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大學生圍得水泄不通!這位科學家出生于河北……

長城網 2024-05-24 22:10:47

在北大,是誰的到來

引燃了大家

學術追星的無限熱情

讓北大同學們紛紛湧入報告廳

在走廊上排起長長的隊伍

只爲能在現場一睹他的風采?

一場十點半開始的講座

提前一個小時就已然座無虛席

會場內人頭攢動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

大家紛紛感慨

“男神來北大開講座了?!

太激動了”

“男神”是誰?

做了什麽演講?

一起來看

↓↓↓↓

5月22日上午,伴隨著陣陣驚呼尖叫,被譽爲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之父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在人群簇擁下走進北京大學二體報告廳的會場。

張鋒是誰?

張鋒,是當今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最頂尖、最活躍的科學家之一,國際公認的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先驅之一。

——他是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四院院士桂冠的學者。

——他21歲獲得哈佛大學化學與物理學學士學位,26歲獲得斯坦福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博士學位,34歲拿到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

——2016年,34歲的張鋒作爲“下一代領袖”(Next Generation Leaders)之一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入榜理由是“用改造生命的技術,改變了科學”。

——他因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成功應用于真核細胞而名聲大噪,現任布羅德研究所核心成員、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JamesPatricia Poitras神經科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鋒198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石家莊,11歲那年跟隨父母移民到美國。中學階段接觸到了生物學,22歲哈佛大學本科畢業,27歲斯坦福大學博士畢業,29歲加入MIT(麻省理工學院)。

32歲被《自然》雜志評選爲2013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34歲晉升爲MIT(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打破錢學森在35歲時晉升爲終身教授的紀錄,成爲曆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

36—39歲這四年中,逐步成爲美國四院院士,包括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以及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他是最年輕的美國四院院士。

張鋒在北京大學

做了什麽報告?

2024年5月22日上午,張鋒教授在北京大學做了一場講座,這也是他多年來首次回國做報告,整場爆滿,前一小時就已座無虛席。慕名前來的學生將會場擠得水泄不通,只爲一睹“學術男神”風采。除主會場外,同設北京大學金光報告廳直播分會場。

張鋒在講座開場時提到,自己當初對生物並不感興趣,後來在七年級時的一個課程中,老師通過放映《侏羅紀公園》來講解分子生物學,開始對生物學産生興趣,在高中時因爲GFP(綠色熒光蛋白)實驗進一步感受到了生物學之美。

在這場講座中,張鋒教授重點介紹了他近期的幾項重要研究成果,包括OMEGA系統、Fanzor系統、基于“細菌注射器”的蛋白質遞送系統、基于VLP的mRNA遞送系統。

張鋒的研究成果有多厲害?

在神經科學和遺傳學領域,張鋒發表過多篇論文,爲世界的生物學研究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也是在那時候他被冠上了天才的頭銜。然而,對于張鋒的科學生涯來說,此前在神經科學和遺傳學領域的成就,只能算是一個小插曲,他此後的研究成果才是真正的,改變了這個世界。

在斯坦福即將以研究生身份畢業之際的張鋒,研究出了一項被世界生物學譽爲劃時代的技術,如何在分子層面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甚至是細菌的基因組進行重組編輯。

基因可編輯雖然並不是張鋒的研究成果,但他是第一個把這技術變成真正可以應用的科學家。張鋒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不亞于第一個發現石油的人和第一個制造出汽車引擎的人的對比,前者只是發現,而後者是真正的超時代革命性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被科學界譽爲本世紀最大的生物學革命,且沒有之一。如果這項技術真正到日常的應用階段,那麽目前困擾人們身體健康的所有不治之症,都不再是絕症。

張鋒的奇迹仍在繼續

依然在生物學領域上

帶領著他的團隊

沖擊著科學金字塔的頂端

成爲新一代的華人之光

來源:長城網綜合自北京大學、中外人物、生物世界、中國新聞周刊、@人民日報等

責編:房淑婧 陳兆月 吳雲歡

編輯:張曉靜

0 阅读: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