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麽買油車?兼談新能源、新能源車的未來

拾星飛船 2024-05-01 08:06:41

關于投資未來,新能源和新能源車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雖然它和國內人口下降、世界人工智能發展兩個大勢沒有直接關聯性,但因爲它們是一個新興行業,我們大衆能看見的是這些年新能源車一直在蠶食燃油車的既有市場,所以雖然國內人口下降,但是新能源車的未來還是有可能在擴張的。

拾星船早在2023年初預測俄烏戰爭趨于平靜後,投資機會分析就說過,新能源有機會,但新能源車沒有機會。果不其然,新能源車已經跌了一年多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新能源車是作爲消費品,必然會受經濟形勢的影響,如果大家都能賺到錢,自然有買車、換車的需求,反之,還是湊合著吧。

拾星船年前添置了一輛車,是一輛油車,我不買新能源車的原因,最主要考慮的是安全性,爆炸燃燒的概率雖然很小,但最近兩天某品牌車出事的新聞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如果給車主選購的機會,他們還會買電車嗎?

另一個是考慮充電浪費時間,因爲相對于新能源車比油車省下的交通成本,時間對我來說更寶貴,我需要的是在快沒油的時候,用三分鍾時間加完油就能跑的車,這樣的車才是爲我所用。如果我每天需要計劃著時間給車充電,那我就成了爲車所用了。

還有一點,就是駕駛汽車的體驗度。

當然,我買不買新能源車,是我個人的喜好,不影響很多人對新能源車的追求,本篇文章用我個人買車的經曆作爲抛磚引玉,下面來分析下新能源車的未來。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個問題,新能源車的這個“新”字,新在哪裏?

我們知道,舊能源是指石油、煤炭、天然氣。

新能源是指舊能源之外的能源,它們一般要麽具有清潔性,要麽具有産量無限性的特點。如太陽能、潮汐、水力、風力、氫能、核聚變(核裂變因爲會産生核廢料,所以行業內有將其歸爲舊能源的,也有歸爲新能源的)。

但是我們又知道,新能源是用電的,而以上能源發的電還只是輔助,主要的電力還是靠火電發電。

那到底“新”在哪裏?

原來,油車的內燃機對汽油的能量轉換率只有四分之一,有四分之三在轉換成動能過程中浪費了。而用油發電,卻只有四分之一浪費。

從這一點上來看,新能源的“新”字,並不是“質”上的新,而是“量”上的新。

質上的新,還是得從發電的源頭解決問題,如利用太陽能、潮汐、水力、風力、核聚變等,其中前四項的穩定性都不太好,只有核聚變和氫能(化學能,不需要轉化成電)才是穩定性好的,但是目前人類的技術還是在實驗室探索、攻堅階段,尚未商業化,而且目前來看,20年內商業化也十分困難。

因爲太陽能、潮汐、水力、風力、核聚變等都要轉變成電能,所以拾星船在之前分析,新能源行業長期有投資的價值,這裏的新能源指的是光伏、風能、潮汐能、核能、儲電(主要是電池)、輸電、變電等行業及領域。

再說回新能源車來,你覺得大多數買新能源車的人是因爲想要愛護環境(發電廠發電、電池的生産、回收對環境的危害也不淺),還是想省交通成本?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新能源車的交通成本,幾乎等同于油車的十分之一,這主要是因爲我國的火電基本上是用煤炭發電,而我國的汽油價格卻挺高的。。

前段時間,外國暫緩、放棄新能源車的新聞,想必很多人也都看過,網上又充斥著外國玩不起了、我們新能源車掌握話語權了等等的言論。

卻根本沒有去研究和分析,外國的油價、電價是多少。以歐洲的德國、法國爲例,一輛電車和一輛油車跑同樣的公裏數,油車花的錢還比電車稍微低一點點。

曼昆在《經濟學原理》序言說過一句話:“學經濟學,你不會讓你發財,但是可以讓你學會用經濟的眼光分析問題”。

中國古話說,無利不起早,如果沒有利益的話,誰買電動車?同樣,誰還造電動車?

所以說,並不是外國技術不能造,也不是說外國的商業模式不會營銷,特斯拉不就是外國的嗎?

決定造不造,賣不賣的核心點在于哪裏的用油比用電貴!因爲只有在這樣的地方,電車才會賣有市場,才能賣得出去。

所以也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短短幾年間,我們這出現了大量的新能源車品牌,新興的品牌在做,傳統的車企在做,IT行業的公司也跨界來做……

已經內卷的不像樣子了。

不過聽說,充電費用也在漲價了。

所以,你覺得投新能源車中、長期來看還值得投資嗎?

但上上周文章,拾星船說過原油價格漲上天了,汽油價格也緊隨其後的漲上天了,市場必然會炒作新能源、新能源車,我覺得已經說的很明確了:既然是炒作,那就是短期機會。

喜歡【拾星船】原創的朋友,請點一下贊、在看、分享一下吧。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