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原著:細思極恐,安傑逼三女兒喝藥自殺,無情揭開了她“幸福婚姻”的真相

阿福物語 2024-03-07 18:25:08

電視劇《父母愛情》中,安傑生了5個孩子,其中3個兒子,2個女兒。

而在原著中,安傑其實生了8個孩子,最後一個不幸夭折。

小七就成了那個最小的孩子,也就是原著作者劉靜。

小七上面還有3個姐姐,被安排和孟天柱相親的是三姐。

三姐性格和劇中的江亞菲完全不同,她是個悶葫蘆。雖然話不多,但是在愛情方面卻和江亞菲一樣執拗有主見。

劇中江亞菲假裝喝藥反抗母親,把安傑嚇得夠嗆,這裏其實做了戲劇化處理。

原著中三姐則真的喝藥自殺,被拉到醫院洗胃,幸虧搶救及時才撿回一條命。

在劇中安傑和江德福一輩子吵吵鬧鬧,不僅有江德華這個小姑子幫忙帶孩子,到了小島上還當了老師,坐月子也有姐姐幫忙照顧,就像她所說的,“這輩子跟世界上任何女人比,都是幸福的。”

但在原著中安傑的婚姻卻完全不是這樣。

01,

原著中,安傑不僅生了8個孩子,還沒有任何幫手,只能靠自己一手帶大。不僅如此,小島上也沒有適合她的工作。

她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當全職家庭主婦。

可以想象,這對于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資本家小姐來說有多痛苦。

可以說,自從嫁給江德福,兩個人就在不斷造小孩中。8個孩子,按最快1年1個的速度,安傑生完老八也有30歲了。

獨自一人,每天的生活被淹沒在屎尿屁當中,很難會維持對生活和孩子的熱情。

在小七印象中,母親對孩子總是喜歡不起來,經常愁眉苦臉。

反倒是父親和他們更親近,下了班就跟孩子們打成一片。雖然和父親相處時間更少,但是感情卻很深。

在小島上安傑也沒有朋友。

她自覺跟那些隨軍家屬不是一類人。她們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聚在一起就喜歡八卦聊天,東家長西家短。母親很難融入其中。

沒有朋友就算了,就連讀書看報都成了奢侈。

小島上物資貧乏,每個月都需要依靠船只提供補給品,而且只能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果碰上天氣不好,十幾二十天都吃不到新鮮食物。

知道母親喜歡看書,爲了取悅母親,孩子們都養成了到處搜羅書本的習慣。

有一回,小七到同學家看到一本泛黃的書,連忙興高采烈地交給母親。沒想到母親剛一翻開書就哈哈大笑,問她有什麽好笑的,她卻只說謝謝小七幫忙找到這本書。

等小七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那本所謂的書其實是同學父親的工作筆記。

雖然安傑的一生得到了江德福很好的庇護,但是精神世界卻是貧瘠的。

她一輩子生了8個孩子,沒有朋友,沒有文字陪伴,只有做不完的家務,和折騰撒歡的孩子。

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哪個無知愚昧的農村婦女。

直到孩子們陸續長大,到了該談戀愛的年紀,安傑才終于找到了寄托和事情做。

02,

孩子們成年後,安傑意識到她應該盡到母親的義務和責任。

那就是給他們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這也是爲什麽在劇裏,安傑看到潛力股孟天柱就迫不及待地安排江亞菲和他見面,最好原地結婚步入洞房。

不僅如此,還千方百計打探江亞菲口中的暗戀對象,並阻攔她和于大光的戀愛。

其實很好理解,安傑前半輩子都在生兒育女,做一個盡職的家庭主婦。她對孩子也沒有那麽喜歡。

有一天她發現給孩子安排對象可以充分彰顯自己的價值。

作爲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結合自身安穩無憂的婚後生活,她自覺可以在婚姻這件事上有充分的決定權。

在三姐之前,幾個哥哥姐姐都心甘情願地接受了母親的建議和安排,婚後生活過得也不錯。

這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母親的信心,讓她更加躊躇滿志,爲三姐張羅。

三姐平時話不多,待在房間裏都察覺不到的那種,母親覺得給她介紹對象應該很輕松。

沒想到卻遇到了有史以來最激烈的反抗。

表面上看,是安傑爲孩子們盡心某一樁好婚事,其實本質上展現了她在親子關系中權利的絕對化。

在所有的親密關系中,親子關系是最容易産生權利的嚴重不對等。

最近看上野千鶴子跟心理學家信田小夜子的對談《身爲女性的選擇》,上野在對談中提到她不願意結婚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自己會成爲親子關系中權利的絕對掌控者。

父母在孩子面前所展現的絕對傲慢,“你必須聽我的”這種強勢,是很難避免的。

江亞菲結婚後不願意要孩子,其實也是對自己沒信心。害怕自己沒耐心,怕老大會覺得自己偏心。

應該也是看到並親身經曆過母親面臨的處境,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吧。

電視劇雖然對原著做了很多改編,但很多地方又有著原著的人物影子,藏著很多小細節。

話說回來,正是安傑婚後長期以來産生的空虛感,才讓她對子女的婚事那麽在意,並且要把婚事決定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也是三女兒喝藥自殺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安傑一再逼迫,三女兒也不會以死明志。

安傑在親子關系中所展現的絕對權力,也是源于她婚姻生活的不“幸福”。

如果她有朋友,有自己的交際圈,以及精神食量,不至于所有心思都撲在孩子身上。

當一個女人在婚姻中的價值只剩下生育和孩子,她的所有眼光和寄托也只剩孩子。

幸福之所以加引號,因爲她和其他人比已經非常幸福,不僅物質上得到充足的保障,在那個唯出身論的年代,多虧有了江德福護她周全。

而不幸福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她沒有抱怨的理由和借口。否則就是無病呻吟,矯情造作。

原著中,三女兒被送進醫院後,江德福氣沖沖地回到家要質問和指責安傑。

推開房門,看到安傑靜靜地站在窗前,聽到江德福回家的聲音,安傑轉過頭。江德福發現她面容憔悴,一向精心打理的頭發也散亂不堪。

安傑已經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明白,孩子不應該成爲她彰顯人生價值的標志和寄托。任何人都不應該是。

希望每一個安傑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寄托。

0 阅读:241