上,我們開啓Turbo模式+雙考,人位噪聲僅爲40dB!比待機狀態下的僅高出了1.3dB。ROG NUC如此優秀的噪聲抑制表現,在包括遊戲本、全能本在內的一衆便攜遊戲設備中可以說獨樹一幟。

總結:ROG調校和新玩法,讓NUC血脈迸發全新活力

綜上所有測試分析來看,ROG NUC 760可以說是一台不折不扣的性能小鋼炮!在遊戲爲主的各項測試中,它都有著和准旗艦遊戲本同樣高水准的性能表現,同時還具有比遊戲本更安靜的噪聲抑制表現。ROG的基因加入,也讓這款“迷你主機“的可玩性變得極高。特別是原本就對衆多玩家吸引力巨大的的Aura神光同步燈效,在這款機型上更是發揮到了極致,讓原本偏定制化的NUC機型,玩出了硬核DIY的新花樣。目前這款機型已經在京東上預約發售,首發價格爲11999元,在2024年一衆遊戲旗艦機型中,特點非常突出。想要快速上手體驗的玩家一定不要錯過,相信這款小巧便攜的迷你遊戲PC,會帶給你相當震撼的遊戲體驗。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